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那一條山徑上(15) ──小地壘的扁柏更新樣區】

陳玉峯

樣區內的台灣扁柏植株(2018.10.99:19)。






§ 台灣檜木林全貌
阿里山脈主稜以西的山地,是我所認定台灣最完整的,中海拔無生殖隔離的地形區,從海拔2,663公尺直下濱海或低海拔山地,大抵無遮無攔、山地連綿,提供冰河來、去,植被帶(生態帶)上、下遷徙最自由交替的廣大地域。
大約一萬年來的增溫間冰期,台灣鐵杉林帶(註:現今分布於海拔約2,5003,100公尺之間)退縮且上遷至大塔山、祝山等稜線地域,且台灣檜木林帶逼近至阿里山脈的稜頂。
由於環境相對均質,台灣的檜木林帶在阿里山區維持它們的來源地──日本的分布模式:同一座山上坡段為扁柏;中下坡段為紅檜(母本即日本的莎哇啦),我是在日本木曾見證如此的相關。而全台灣最均質的完全檜木帶,就呈現在阿里山脈西側,沼平車站至眠月沿著鐵路線(海拔約2,250公尺上下),以上是扁柏純林;以下是紅檜純林。也就是說,2,2502,600公尺是扁柏;1,8002,250公尺是紅檜的分布中心。
這也是我經常帶隊登上大塔山,講解檜木林帶的原因,因為自大塔山頂俯瞰阿里山,恰好是台灣最典型檜木林分布的標準模式,而北台扁柏與紅檜的比例為71;秀姑巒溪以南沒有扁柏。至於幾年前有人宣布大鬼湖地區發現「扁柏林」,我以其照片檢視,認定是鑑定錯誤,奇怪的是,台灣近十餘年來「偏愛假新聞」!
正因為萬年來整體的運會是上遷,仙人洞(1,834公尺)至水漾地區已經屬於台灣紅檜林的天下,只有在少數的山頭可能孑遺台灣扁柏最後的族群,而小地壘恰好是台灣扁柏的殘存小區。
我沒有預期,而冥冥之中山神牽引。就在我們抵達小地壘懸崖邊,我下達樣區調查,楊國禎教授眼尖,叫聲扁柏,不是紅檜。
大塔山標高2,663公尺。

從大塔山俯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有建物區以上為台灣扁柏林;以下為台灣紅檜林;中間為兩者混生。

§ 樣區調查

樣區所在地殆為西向緩坡,坡度1015度,是伐木跡地,尚存紅檜大樹頭,以及扁柏樹頭;旁側為柳杉造林,樣區則是造林失敗,扁柏天然下種,而以昆欄樹略佔優勢。樣區外另有巨大的長尾栲。
昆欄樹常在中海拔霧林帶的山稜麕生成群,此地也是一例。
樣區調查面積20×20平方公尺。
第一喬木層156.5公尺,覆蓋度約95%
第二層高6.52公尺,覆蓋度約45%
第三層高20.6公尺,覆蓋度約15%,原本應為玉山箭竹的完全覆蓋,現今因玉山箭竹全數死亡,故而覆蓋度只剩15%
第四層0.6公尺以下,覆蓋度約45%
第一層以昆欄樹(3˙4)較佔優勢,台灣扁柏8株(3˙3)在伯仲之間,餘如人造木柳杉(1˙1)、薯豆(1˙+)、西施花(1˙+)、蔓竹杞(1˙+)等;其餘(+)者有:長尾栲、山櫻花、烏心石、紅楠等。
第二層以森氏杜鵑(3˙3)及巒大越橘(3˙3)共配優勢;其次為楊桐(1˙1)、玉山灰木(1˙+)、西施花(+˙1);其餘(+)者如:台灣樹參、昆欄樹、柳葉木犀、毛柱楊桐、深山野牡丹、校力、薯豆等。
第三層以深山野牡丹(2˙3)略佔優勢,餘如長葉木薑子(+˙1)、薄葉柃木(+)等;而附生的蘭花綠花寶石蘭在一株樹幹上量多(1˙2)。
第四層以倒葉瘤足蕨(3˙4)最佔優勢,而台灣瘤足蕨(2˙2)在此算是全山區數量最多的孑遺區,華中瘤足蕨則為(1˙1),華東瘤足蕨為(+)。
此地的千層塔植株稍多,為(1˙3),玉山箭竹更新苗(+˙2)、巒大越橘(+˙1)、蕗蕨(+˙1)、山寶鐸花(+˙1)、生芽鐵角蕨(+˙1);其餘(+)者有:深山野牡丹、柳葉木犀、長葉木薑子、玉山灰木、月桂葉灰木等。
昆欄樹果實。
 
玉山灰木。

薯豆。

綠花寶石蘭(2018.10.99:10)。

 
倒葉瘤足蕨(2018.10.99:06)。
 
千層塔(2018.10.99:34)。
 
樣區內昔日伐木的樹頭(2018.10.99:22)。


樣區在懸崖邊,俯瞰石鼓盤溪上游溪谷,溪谷黃綠色葉片者即台灣赤楊。本照片左側樹葉為台灣扁柏(2018.10.99: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