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檳榔為山坡地的濫用揹了黑鍋?台灣農民從來都是弱勢。國府據台後,尾隨社會變遷及台灣社會價值觀的大改變(註:第一次在退出聯合國之後,由安土重遷、樸素節儉,漸次走向渴望脫貧、即時行樂;第二次為解嚴,1987至2000年筆者視為台灣的文藝復興時代;第三次即阿扁當選,原本既得利益群大反撲,台灣傳統美德、典範大破壞,是非黑白完全顛倒,由幾位民代領銜主演,後來這幾位妖魔即今全國臺灣人最為痛恨者;第四次即他馬的共產黨紅腥政權時代,代表性事件例如:鄭捷殺人,當天成立粉絲團;第五次即今後,廢墟中重建與創新價值典範的新時代),普遍弱勢漸趨物質至上、經濟掛帥的盲從者,當然,傳統台灣美德依然藕斷絲連,無功用行的禪門心法的法脈亦此起彼落,形成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我無法肯定或否定台灣農民普遍的大趨勢,只能視個案而論,但其結構性問題未明,則無由評價,何況草上之風必偃,農民只是受害者,檳榔農等,事實上只是「身不由己」地,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變遷而轉變,但在我心目中,他們還是最可愛、善良的一群。然而,許多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是「違法、違規的」,對日治時代的「不要存置林野地」,乃至後來的「邊際土地」等等,在「上山、下海、拚離島」以及安置老兵的措施下,衍伸龐多問題,台灣人在日治時代養成守法的習慣逐次瓦解,而「違法、違規」的土地利用變成常態,一窩蜂朝向唯利是圖而萬般蛻變。1980年代環境運動、政治運動大興之後,傳媒效應讓檳榔等山地作物淪為破壞國土的代名詞,讓人們忽略林務局、水土保持局等,才是真正的結構性凶手。可以說,檳榔在1980、1990年代扛下了千夫所指的毀山原罪。然而,山坡地土地利用型式五花八門,包括如高爾夫球場(最莫名其妙的主管當局是教育部)、小木屋、農業上山、土雞城、卡拉OK等,族繁不及備載,彰顯的,其實是公權統治暴力的貪腐苟且、罄竹難書。1991-1993年,筆者繼森林運動(保護殘存天然林)之後,發起「農林土地關懷運動」,以阿里山公路、新中橫開鑿通車後,一、二十年土地利用變遷進行總檢討,當時計算茶農淨賺一塊錢,台灣社會必須付出37-44元的國家成本,兩部遊覽車滿載記者及環保人士,舉行沿線報導及封山儀式,掀起傳媒大報導,也導致立院、監院、政院等表態「重視」,卻造成玉山前峰被人放火,阿里山公路沿線違法違規的土地利用全面「合法化」,而恐怖的茶園,竟然翻轉為國際名產的「阿里山茶」,但1996年賀伯災變發生以降,台灣山地、山坡地走向潰決不歸路。這「一條路的武林」烙印台灣外來政權不堪聞問的蛻變過程。1994年,筆者在繼1991-1993年,之由對政府轉向對台灣農民的訴求之後,將矛頭轉向現實上台灣山坡地如何開發,於是,於1994年1月1-31日期間,收集台中市最主要的報紙中,全面統計山坡地買賣的廣告,一一去電探詢,並輔以現地勘調。簡單說,筆者無法相信官方一大堆數據,改採事實、現實的檢證。§中部山坡地買賣廣告調查全國山坡地佔土地總面積的27.1%,比平地的26.3%還廣大。筆者登錄1個月內所有報紙找出的買賣,挑出當時仍是農用或荒廢的山坡地,排除掉已建有小木屋、別墅者,因為筆者想要證實的是,土地將來的使用,集中在違法、違規。當時買賣廣告的227筆當中,頻度最高的鄉鎮依序為東勢鎮、國姓鄉、魚池鄉、中寮鄉、台中市北屯區、卓蘭區、石岡鄉、霧峯鄉等,整個趨勢當然是朝東,由低海拔向中、高海拔拓殖、開發。筆者一一探詢各筆買賣山坡地之土地使用限度,以及每分地價格。而所有各筆預售土地中,以「宜林地」佔絕對多數,只有少數是「宜農牧」或「未編定」。依據電話查詢,包括未刊登廣告的欲售地,筆者保守估算出中部地區在1994年元月份,至少有105.72公頃的山坡地待售!這些「宜林地」,也就是說依法該造林或形成森林的山坡地,實查售價竟然有每分地高達1,173萬、1,027萬元的天價!試問這些山坡地每甲1億多元,買來依法造林?!而最低價格每分地12萬元,全國又有幾個農民願意花120萬買1甲山坡地來造林?對照造林補助的金額,誰人相信有人買山坡地來「合法使用」?當年筆者做此調查的目的,在於證實台灣山坡地的利用近乎全面違法違規。而調查結果顯示,山坡地價格大抵與所在區域的人口成正比,平均而言,單價(每分地)以舊台中市為最高,達665.1萬元;其次為彰化芬園鄉的645.5萬元、豐原市的293.4萬元,其餘價格皆低於200萬元。