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長尾柯雄花序(2005.5.24;台20–131.4K)。 |
上帝創造物化世界、宇宙的定律、生滅的法則,然後衍生萬物,允許演化永續進展,生、住、滅狀似循環累進,也可以一筆勾銷。
上帝玩得不過癮,索性把自己裂解成無限碎片,投入大戲,也就是人的「意識」或俗稱的靈魂。這裡說的意識,不是人的思考、感受、意志等等,那些都是「意識」不同層次的「應現」罷了,「意識、靈魂」可以說是「第一因的分身、碎片」,超越目前已知或可以描述的所有解釋。
生命現象從未違反物化或唯物觀點的任何定律及法則,卻增加了龐多暫時歸類在「唯心」這名詞的部分,包括所謂的「超自然」。
我扯這些幹嘛?
因為我這輩子在台灣山林的認知、體悟,深切瞭解到太多自然科學或理性狀態解釋的部分,其實不是「真相」;許多我深切體會出的「傾向」或機率、「命運」之類的東西,在現象界是「矛盾的、錯誤的、可否證的」,「事實上或較長遠之後」卻是正確的,或說,目前科學、理性語言無能及之處,我們的經驗延展出的直覺見解是貼近大原則、大命運,以後是正確的事實。
生態學的學習、摸索,若不能體會這大部分超越目前唯物、唯心的囿見者,我認為是淺層的瞭解,也無能感悟「靜體天心」!
我要敘述仙人洞、水漾、鹿屈山至杉林溪的植物分布時,不得不先交代此前註,因為研究者、讀者若深入調查全面植群及物種的分布,可以列舉許多事例,否定我的敘述,然而,並不是說我事先不知道這些反例。
太多的山林行旅,我會因為這等「體悟」而快樂萬分,卻無能分享。迷漾山林行也是如此。其中之一,我認為整個阿里山區最大特徵之一,或許左右大化流轉、冰河及間冰期之與植物分布的關鍵,在於阿里山區融合時空演化的「一體成形」!
所謂的「一體成形」,是指自大塔山往南、往北的主稜以西,連綿上下起伏的山地,沒有足以形成生殖、遷徙隔離機制的地形,任何植物物種大抵可以依據其基因池的變異,尾隨氣候變遷而移動,進行逢機及競合的結局。
其中之二,此行,闊葉樹主林木物種,或特定的指標物種,在海拔分布的秩序很「標準」,演化趨勢也很顯著。森氏櫟、長尾柯、校力、鬼石櫟、狹葉櫟、錐果櫟等,從上到下,井然有序,雖然每一物種的上下分布幅度差異很大,但在氣候變遷的大趨勢面向,大致都吻合。
諸如此類的林野體會,大概我只能說是「法喜」?
或說,某些內涵我窺見或觀進綠色生靈的天機,而無法「分享」給多數人,有些只能燒給精靈讀,近十多年來似乎一些著作都如此,例如到印尼婆羅洲閃電村寫的《前進雨林》,或〈茄冬〉之燒給中港路的茄冬王公,等等。
總之,這條山徑雖然只是山體的一線痕跡,我沿途唱名,也唱出了天機。
阿里山木蘭園的森氏櫟植株(2003.3.30)。 |
森氏櫟春芽新葉(2003.3.30;阿里山)。 |
森氏櫟堅果(1987.11.15;卡社溪)。 |
森氏櫟雄花穗(1988.4.29;中橫碧綠神木旁)。 |
長尾柯新枝葉(2005.5.17;特富野步道)。 |
長尾柯果實(2005.5.24;台20–131.4K)。 |
校力植株(2005.6.9;台20–128K)。 |
校力初葉、老葉及初果(2005.5.24;台20–131K)。 |
台20–126.3K旁的鬼石櫟(2005.6.8)。 |
鬼石櫟小堅果(2005.5.24;台20–131K)。 |
狹葉櫟舊葉、新葉與雄花穗(1987.4.15;神木林道)。 |
狹葉櫟初果(2005.5.24;台20–131K)。 |
狹葉櫟植株(2005.6.30;台20–141.5K)。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