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里山(Satoyama)迴旋曲









  暑假期間,公共電視節目「觀點360」—第61集,播放紀錄片—里山:日本的秘密水花園,找我從生態學角度剖析該影片。播出後,在公視的網站上,引發了一些 迴響,其中,署名Amadeus的朋友,很辛苦地將我在節目中的講評,十之八九地轉化為文字,Po在網上,也有朋友質問,「感覺上…訪談被硬生生地剪掉一 大半」、「被剪掉的到底談了什麼?」

  有些訝異於這冷門的話題,還是有人如此用心,因此,我也誠懇地回應。

  里山這 部高畫質電視片(HDTV),敘述的是日本京都附近,全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的上游,一條溪流被導引進入村莊,家家戶戶挖掘一個大水窖,讓水流潺潺流 經,水窖裏養些鯉魚,餐後碗盤器具丟入水窖,讓「鯉魚牌洗碗機」自動洗滌,燠夏則將蔬果丟進水窖清涼,而且,這套古老河川維生生態系的利用,是全面性的生 活型(Life form),也就是以大自然周期性的水循環,經營水田及溼地蘆葦的利用,舖陳千餘年來,該地水文文化暨知足惜福、萬物一家的價值觀。

   故事沉默的主角,83歲的田中三五郎,撐起長長的竹篙,熟稔地操控歷史的老船,每年在3~6月間設陷阱捕魚,固定的行程,限量的漁獲,小魚留給鳥類,漁 源恆不枯竭;春天捕得的鯽魚,殺好,鹽漬3個月後,煮一大鍋米飯,將鹽漬魚與米飯層層相疊,讓其緩慢醱酵半年,直到隆冬,取出當年的美味,親朋好友分享素 負盛名的「鯽魚壽司」,那宛似乳酪酸甜的口感,帶有270個晨昏的韻味,讓觀眾酩酊。

  流經家戶的水道至夏末,水草過度密集,20戶人 家一組的清除工作,便是鄰里社區工作愉悅的聚會;秋收水稻之後,田中從家中水窖撈出2條小活魚,置放水盤中,夥同米糕、清酒與白蘿蔔,祭拜稻神。日本人相 信,稻神飽食後離去,明年春耕之際,會再度回來庇護;日本人認為每株樹、每個石頭、每條溪、每種作物,或自然界萬物都有它自己的神,大自然共有八百萬個 神,也因而日本人的宗教謂之「八百萬宗教」。

  整部影片花了最大篇幅,描繪溪流、溼地生物的周期行為,蘆葦、水草、鯉魚、棘刺魚、褐吻 蝦虎、鼬鼠、飛鳥…,甚至於影片後段,鏡頭透過青蛙的眼睛,映照暗夜滿天煙火的絢爛,好像那隻蛙,欣賞放煙火的美景已趨禪定,導演細膩拍攝的手法,以最平 寧、安詳的影像,舖陳生命火山爆發似的寂靜。

  顯然的,這部片子是透過自然頻道拍攝的手法,不露痕跡地交代傳承千餘年的,自然神教(八 百萬宗教)的農業文化,也是水文文化社群的人生觀,因而題目訂為「日本的秘密水花園」;坦白說,如果由別人來講評,很可能會側重在人與自然的和諧,「桃花 源記」式的聯想,或將之歸類為自然生態的美學歌頌。而我瞭解,台灣人迄今從來都將農業文化視同自然,也誤得將環保等同於自然生態,從來沒有精確地解析或認 知。

  因此,主持人蔡康永先生提問的內容,焦點鎖定在「他們還是在利用自然資源啊?」、「為什麼田中先生不會多抓一些魚賣更多錢?」, 恰好引發我闡釋台灣人歷來概念模糊的盲帶。當然,這得花幾本書才可能釐清,但短短十餘分鐘內,我只能解釋一個基本觀念,也就是區分何謂自然(人)、農業 (人)與文明(人),而只要是生物,包括人,要生存一定得使用(自然)資源,因此,主持人的問題,重點必須扣在為什麼里山文化不會竭澤而魚,它背後的人文 觀建立在何等的價值系統之上?而且,我試圖解釋日本文化在此面向的根源,事實上其與全球人種都一樣,台灣也不例外;我也想解剖台灣人為什麼無法建立如此優 雅的文化,結構上最根本的問題,我講了,也言簡意賅地,道破台灣四百年文明史最欠缺的自然文化,而被刪除掉的,正是台灣的根本問題,或終極缺憾!

