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無題】

 陳玉峯

 

 

五十來歲,古老年代我的一位助理跟我聊天。

「老師,您還記得另一位助理大男生的○○○嗎?有次我看見他站著跟您談話時,雙腿一直在顫抖,大家都很敬畏您,多不敢與您太接近!」他說。

「喔!我不知道青壯時期的我這麼可怕,唉!我該自我反省!」我回。

「不!不是這樣,是大家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認真,看到您都會慚愧、害怕!」

曾幾何時,當我20148月至20201月在成大任教期間,我已經蛻變為學生都可以爬到頭上來了,更不用說如今。

時代、社會價值系統或整體氛圍當然劇烈變遷,自己的變化何嘗不然。然而,嚴謹度、敬業度、責任、承擔、專心或矢至於志業的自覺程度,真的每況愈下,最重要的要項之一,全面精神迷失在物欲洪流中,不只認不清自己,喪失了古人所謂立志的目標,多成喪屍般的被資訊垃圾海嘯所吞没,我已經說了230年了:從没有自由的秩序,走到没有秩序的自由,這不是自由,而是無法無天地任性而下流無下限地空虛迷惘?然而,我從來沒有責怪年輕世代過,因為我看見的是權力結構、階級使壞的深層問題,包括長期以來,一堆大罵年輕世代而標榜自己的假清流卻底層下流的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藉著典範瓦解後的自我標榜而嘩眾取寵、相濡以沫;一方面踏著時代沉淪的廢墟從中取利。政客誠然,教育界有過之而無不及?!

稍加拉長時空,我看見運會之趨,我沒有感嘆,只能平和地堅信隱性正面的力道。

 


 

 

2023年1月25日 星期三

【解說、演講前引】

 陳玉峯

 

熱帶雨林化的台灣櫟林
 

筆者將在2023年3月5日,台灣生態學會會員大會時,演講《台灣植被及東南區櫟林要義》,將將近50年從台灣生界學習而來的生態智能和盤托出,以下即本演講的前引:

台灣是北半球生命的諾亞方舟,雖然沒有氣候條件下的森林界線,卻因岩稜不時的崩塌,孑遺了一大群在地化的高山植物(Alpine plants),是謂「天府之國」、「絕地天堂文化」;海拔約3,0003,900公尺的台灣冷杉林帶,氣候屬於溫帶,以筆直純林,秩序感森嚴,可比「羅馬文化」;以海拔2,5003,000公尺為分佈中心的台灣鐵杉林帶,位於降雪線之下,以處於雲霧帶上部界,撐起傘狀樹冠,在迷霧中起舞,頗為浪漫淒美,好比以悲劇為特徵的「希臘文化」(後註);海拔約1,8002,500公尺的檜木林帶來自東瀛,也混雜著闊葉林,可謂之日本移民村的「日本文化」;海拔約2,0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海,隨著不同地理區、立地基質的不同化育程度、山體部位(山頂、山稜、上坡、中坡、下坡、溪谷地、河床)、坡向,而天差地別、複雜鑲嵌,正是典型的「台灣文化」,而整體台灣從來快速流變。

筆者以將近半個世紀調查、研究台灣植被科學,深深領悟天文、地文、生文暨人文同體共構、交互影響、彼此應現,我們對待自然生態系的態度暨行為,相當於我們如何對待良知暨後代子孫。

地體變動、氣候變遷、生物遷徙暨基因池的天演,以及人種生活型暨文化風格,從來環環相扣。1996年賀伯颱風過後,筆者感嘆:「只要台灣人將颱風、地震視為災難的一天,就没有真正的台灣主體暨健全的台灣文化」!

長年來筆者由自然科學自自然然聯結到屬靈的原鄉,而以生前死後的永恆長河,感受沒有任何刻意去感受的眾生的際遇,直到成為地景、風景本身。

這套解說偏重在自然實體,而可衍展整體論(Holism)、形下或形上的任何文化。感恩台灣、感恩地球母親母土!任何人終須自問:我是台灣人的好子孫嗎?我是台灣人的好祖先嗎?面對地球,亦然。

(後註):任何文化都雜揉全面人性,而且文化特徵無法簡化為某一、二個要項。此處的比喻,純粹是個人由若干神話、文學的感受而來,並非說羅馬文化就是秩序文化,等等。


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贅語一、二】

 陳玉峯(前成大台文系主任;退休生態教授)

 

在成大台文系一次老師們的聚會中,首度聽見巫義淵教授講台語的瞬間,我內心猛然一震:「呀!這是母親的言語、阿嬤的話!」

後來,我臨老重作馮婦,兼任台文系主任,於是,我向老友黃醫師募款,以此為由,力促巫教授將他在台文系授課的台語文講義等,集結成冊出版,嘉惠更多台灣人。

巫教授、黃醫師及我,我們只為了「一個台灣人」這理由,做些微不足道的該然罷了,沒什麼特別事。

我一生都在調查台灣植被的前世、今生、來世,也常進行口述史的查訪,壯年時代則投入激烈的社會或弱勢種種運動,好像也衝撞出些微的暫時性改變,曾經在街頭的慷慨激昂等等自問:「我是台灣人的好子孫嗎?我會是台灣人的好祖先嗎?」;40歲時有次夜醒:「如果我現在死了,有無遺憾?」於是,拿起紙筆想寫出「有沒欠人的情事?」結果卻寫不出任何字,因為能還的不重要;重要的還不了!其中,對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我有何回饋?這正是數十年夜以繼日的,所謂「打拚的基本動力,如今,雲淡風輕,看世事、看自己,也看向太虛星光點點。

即便如此,當我閱讀著巫教授完成的台語歌詩欣賞與寫作講座書稿時,不禁心頭還是一震,啊!再老的樹幹長出的還是綠葉新枝!這就是典雅的台灣人啊!

天文、地文、生文暨人文從來一整體,也從來無常迅速變遷,傳承不在形式而在精神,感謝巫教授一生的台灣精神,也謝謝蔣為文主任、教授讓本書付梓,為時代台灣留下美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