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扣診台灣醫界 黃文龍

附錄二、 
扣診台灣醫界(發表於《醫望》雜誌,今已停刊)
黃文龍

           ~醫界的本質,其實就是台灣社會的本質;
           醫界的問題,是台灣社會問題的縮影~

醫界的本質
醫界應是泛指與醫療相關的行業與人員的統稱才是。本文所談的,仍以傳統的醫師界為主,因其衍生的問題,也必然深深地影響周邊及相關行業的生態。

診斷台灣醫界,這是大卡司,做為其間的中生代,仍有僭越之處;因前有師長之輩,後有新生代之追兵。但偶思及其間種種,有不得不言之苦楚。今試扣診之。扣者有用力之思,但唯恐力道不足。醫界的本質,其實就是台灣社會的本質;醫界的問題是台灣社會問題的縮影。這一類問題的表現,試把其他界的人移植其中,或也將呈現相類似之舉,只是程度深淺之別吧?!

只是,醫界問題的嚴重性之不能不正視,在於,他們在現實體系下,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一群,其外在表現有所爭議時,那麼,這個體系整個是該受到檢討的。何況,醫師的養成教育,在所有專業領域內,算是相當完整的一支。

從腸病毒說起
前此台灣社會發生了腸病毒感染多起,有些例並造成了死亡,在社會及媒體關注下,普遍造成了社會的恐慌與疑懼,唯恐禍及家門。其間經歷了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專家協助檢視,然而,元凶是否腸病毒仍未十分確立。

更有北部出名的私立醫療部門參上腳,在媒體上大加宣示,號稱腸病毒感染眼部()可能造成眼肌麻痺,更以一斜視患者加強大眾印象。病因未明,論證則待查,理未易明,更應謹慎行事;未經查證,而以呼籲之名,徒讓外行社會大眾人心惶惶,醫者情懷難道如此?!

腸病毒的流行顯現了台灣醫界學術空洞,只得邀約遠來和尚唸經!也呈顯部分人士的冒然躁進,以專業人士自居,卻發表了非專業的論述影響民心;更暴露了媒體界缺乏專業的認知與求證,而隨著少數所謂專家之言起舞,舞弄聳動了人心,使之心慌意亂。

殊不知台灣的民眾欠乏安全感,醫者、媒體人員於心何忍?!

再談醫療分業
近日報載,醫藥界人士將連袂拜訪主管機關,商談醫藥分業開辦以來之問題,並謀解決之道。

醫業分業,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面對挑戰,需要的是領導智慧以度過難關,領導的法則是公信力,領導的本質是熱情投入與前瞻,雙方在攻守之際,卻均以防衛己利為先,而把患家的利益與方便,法律的尊嚴,撇在一旁,棄之如敝屣,徒讓社會引為笑柄;專業人士遇到問題卻如此,台灣社會焉能不亂?

醫藥分業的問題讓我們正視到,醫藥雙方領導階層的領導風格缺乏應付挑戰的應變與彈性,而扭曲了專業形象與格調。
生命體的基本功能是,在變動環境中,維持穩定與平衡的能力。時過境未遷,這一種機制,我們樂見醫藥雙方終於願意再面對協商而謀解決之道。

無法忽視的經濟(利益)取向
上二例,其實,隱含的都是利益之爭,利益之爭呈現的層面更廣及於成員以及領導權風格。領導權的爭執,更顯現了,這些群體成員的素質與心態,間接影響的是醫療品質的良窳與健保體質的水準。

台灣醫界最令人憂心的就是這一些問題。尤其是領導權的歸屬與屬性。近年來,各醫學會選舉的不良風氣,早已引起多數會員的憂心;台灣社會選舉的不良習性,竟也漸染及專業屬性的各學會。可嘆的是,號稱專業的行業,其選舉方式竟多抄襲社會選舉的負面模式。

或許,這是台灣社區邁向多元化的陣痛吧?!
然而,我們難以釋懷的是,所謂的社會菁英如此,令人對社會(醫界)的前途不敢樂觀。

醫者倫理
醫者的倫理,應該如同法律哲學家富勒(Lon Fuller)所言,不只需要「義務的道德性」,更要有「雄心的道德性」;前者只要求避免錯誤,儘量做對,後者則是盡一切所能去充分實現潛能。


面對生命、面對生老病死,得有如此的胸懷!

註:腸病毒的眼部感染,屬70型或變異型的柯沙奇A24,非71型。1之差別,失之千里,要認定其相關,非有證據不宜妄加揣測為妥,否則徒然引起社會慌亂。這對於社會的健康教育不是正面的。
  • 相關連結:附錄 ()  ()  ()  ()  ()
    ~本文摘自《台灣素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