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章-生活有感、有感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章-生活有感、有感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你為什麼在這裡?】

陳玉峯


2019年元月中旬,通霄面海第一道主稜線上的草木,新芽、初葉紛紛,特別是在20181030日的火燒跡地上,分外顯著。

台灣的春天其實同冬天聯體,所以古地名有恆春,暖化的如今「恆夏」也不為過。精確地說,溫帶型的四季概念,只是移民者對其故土的印象,刻板地施加。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神祕果(Miracle fruit)】

陳玉峯


台灣不斷地引進外來種,不斷地、不斷地……

其中,有一種園藝、盆栽、造園的半果樹叫做神祕果,或叫變味果、蜜拉聖果等,它是山欖科的樹種,學名Synsepalum dulcificum,原產於熱帶西非、迦納及剛果等地,也就是八竿子搆不上台灣的不同植物地理區的物種,我推測台灣現今的種源來自中國,而中國是1960年代所引進。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綠島開基太廟】

陳玉峯

綠島皇金夢。


綠島觀音。

有些事情、境遇是很巧合奇妙,而且人們面對這類狀況的第一反應就是起了一陣雞皮疙瘩,疙瘩歸疙瘩,疙瘩之後的心境或行動,毋寧才是巧妙境遇最真切的內涵或意義。

人的存在究竟是宇宙星體或什麼意識之類的鏡像,或是人的確是存在來體悟人是宇宙的主體意識?整部宇宙天演大戲中,人是主體還是工具性的,過程中的局部梁柱而已?

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上森上課前引】

陳玉峯



如果人海叫茫茫,整個生界無生界無窮的際遇叫什麼?

當你的心識失焦時,你陷入所謂的茫茫然;當你集中心志、興趣或在特定目的、目標的思考時,又免不了執著、狹限,甚至堅持一段時程之後,感到虛脫或虛無,為什麼?

上次我們在南投68山路踏青,我在土地公祠廣場上跟大家分享的開場白,先提到莫比烏斯圈,比喻生死、起落並非一端點,只是流程,大化流轉中,我問自己也問大家,在無窮浩瀚的不可知中,「我」是誰?哪裡來、何處去?「我」在幹什麼?面對人生任何時空瞬間的「一點」或所謂的「當下」,你的「心」如何認知客觀環境、主觀意識,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想做什麼?

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洗衣粉(10) ──轉折】


陳玉峯


下午在校園慢跑,一轉角,一位退休族背包客盯著我看:
「啊!你是那個……啊!地質、環境、生態……○○副校長……啊你叫……」
我說:「啊就菜市場仔面啦,您哪位?」
「喔,不、不、不!你那個……你很有特色,我都記得。我從○○研院退休啦,是化工方面的……」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四月天】

陳玉峯


2019427日,我趕著書寫《槲樹天演逆旅》系列尾聲段落,連同自序,不自覺地,晚餐前我完成最後4篇。
停下筆後,我右手腕隱隱作痛。這本書我寫掉了5支原子筆。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拾穗(A30) ──還是瞭解基本佛法吧!】

陳玉峯





達摩祖師說,第二種實踐修道的類型叫做「隨緣行」,也就是瞭解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我」,真正的本體是超越因果的。而人的苦樂、得失,都是心理受到業緣相牽而來,好壞、憂喜大抵受到宿因、外緣而來,緣盡了,什麼都會逝去,因而只要自心不受牽動,無喜無憂、隨順於道,是謂隨緣行。

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拾穗(A29) ──「報怨行」】

陳玉峯






從我自然生態調查的實證過程,某個角度檢視,差不多就是修行。
40餘年,先是藉由「理入」,讀了一些教科書、生態調查報告,有了理解,可以做「漂亮的」讀書報告。然後,到了野外實地調查、操作,卻發現先前調查者、報告人根本是「掩蓋」了太多不清不楚的部分,於是,我從讀書的「理解」,開始進入「瞭解」,「瞭」字本身就是要求「眼見為真」,實際身體力行、實踐之後的體會,知道了別人「造假」與否,更明白自己盲點之所在。直到窮究到近乎純熟,領悟到表象所不能解決的部分,徹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遠遠超過己知,也終於了然自己的無知,卻可以在許多的機緣下,不斷品嘗新知,另可超越科學研究的窠臼,由一些現象而悟出自己與萬象存有內在的聯結,是為「悟解(覺)」,「悟」字是「深得吾心」。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拾穗(A27) ──鳥屎堆】


陳玉峯


樟樹下的鳥屎。



台灣人思想、思考模式的最重大特徵是什麼?
我過往一直在強調的台灣傳統三大價值觀之一,隱性禪系統之一的「無功用行」,其與台灣人的思考模式有無相關?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拾穗(A26) ──從達摩祖師談起】

陳玉峯





小時候北港媽祖遶境時,由於媽祖算是「境主」,其他各廟宇也會組隊或派神轎共襄盛舉,更有許多尊體形同如千里眼、順風耳的「神將」,包括一尊「達摩祖師」。
小孩子的我問長輩,為什麼「神將」也有「黑人」?祂是誰?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記憶中沒人給我回答,至多只知祂是「達摩祖師」。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拾穗(A25) ──太陽花】

陳玉峯





我是在台灣出生率達史上最高期間的1953年出世的,小時候浸淫在北港傳統媽祖教及政治劇烈鬥爭(隱形)的教化之下,且深受許多接受日本教育的,有格有調有型的長輩風範所影響、感染。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拾穗(A24) ──藉教悟宗】


