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那一條山徑上(9) ──仙人洞外植群(溪溝之東)】



陳玉峯
§ 瀑布之東
仙人洞坐北朝南,仙人洞東側的妻戀瀑布終年清泉跌落,而乾溼季水量大有不同。
洞口下方,來時小徑的東側下方,仙人洞溪的溪溝層層下墜,有的好似大階梯,有的像是大壕溝,這種地形也是讓我懷疑異質崩塌古堰塞湖潰決所造就。
溪溝西側,1930年之前,正是「台灣紅檜─巒大杉 優勢社會」原始林之所在,而日本人所拍攝的洞口東南望,盡以台灣紅檜為主體,大約15年前我所追溯的,仙人洞所在的第43林班,出產材的台灣紅檜佔9成,台灣扁柏佔5%,其他如巒大杉等針葉樹佔5%。而日人的第一代造林木,於1954年伐盡,今之造林木應是1961年的二度造林。
我端詳妻戀瀑布附近的地形,斷定往昔穿經瀑布下方洞穴後,東行並北上,必有一條造林或獵路的山徑。2018108日下午,我翻上瀑布東北上方,俯瞰井然人工秩序的柳杉林,讚嘆19501960年代台灣造林工、監工,以及隨後的系列護林、撫育者的職業道德與風範!
妻戀瀑布終年水簾不絕,但隨季節而水量大異(2018.10.8)。

仙人洞口下方森林下的近垂直壕溝,也暗示異質鑲嵌的地層,脆弱部分的下陷(2018.10.810:20)。

仙人洞口下方的溪床,石菖蒲族群集生(2018.10.811:02)。


仙人洞東側上方的柳杉造林地內,散布著原台灣紅檜林被伐除(1930年前後),以及殘材處理(1962年)之後的樹頭(2018.10.813:57)。

瀑布後方原本有明確小徑之字形翻上(2018.10.87:39)。
妻戀瀑布東側上方的巨大砂岩塊(2018.10.814:05)。

由妻戀瀑布東側岩壁下,我翻上巨岩上方(2018.10.813:17)。

妻戀瀑布東後方的垂直巨大砂岩塊的上部,砂岩上布滿苔蘚(2018.10.813:55)。

妻戀瀑布東後方的垂直巨大砂岩塊(2018.10.813:54)。
此等砂岩塊略下方,恆潤溼環境,大抵是岩生小社會的「巒大秋海棠單位」,伴生有可愛的小型蕨類蒿蕨(2018.10.813:54)。