   換句話說,就我個人觀點,被刪掉的部分才是我上節目的最大重點;然而,公視製作單位並沒有「錯」或「偏差」,恰好相反,公視選擇最「正確」的刪掉,因為 那不是「里山」要帶給觀眾的內容;附帶說明與「里山」無關者,幾乎所有電視台,沒有人願意切入台灣的核心議題,卻不斷播出外國人的主體文化,其所依據的理 由表面上是「收視率」,骨子裏是沒靈魂、淺薄、賤踏自己民族的脊髓與腦幹,然而,這需要時間,台灣人還得給自己更多的包容,台灣才有機會進步。

  拉回主軸,先列表比較自然人、農業人及文明人:

比較項目
自然人(或野生物)
農業人
文明人(如你我)
生活物質完全取材自當地生態系(現世太陽能)大部分物質取材於在地,但有交易等流動使用跨越數十億年的太陽能(石化、煤等)等、空間橫跨全球
物質及能源
使用相對量
1單位
30單位(隨意粗估)
3,000單位
垃圾完全沒有垃圾少量超量無法分解、難以分解的垃圾
資源利用模式或有無儲蓄觀念只取當下,只當下取;少數生物或人有部分儲蓄行為;獅子沒有鹿肉銀行適量適取,地域共生;有儲蓄行為極度累聚財富、資源,盜盡未來資源
歧異度朝向該地最大歧異度發展;極相(climax)中等歧異度;維持特定階段的反覆演替或週期變遷單一化,最小歧異度;消滅自然及人文歧異度(將所有的蛋放在同一籃中)
生態系的韌度或復原性、穩定性高或強韌度,易經由龐雜平衡網,回復穩定度靠人力維持的特定平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高度脆弱性;文明病

   里山社群正是典型的農業人,諸多生活物質取材於在地,大致維持自給自足的年週期循環,而我在節目中已將上表解釋清楚,於此不再贅述,然而,里山反映出的 自然神教,為何經歷千餘年仍然屹立不搖?東瀛民族可以發動二次大戰、南京大屠殺、偷襲珍珠港,可以產生伊藤博文、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武士道、藝妓、相 撲,也可以產生黑澤明、卜卜洛、神隱少女、灌籃高手、小丸子……,甚至21世紀裏,里山文化還帶給歐美人一股清新的驚訝,究竟里山的背景有何獨到之處?

   我在受訪過程的中段,正是試圖由種種背景,點出里山的文化根源,台灣樣樣俱足,並無特殊之處,例如「八百萬宗教」大致與全球「泛靈論」雷同,也就是「萬 物有靈論」,里山人信仰祂且祭祠祂,相對的,台灣人稱主管睡覺地方的精靈為「床母」;廚房(灶腳)有神謂之「灶君公」;坐椅有神稱之「椅仔姑」;大樹有人 祭拜謂之「大樹公」;巨石稱為「大石公」;掌管青蛙的精靈謂之「水雞仔神」(註,台語「水雞」即「青蛙」),農曆八月十五、十六兩天,鄉野孩子群人手一柱 香,找一位自願者趴伏地上,孩子群將之圍成一圓圈,所有的小孩左右搖動柱香,口中齊聲唸咒語:「水雞仔神、水雞仔鬼,請您八月十五來吃白米飯,配雞腿」 (唸台語,略有韻),反覆唸咒大約5~10分鐘內,趴伏在地的「做鬼」者,就開始配合咒語規則地抖動,接著就躍地而起,狀似青蛙般地跳躍,正常之際的「做 鬼者」絕不敢跳過的溝渠,催眠之後有如神助,輕易地暴跳而過,直到大夥兒盡興,才拍醒「做鬼」者恢復神智,而醒來的「水雞仔神」,完全不記得發生什麼事。

   絕大多數的美國人相信有神;文明科技再怎麼發達,只要是台灣人多少還得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我懷疑人類史上有誰是徹底的無神論,然而,重點不在有沒有 神,而在於這些抽象、形而上、模糊的不可知論,如何與生活型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內在的穩定性?更且,反映出渾厚的價值觀或人生態度,且在其成員當中,也流 露出一種藝術的氣質,而懂得品味鯽魚壽司,滿懷感恩、敬天惜福的幽雅與自在?

  2004年,我花了93天的時程調查研究大甲鎮植被,從 大甲地區生界的前世今生,以迄現今的人工植栽,一一釐清之後,我才領悟為何大甲媽祖如此興盛,並不隨文明昌盛而式微,恰好相反,從清朝迄今始終如一,原 來,百餘年來大甲鎮的水田面積、農業人口、農戶數目從來穩定,或說農業文化與媽祖信仰結合成台灣一股「超穩定的結構」。當然你可質問,是媽祖信仰讓農業文 化穩定,或農業文化導致媽祖信仰的穩定?由理性角度的解析,答案傾向於後者,但我毋寧認為農業文化與媽祖信仰是同一件事,無法切割。

  里山文化不過是日本文化的某一面向或特定區域,而維持千餘年傳承於不墮也非異象,但如果京都地區每隔一段時間就被「外來政權統治一次」,則很可能早已消滅。八百萬宗教與里山文化也是同一件事。

   訪談中我再舉例,里山人20戶清水草的社區工作,親朋好友聚食分享鯽魚壽司的曼妙,事實上,台灣原住民近乎自然共產主義的一整體,不止人際之間,甚至人 與自然物之間,存在著真正天人合一的自然,過往,我曾經書寫泰雅文化在此面向的若干文章,在此不贅述;客家人的「交工文化」,福佬人農忙時節、建屋搭棚的 全村合作,甚至抬棺材的群體互助,在在反映里仁為美的傳統美德,台灣從來無遑多讓。