即令這些山坡地以「務農」為目的,以中部地區種植收益較高的檳榔及茶葉來估算,1990年的統計,台中縣平均每分檳榔園年獲利2.7萬元;南投縣種植茶葉每分地年獲利3.6萬元予以計算,在完全沒有風、水災或一切正常收穫的狀況下,各鄉鎮市購得山坡地且種植茶或檳榔,想要回收購買該山坡地的成本,至少需要幾年的數據,舉例如下(平均值計算):台中市北屯區:246.3年。彰化縣芬園鄉:239.1年。豐原市:108.7年。台中縣太平鄉:73.9年。台中縣新社鄉:43年。而最快回收者為台中縣和平鄉4.4年。以天價的山坡地1分1,173萬元,拿來種茶,則要325.8年才可回收購地成本!諷刺的是,自從1980、1990年代以降,台灣務農人口年齡的老化已屆不堪地步,眾所週知,各縣市的山坡地大多廢耕或轉為建地是整體趨勢。以1988年為例,中部地區山坡地當成建地使用的比例,台中市10.48%、彰化縣9.55%、台中縣4.75%、苗栗縣3.48%、南投縣3.09%。如今呢?!而非農業使用的山坡地,筆者在1994年的調查顯示,最主要的類型為:納骨塔、寺廟或宗教用、遊樂區、高爾夫球場、別墅、小木屋等。1990年代台灣山坡地的炒作,利用的是傳統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加上財團特定目的的用途。而山坡地原本即為生態系易瓦解的原邊際土地,健全的原始林生態系才是確保下方城鄉國土保安、災難防治的根本關鍵,不幸的是,在政府瀆職、政商勾結(特別是地方政府),數十年來不斷將土地商品化的過程中,山坡地不僅失卻了其角色定位與扮演,反過來形成山坡下方城鄉災難的夢魘地,更加深文化與土地的疏離。山坡地如今但成消費文化的犧牲品,且在劇烈氣候變遷下,將後代子孫生存繫賴的保險、保安地摧毀殆盡。據上可知,山坡地濫用是全面性、多樣化的,歷來檳榔園其實只是地形較惡劣地區的一小角,但檳榔園區將來的轉型,若不能回收復育為天然林,則台灣生態系的劫難將會不可收拾。此即筆者數十年來環境或保育運動最大的感嘆之一:即令台灣獨立建國了,而土地成為廢墟,則一切又有何意義?後代子孫活得下去嗎?!(當時的運動口號之一:國在山河破!)§失竊的未來2016年5月5日,民進黨政府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先生前來家中訪談,筆者第一件提出的提醒是,520以後梅雨危害、肇災,且接下來颱風季及山林冬火等,很可能成為2016、2017年的顯著趨勢,曹主委在就任後最好在第一天即啟動農委會的防災、善後系統的操兵,因為極端氣候、天象行之有年,任何時刻都有可能爆發無法預測的災變。當天筆者已將長年關注的議題擇要報告之,也大力推薦有心有識不可多得的人才如郭華仁教授、郭金泉教授等等。久閱人世,不敢託大,更不認為個人有何智能得以襄贊政務,唯一念茲在茲者,台灣250萬年自然史、台灣母親母土、台灣文化的母體,不應遭受一個世紀以來殘忍的對待與傷害,而今所謂的本土政黨執政了,最真實的指標之一,自然生態系或土地的轉型正義早該以全國之力昭雪之,否則跟歷來外來盜匪暴政又有何兩樣?!前文筆者已提出藉由民間收購山坡地,特別是逐次荒廢的檳榔園、茶園、果園等等,信託且逐步回收國有,同時施以或助予天然次生演替,回復天然或原始林,為子子孫孫保留世代土地正義及未來土地利用的選擇權。而且,行政院理當儘速規劃國家土地利用終極理想的藍圖,以及實踐的諸多政策,以人口總量在1,500-2,000萬為限,更應以2050年,全球海平面及可能性極端化天候的限制下,重新規劃國土使用,千萬別以為國土計畫法等方才立法完成,要知「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未來城鄉變化必然難以逆料,國家理應籌謀未來城鄉新設計,以及現狀如何更新,甚至應考量「康熙台北湖」再現、海平面升高1公尺、半壁台灣(南部)沙漠化之後,台灣城鄉該是何等樣貌?無論如何,筆者認為現今之所謂山坡地,正是2050年以降,全國人民及世代救贖的原鄉,現今不規劃,很可能未來死無葬身之地矣(指活人,屆時全國已沒有或全部都是墳墓地矣!)奉祖靈、土地之名,山坡地的轉型,國家不該再逃避了,建言行政院立即召開國土終極會議,善用民間各行業界有識之士的經驗及智能,儘早籌謀是幸!
山坡地濫用之一,改為建地。如圖中這種建物,我多次諷刺為:「這樣的土地有人敢申請開發,也有人敢核准;有人敢核准,也有人敢興建;有人敢興建,也有人敢販售;有人敢販售,也有人敢買、敢住,而土石流一來,怨誰?!統一米粉,三好加一好,死好!」。
山坡地開發為寺廟、道場的案例。
山坡地闢建為高爾夫球場的案例。 山坡地闢建為小木屋的案例。
山坡地闢建為土鷄城的案例。
台灣的國土災變案例還不夠多嗎?!
台灣早該全面實施國土的轉型正義矣!
台灣國家人口的健康承載量應在1,500萬人上下。
預估2050年前後,台灣不再存在墳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