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 8/8

§ 楊與愛智—全方位的社會關懷 (下)

陳玉峯


 有個台南區的客戶幫我們行銷,公司與他每半年簽一次約。合約到期了,恰好該區有位更高明的行銷員前來接洽。我們打算給年輕新手做,於是發通知告知原先客戶到此為止。該客戶就跑來公司請求續約,但我們不肯。惱羞成怒下的客戶激動不能自己,隨手抓起旁側佛像往書桌上砸,桌面玻璃應聲碎裂。瞬間惹惱了楊,一箭步衝上揮拳開打,兩個男人就在辦公室大打一場……」
我問楊此事,他答:「侵門踏戶,囂張到家裏了,我當然跟你拚了!」泉州人海上血性一觸即發,這原本屬常。
由楊公司的老員工交錯回憶楊的率性與趣聞,足以勾勒我們那一代海線台灣人的風格、民性。也是這樣的性格,創造出現今台灣各面向的成就。可嘆的是,如是的亦俠、亦儒、亦禪的台灣人,在族群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日治、國府鼎革的外省大遷徙,比率驟降矣!加上陰險毒辣的統治術,經由超過一甲子的懷柔、分化、污名化、高壓、屠殺、以台制台、腐化等等侵蝕、風化作用,台灣人每況愈下,是非、公義的伸張意志與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我先前對楊的直覺、感受,徵諸朝夕相處的員工口中大抵吻合。楊所彰顯的部分台灣人格的底蘊,近四、五年來我探索台灣宗教哲學與價值系統,大致上也抓出些微來龍去脈。為謹慎起見,我再三探詢尤與石:「楊身上、行徑所散發出來的溫暖與利他的特質,或妳們所謂的『真實、率性』從何而來?」
「他就是具有一種真的對人很好的特質,那種『好』,時而超越常人所能做到的。我常覺得很訝異,為什麼他的『好』,range可以這麼大?」
「為什麼?」我再問。「因為有愛啊!」尤答。我說:「太空泛!」她們還是說:「他就是天生有這樣的質,這樣的心。這樣的傾向,讓他無私、無動機地去關切跟他毫無相干的人、事、物啊!他先天就有一種利他的本質吧?!」
的確,像楊這樣的台灣素人,正是從他內在真誠所從出,「利他」只是附加價值,而不是他「有意」!我敢肯定,這正是禪門與淨土教化出來的台灣文化,通常應現在草根與基層。在台灣普羅民間,特別是龐多「外來高尚文化素養不高」的基層,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然而,大部分這樣的台灣人,在外來政權污名化的過程中,不斷被摧殘而夭折。楊以事業成功、家世優渥,而可保有尊嚴與自信,更能推己及人。台灣史上,隨時隨地在群眾之中,突然就會冒出這樣的人物。這現象,超越了生物基因的表現型,它是遺傳之外的文化演化;它是台灣民族集體性格的顯著特徵,不見得來自三代或祖上家風,不必然是家庭因素,而是總體氛圍中的個體應現;它,經由像楊這樣的人,以身說法,然後,無從追蹤其成果,只在廣大時空中,突然引渡其他新個體的應現,也就是說,由楊等特質感染,誘發其他人,在其人生特定境遇中,蹦發出「自覺」,絕非目前為止,西方相關分析所能完滿理解或解釋。
要解釋這樣的人格或現象,或可藉由《佛說阿彌陀經》來印會。
「……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這小段經文若要直譯,今人不易理解。我藉楊的行徑,嚐試解釋之。
阿彌陀佛不是一個人、一個神等等,而是象徵普世人性中的一種自覺。這種自覺即領悟到人心本然的單純,自自然然而不會沾染種種意念或感官的得失。這樣的本心就是楊或其他人,會去做許多沒有任何目的、動機的「善行」的根源;這樣的行為,就像天籟,會帶動其他生命的本心,好像微妙的交響樂音(是音不是聲,一種氛圍),讓感受的人,也從內在發出一種自己不自知的嚮往(佛、法、僧只是個假名相,其實只是本心的各種面向),嚮往回到自己內在的原鄉,也就是「西方淨土」或「極樂世界」這些假名之所指。
所以說:「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極樂相對於極苦、眾苦,沒有了苦,也沒有樂,可以回歸十丈紅塵中的本心。
那麼,苦從何來?「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將苦字改成樂字,道理一樣。極樂,正是樂的盡頭啊!當人心沒有苦與樂的瞬間,即阿彌陀佛,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中道」。
因此,「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迹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靈明湛寂,玄妙真常,個個不無,人人本具……」人的本心、本性清澈見底,本不起波瀾,這就叫做「生而無生」,這本心可以是「無生」,沒有一大堆有的、沒的,眾人將本是「無生」的生,起了無窮多的慾念、意念,是謂「無生而生」,當然就會有龐多的得失、煩惱、因果報應。什麼叫「生」呢?就是離開了清澈的本心,產生心念及行為,所以必然陷入一般人的有生有滅、有因有果;所謂「無生」,正是「諸佛」或你我本心的本然!所有的人,都本具備如此的心性啊!難道是須要外求嗎?
再講一次:「諸佛於儼然生滅中,唯見無生;眾生於湛然無生中,唯見生滅。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實乃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也。審如是,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
這些內容正是台灣人在超渡亡魂時,最常唸誦的經文(例如《中峯三時繫念》),換句話說,人、神、鬼都是一個樣,神、鬼並沒有比人還超越,但任何人、鬼、神,都可以逕自直證他的本然。此所以人、鬼、神都處於輪迴之中,直到可以證悟之際,才能超越,是謂涅槃。
以上這些可以理解的文字,當然也是一些形容詞的指月之指而已,但至少,是可以用平常的思惟去「理」解的道理。這是淨土宗帶給台灣人的教化重點之一。
如此詮釋、比附,並不是說,楊認知或體悟了(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佛法、淨土法門云云,我只是要說明台灣人的諸多心念、行為當中的「單純」,或無法解釋的行徑,它的底層或底蘊,實乃源自佛門,而且,我不認為是現今所謂的「佛教」,它是超越了佛教而可以是佛教;超越了基督宗教而可以是基督宗教;超越了任何形式宗教而可以任人稱呼!它是普世人性,更是台灣人善良之所本,以及台灣人本身的顯著特徵。
當我問楊:「您經常在國內外帶團(公司員工)旅遊學習、感受,依您經驗,您認為台灣人相較於全世界,最突出的特徵或印象為何?」楊回答:
「普遍的感覺,打從內心到行為,台灣人最和善與熱情。像我最常去日本,日本人客氣得不得了,表面上禮多、形式多,包裝非常精緻、得體,但就是無法像台灣人這樣的善良、熱誠、掏心掏肺地,內外透明地率真。不是說他們對待外國人如此,日本人與日本人之間,彼此內心之間,也常透露出有個間隔感。台灣人的這部分,跟我的個性最相似。」
我從楊身心的氣質上,看見台灣人散發出來的「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淨土在此!

~本文摘自《台灣素人》
 *****************************************************************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請點選下列連結)

                                   1 2 3 4 5 6 7 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