陳玉峯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隔天,1941128日(昭和16年)裕仁天皇下詔書對英美宣戰,太平洋戰爭開始。
1942年尾,鈴木大拙撰成、出版《禪思想‧禪行為‧禪問答》;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1947年底,在全國紙張欠缺的狀況下,這本書再版。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拾穗(A21) ──影子】

陳玉峯
路燈燈座下最黑暗,闔眼後烏七八黑,還是光芒萬丈?
我今天跑步突然想拍影子;魍魎非鬼怪,只是心象。
然而影子不易捉摸,因為本影的範圍,由太陽直徑及其與地球的距離計算,理論上是物品直徑的108倍為範圍,例如一片圓形直徑為5公分的樹葉,本影尖應該長達5.4公尺。我實測的結果,通常只在50-70倍直徑的範圍,影子才清楚。而且,由於週遭散射、折射、繞射光等,非常龐雜,影子及其邊界頻常模糊不清,加上地上又是凹凸不平,且界質並非均勻反光,因而成影往往破碎散亂,一般人造物的影子則往往過於單調,因此,我想拍影子,必須經歷一段自我的訓練,無法以跑步之姿或憑機緣,而遇上絕妙的影像。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拾穗(A22) ──玉山「回首」】


陳玉峯




發生228事件的1947年,當時的台灣氣象局長石延漢組成了「玉山科學調查團」,成員共計14人,即石延漢、王仁煜、何春蓀、滕詠延、楊卓然、斯煒、金城、王家儒、梁潤生、李世鈞、高英士、王康及江慕雲等人。
他們出發上玉山之前,先由台南縣政府派遣工程隊整修步道。
1947731日、81日,他們在嘉義集會;82日搭乘阿里山森鐵至阿里山;83日,由阿里山搭火車至新高口,步行上鹿林山莊;84日,由鹿林山莊上抵排雲、玉山主峯頂(風雨中),至玉山北峯氣象測候所夜宿;856日在北峯附近觀察、採集及休息;87日,由玉山山區循原路下抵鹿林山莊;88日,自鹿林山返回阿里山旅社,開會;89日,下抵嘉義。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拾穗(A20) ──葛藤】


陳玉峯


廢墟屋頂一隅,朋友說:「枯葛藤上的綠葉帶有活躍的生命力,難怪即使畫面斑駁凌亂,卻不覺蕭瑟與黯然,反而有些力量!」;「從形式美感來看,很有味道,心境則有超越與否的質疑,看透、超越斑駁的真實。」


2019210日我前往埔里成功里,探訪1989-1993年因為參與選舉等政治運動結識的老朋友。
從老朋友口中,我得知,當年一齊投入「政治運動」大約6-7成的「夥伴」,各個成為收割者,什麼豪宅幾棟、年薪數百萬、「快外」幾千萬,230年下來,億來億去的一大堆,因為再也沒什麼比得上投入「政治運動」更容易賺吃,何況「過往或許多其他國家,革命或政治鬥爭是要血腥暴力、動輒沒命的,台灣不用,只要夠狠、夠假、夠騙,不用成本、不必代價,利益就滾滾而來,為什麼?台灣人民太善良、太愚蠢、太好騙啦!話說回來,全球各國的政客不也都差不多……」,老朋友一邊在林下大石塊前野炊,一邊嘴巴碎碎唸地舉例我所朦朧認識的人事,信手拈來。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拾穗(A19) ──神韻之死】


陳玉峯


一位從生命科學系跑來台文系幾次修我課的學生說,人家問他讀什麼系?他答生命科學,對方說:「喔,就是喪禮告別式上,那些比手畫腳的行業囉?」。
在教育普及化到頂尖,許多大學科系招收不到學生而被迫關門的台灣,對「科學」無知的程度卻是匪夷所思,那句話還包括更多人無感的問題,也就是人們愈來愈遠離「死」的領會,對親人的死亡被隔離;對他人死亡的啟發,被形式化、虛無化、虛假化、戲劇化、格式「死亡」化、麻木化、無意義化……原本的生、死連體、傳承感,也被時間直線感化,或被抽象化成兩個極端點。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拾穗(A18) ──弦樂四重奏】


陳玉峯

高中時代(1970-1973)我瘋狂地聆賞、收集古典音樂(黑膠)唱片,每遇喜愛的曲子,不只沉迷低迴、手舞足蹈,聽《命運》、《芬蘭頌》等等,還會起乩狂舞。當年不識身、心、靈(識、意、音)的應現層次之別,或運作方式,只籠統一句:心靈如果有捷徑,音樂必是其一!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拾穗(A16) ── 細活】


陳玉峯
老朋友楊董戲謔說,想要剖開我的腦袋,看看有何不同,為什麼裝了一大堆奇怪的東西?
另位老朋友也在看了一些拙文後,語帶雙關地說:你真的不是人!
是的,我只是一個努力想要成為一個像個人的台灣人。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拾穗(A15) ──窮死】


陳玉峯
凡是人都要死、必死,我是人,所以我也要死、必死。
上述三段論的前提「凡是人都要死、必死」,事實上是歸納法,因為人類迄今為止,已知所有歷史上的任何人,沒有一個人免於死亡,然而,歸納法不能導致真理,三段論前提若非真理,所以「我」不見得要死、必死?

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拾穗(A14) ──袋悔】

陳玉峯
清理書房雜物堆一角落,清出了25個大大小小的「環保袋」、「購物袋」、「方便啥迷袋」,反正就是一個肚子、一個開口或附加小口袋,加上兩隻耳朵而可以拎起來的袋子,什麼質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