由巨岩上俯瞰仙人洞東方的柳杉造林地(2018.10.813:22),這批林木應該是1961年所造。後期顯然並無疏伐。

§ 洞口之前、溪溝之東的台灣紅檜天然下種林
2018108日上午,我們先在仙人洞口下方東側調查台灣紅檜人造林或天然下種林樣區。
此樣區位於溪溝切割的上位平台,坡向西南,調查面積15×10平方公尺。
第一喬木層高2510公尺,覆蓋度約55%,因多株紅檜死亡而林冠破空。
第二喬木層高104公尺;覆蓋度約50%
灌木層高41.2公尺;覆蓋度約35%
草本層1.2公尺以下;覆蓋度約95%
第一層有台灣紅檜20株,活13、死7。活的紅檜,其胸徑分別為83676253524949464543433627公分;死株分別是43393834343230公分。
以筆者調查阿里山的台灣紅檜造林木而言,年生長胸徑0.63公分,若以此估算,則在此的紅檜活株樹齡大約從43年至132年;死株則死時樹齡從48年至68年。
此地原始林於19291930年砍伐,距2018年已8889年,而且周圍造林一概以柳杉行之,因此,我推測仙人洞口左側現今的紅檜小林分,是伐木時保留的小徑木,以及後來陸續天然萌發而來,並非1961年的造林!
然而,為何天然下種的紅檜卻有7株死亡?
在調查樣區時,發現不少闊葉樹遭受砍伐,顯然此地曾因為了讓紅檜成林而伐除闊葉樹,很可能也是造成紅檜的死因!當然也有可能是暖化現象。
除了必須找出43林班造林、撫育的台帳之外,明確追溯小林班施業,提供推測的原因。台灣林業之過往經驗,絕大多數因老成凋謝,而隨之湮滅,誠乃台灣山林之不幸啊!
第一層的附生或蔓藤植物如肢節蕨(1˙2)、舌蕨(+)、藤花椒(1˙+)、擬烏蘇里瓦葦(+˙1)等。
第二層喬木顯然曾經被大量砍伐過,現今存在者是後來再度長出的,以假長葉楠(3˙2)最佔優勢,其次是山香圓(2˙2)、墨點櫻桃(2˙1),餘如紅楠(1˙+)、長梗紫麻(1˙+)、烏心石(1˙+)、狹葉屏東木薑子(+˙1)、小花鼠刺(+)等,依賴種如大枝掛繡球(1˙1)、台灣山蘇花(+)等。
第三層以薄葉柃木(3˙3)為優勢,其次為假長葉楠(1˙2)、柳葉山茶(1˙1)、長梗紫麻(1˙1)等,餘如台灣八角金盤、長葉木薑子、阿里山灰木、鬼石櫟、巒大紫珠、長尾栲、藤花椒等,都是(+)。附生等物種如烏來麻(+˙1)、華東瓶蕨(+˙1)、生芽鐵角蕨(+˙1)、玉山茀蕨(+˙1)、青棉花(+˙1)等。
第四層的優勢如:阿里山月桃(4˙4)、斜方複葉耳蕨(2˙3)、有刺鳳尾蕨(2˙3)、韓氏耳蕨(1˙3)、稀子蕨(2˙2)等,而假長葉楠小苗(1˙3)代表未來社會的潛能;而數量(1˙2)者有石菖蒲、細枝柃木、全緣卷柏、魚鱗蕨等;數量(1˙1)者如奄美雙蓋蕨、川上氏雙蓋蕨、狹葉貫眾蕨等;數量(+˙1)者如變葉新木薑子、平柄菝契、紅楠、風藤、生芽鐵角蕨、倒葉瘤足蕨、伏石蕨、波葉星蕨、貢禹糧、細穗草等;數量僅(+)者如:圓果冷水麻、粗毛柃木、大葉柯、小葉白筆、狹葉屏東木薑子、刺莓、赤車使者、舞子草、肉穗野牡丹、貞蕨、曲莖馬藍、伏牛花、巒大秋海棠等。
如此的社會結構及種組成,可能存有下列的生態意義,或暗示性涵義:
1.生育地以溪谷立地岩隙及堆積土鑲嵌,物種亦夾雜異質組合。
2.一些較低海拔物種似有上遷現象,暗示台灣紅檜的死亡,也有可能是氣候變遷或全球暖化的效應。
3.檜木林帶的指標物種式微或如台灣瘤足蕨的欠缺,明確顯示植被帶已漸脫離針闊葉混合林。
4.未來演替朝向「假長葉楠 優勢社會」發展。
我書寫這些對一般人而言狀似毫無意義的資訊,並非只是在浪費時間、資源,而在於人本價值觀的實質拓展,自然研究者理應從人本主義邁向全生態中心的理念暨實踐,否則光是口說「人類只是生界的一部分」之類的,卻內容貧乏空洞,淪為口號。台灣人必須認知的本土文化,當然包括一草一木,以及他們同母親母土的實際相關。我所敘述的每一物種,都是捍衛台灣的天兵天將,也是你我性靈原鄉的元素。
仙人洞口之外,中左側較墨綠的林分正是台灣紅檜天然下種林(2018.10.810:00)。

台灣紅檜優勢社會的林冠破空,乃是至少7株紅檜的死亡所造成(2018.10.811:10)。

邱柏榮及梁羽楓一一測量台灣紅檜的胸周(2018.10.811:19)。
台灣紅檜優勢社會的樣區(2018.10.811:00)。

樣區內的紅檜活株(2018.10.811:00)。

攀爬至第一層的木質有刺藤本藤花椒(2018.10.811:18)。

藤花椒的苗木(2018.10.812:16)。

假長葉楠的小樹欣欣向榮(2018.10.810:12)。
第三層的小喬木柳葉山茶及其果實(2018.10.812:03)。

林下草本層的魚鱗蕨(2018.10.811:57)。

林下優勢草本的阿里山月桃(2018.10.811:54)。

林下地生及附生的風藤(2018.10.810:37)。

林下的紅楠苗木(2018.10.811: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