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那一條山徑上(25) ──前峯到林道】

陳玉峯



台灣五葉松(謝春萬 提供)。



§ 鹿屈山前峯的天演痕跡
說是「前峯」,如果沒有一塊水泥砌成的地碑,造訪者只會認為,這裡大概是19301960年代,伐木集材的臨時「土場」,如今只是人造林地中,人為清理出來的一片空地。
「鹿屈山前峯」標高2,213公尺,環境半邊以上,高聳的人造林,我們在此再度合影。
鹿屈山前峯石柱前,左起:蔡宜珊、王豫煌、梁羽楓、陳玉峯、陳月霞及邱柏榮(2018.10.1014:06)。

楊國禎與鹿屈山前峯標誌(2018.10.1014:07)。

自前峯直奔杉林溪(2018.10.1014:09),我於14:19開步。

其實,鹿屈山前峯貌似平緩祥和或忠厚的外表並非沒有玄機,就在幾塊原木切段的坐椅旁,生長著迷你小叢、貼地的台灣龍膽,夥同巒大蕨床稜線過來的路邊,白珠樹、高山白珠樹、厚葉柃木、台灣繡線菊等,台灣鐵杉林帶最後的孑遺,還是留給我八千年的胎記,是拜火焚,喚醒了幾粒種子,吐納時空的記憶。

§ 前峯至林道
從前峯往北走,一小段路之後,改轉東北。
開走後,紅檜人造林下因玉山箭竹死光而透光度較佳,闊葉樹及次生系列,各自因應機緣而起,組成與來時路的相差殆為機率。
我拍攝黑星紫金牛;也拍了第一株巒大杉的小樹,看來比較像是造林木,但我心情上視同「大點雨杉」的示現。
闊葉林相的主體依然由長尾栲領銜,到了稜線上,一樣是台灣五葉松脫穎而出。一堆組成從我口中流瀉,真的很像是唸經咒。
下午243分再度下雨,而後拍攝了胸徑超過1公尺的台灣五葉松。接著就是拉繩的瘦稜邊緣斜走。
下來之後,地景轉為乾旱外相,林下散落五葉松果。2株台灣華參在雲霧中與我照面,還是東北坡向。
長長的一段瘦稜,植群或可名之為「台灣五葉松─西施花社會」。
也在稜線上,山徑兩側,群生石葦。
256分下走,台灣五葉松林頂盛。下方,大頭茶、高氏木犀、狹葉櫟……。霧雨間歇,又起。
一株假長葉楠之後,山徑北偏東25度直下,下切45度山坡,再度走在林相妍美的濶葉林內,林床的樹根交織,看似不怎潮溼。這片濶葉林我估計450年生;左側則是柳杉人造林。
又是五葉松及稜線的物種,再逢高繩的平稜,下方80度陡坡。午后31分。
一株標示黃牌3的台灣五葉松,高約30公尺;闊葉樹筆直,長尾栲也挺高,紅楠、木荷、巒大香桂、細枝柃木、西施花……,在柳杉稍不密植處,試圖衝出重圍。
又見五葉松林,黃牌編號2的台灣五葉松。整體趨勢,下坡。
柳杉林、闊葉樹……闊葉樹、柳杉林……
好像真正下起雨了……(312分);只是霧雨……(316分)。
終於來到溼滑天梯下坡小段,切接杉林溪林道。全隊人員都下來林道時,326分。
黑星紫金牛(2018.10.1014:21)。

第一株拍攝的「大點雨杉」小樹(2018.10.1014:25)。

台灣紅檜人造林相(2018.10.1014:39)。

直徑超過1公尺的台灣五葉松(2018.10.1014:44)。

叢生在瘦稜地上的石葦(2018.10.1014:55)。

台灣五葉松(2018.10.1015:05)。

下切林道時,山友製作木梯。木梯之下更滑溜(2018.10.1015:25)。

陡滑下來,接上林道(2018.10.1015:25)。

§ 林道上
林道上樹立著鐵牌,綠底紅字,有些斑駁:
「公告:本地因地震後地質脆弱、極不穩定,不宜作開發及登山旅遊,無相關安全設施及指示標誌,沿途電話收訊及路況均不佳,來回需10小時以上,危機重重,並已發生多次山難,禁止進入,避免發生人身危害情事。 
○○○101212日」
將近7年前所設立的告示牌「禁止進入」,而實況如何?我想起四百年來「移民性格或文化」,也深層憂慮「承平榮景」還有多久?
有趣也反諷地,另一路標竿上標示著:
「往鹿屈山前峯,1.3公里,約50分鐘」;「往杉林溪仁亭,1.8公里,約40分鐘」,大抵是快腳純走路的估計。而我一向都在創造最遲速率。
想起201337日,MIT找我為南一段縱走山旅,作生態解說的最後一天(2013226日至38日凌晨),我們從溪南山頂(2,650公尺),西南向直奔石山林道7K銜接點之後,麥導訪問每個人的「心得」,我答:
「想再走回去!」
頗有電影《班傑明的奇幻之旅》的況味。
而此行,短短4天,閱覽了阿里山區「北格」造化的運勢,真的可以三步一步徘徊、五步一回顧。
套用自己的老話:
「登上山頂後,你還能不下山嗎?」
告示鐵牌(2018.10.1015:22)。

路標竿(2018.10.1015: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