  即使影片中的成語、俚語「水來魚生」,台灣也可找到同義異語的相關話:「船破海坐底」;日本人的神社可以是空無一物,台灣人的城隍廟、歌仔戲、布袋戲,更可以是超越法律之上的,指導道德的「寫在心中良知的律法」的傳播中心。

   總之,台灣具備里山文化楬櫫的任何背景或要素。通常,我不會去討論為什麼日本人能、我們不能,或有或沒有的問題,但如果要解剖台灣一大堆良善的本質,卻 為何不能發展出渾厚、香醇的「生活型」、「美德的價值觀」,則我要肯切地指出,台灣一直都有發展出,典型的例子例如「騎樓文化」,也就是清代台灣住民,鑒 於酷陽、西北雨的劇烈,體恤行人、出外人的辛苦,在自家土地建屋時,留下一道屋簷下的庇蔭,好讓行旅避雨、休憩之用,後來,日本統治台灣,欣賞台灣人的美 意,將之納入建築法規,國府治台後沿襲之,此即現今的騎樓文化,然而,一大堆美妙的傳統生活型卻不斷流失、夭折,無法累聚,或增添新生命與強化、深化其厚 度,根本關鍵出在:三、四百年文明開拓史,台灣換了五、六個政權;打個比喻,一個家庭每隔二、三年換個爸爸或媽媽,如此成長的小孩叫做台灣文化,則如何發 展深、厚度?如何蔚為意雋深遠的文化典範?台灣文化多成為扭曲變型,台灣人若沒有人格分裂症已是奇蹟矣,又如何苛求媲美里山?

  這方面的論述、體驗,在過往數十年的際遇,我多半以說故事的方式,書寫在多本拙作中;而訪談中,我帶出如此的解析,也就是中段被刪除的部分。

  不過,主持人較有興趣的重點還是擺在「可以多抓些魚啊!」因此,我回應以「吃鮪魚」的想法。

   我認為吃極品鮪魚不能超過3片(吃鯽魚壽司大概也如此);吃第一片之際,你會驚訝於「人世間竟有如此美味?」;吃第二片時,你可確定「真有如此美味!」 如果你執意吃第三片,吃完後便可瞭解:「過度的擁有叫做失落」,因為極品鮪魚富油脂,第三片就感受到何謂「膩」,打壞了原本的最佳印象與美感,何苦來 哉?!

  而不論八百萬宗教、萬物有靈論、超穩定結構、交工文化、里山文化的種種背景解釋,其基礎或根本原理,也就是人地感情、土地認 同、土地倫理等等的人地關係;我心目中的「地」,相當於土地、生態系、環境、所有環境因子與互動關係;當人對其生育地、土地、所有環境因素等,有了感情、 正向關係,對其鄉野有了認同,便自自然然產生「該然」、「應然」等「倫理」指令約束,而且,凡此倫理的約束,蔚為群體默守或產生一致性之際,該地區的生活 型、價值觀,便形成一種顯性的文化特徵,展現如同里山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感受。台灣,之所以欠缺如此氣質,簡單一句話,「先天充足、後天失調」,而毫無疑 問地,這後天失調正是快速的外來政權替換之所致。

  這系列論述,也就是我長年以來,從人地感情、土地認同、土地倫理等,到文化創建的見 解。我原本列有可以講述的故事一、二十則,當時,我以為該節目可講個一、二個小時,接到腳本的時間分配才知,原來我只有12分鐘,朋友們,你可想像一下, 我由事前看影片,思考該談些什麼,花了許多時間擬妥文字摘要稿,開車上台北住旅館過夜(前一天我去調查野柳等海岸植被),隔天上節目講了個把鐘頭,再開車 回台中,公視給我的「酬勞」是3千元,請問,若是你,你會選擇談什麼?

  因此,訪談後段,我談夢想,談教育,談我突然可以運用百億、千億資金,我要經營一家像個文化樣的電視台,我要幹教育部長20年,才能改變台灣的體質…等等天方夜譚,而我也相信,任何事都有可能!

   年過半百,不是因為擁有什麼智慧,只因年齡可以讓人產生更大的寬容與包容,總算有一點點的從容與自在,而且,人世間充滿慾望、自我中心的目的論、動機感 等,殆已消失,因此,當主持人有感於里山的浪漫,問我想不想去參觀,我只能回答:「里山固然可愛,但我的故鄉叫台灣;任何國家、任何地區,各有各自不同的 文化,我尊重每一種生活型,每種不同的生活型有它的傳承、它的歷史、它的優雅、它的美麗與哀愁、它的苦痛…,大可不必將里山變成觀光景點…」;「沒有一片 落葉的掉落是刻意地安排」;「從來沒有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是為了炫耀而存在」。

  回到我在受訪的起頭。台灣擁有百多個電視頻道,其 中,少數幾個像Discovery、Geography、Nature、Animal planet等台,只要你一打開,很快地整個人就沉澱下來,心智就柔軟了起來,因為,自然大地就是人類的子宮,人性的母親,靈魂的依歸。我們來自自然,也 將回歸大地。

~本文摘自《山海千風之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