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那一條山徑上(5) ──霧社楨楠─鬼石櫟單位】


陳玉峯
§工蜂、工蟻般的老輩台灣人
大約1940年代暨之前出生的台灣人,絕大多數赤貪卻勤奮得要命。前輩們的美德、韌性不可勝數,締造台灣所謂的「經濟奇蹟」,也創造眾多的典範,反之,他們也產生了許多「共業」,包括最嚴重的,對自然生態體系的重創或環境破壞的代價。
前往仙人洞這條山徑,不管是新闢或古人路,至少數十年前拓荒的具體證據,就在眼前展開,這是一般人都看得出來的,如果從植群生態面向,則全山區盡是實證。
當我們離開那株巨大的烏心石之後,上行不到5分鐘,又遇上一個路標:「往千人洞」,這牌,釘在一株白匏子樹上。

「往千人洞」路標與陳月霞(2018.10.711:00)。

接著,往上很快地遇上老輩勤奮的台灣人所種植的麻竹叢。略再往上,麻竹又一小片。
顯然前人因應著石頭山,坡度較緩、土壤層較厚的地段,立即實施農林業,哪怕只是侷限一小隅的立地,能開墾就開墾,寸土寸金?
就經濟效應而言,在這種陡峭而土壤化育不佳的石頭山體,無論種植何種作物、果樹,都是惠不及費的苦差事,前輩人為何與天搶地?
我推測重點不在麻竹筍,而可能是因為麻竹徑粗,往昔在渡河區等,盡採麻竹稈做成竹筏,畢竟麻竹稈粗大,但竹稈肉少且薄,浮水力較大使然。無論如何,窮山惡水也得榨出一絲利用及附加價值吧?!

前人栽植的麻竹叢(2018.10.711:05)。

麻竹林分的上、下區域,就環境特徵而言,殆即脫離此山之下坡段,而將進入中坡段的過渡區;而且,生態帶也將由低海拔漸漸進入中海拔地段,另則岩生植群的特徵物種一樣鑲嵌此間。
低海拔物種如山黃麻、白匏子、杜英(中海拔亦存在)、細葉饅頭果、賊仔樹、粗糠柴、糙葉榕、江某、山豬肉、黃藤、破布烏、血藤、小梗木薑子、牛奶榕、台灣山桂花、金狗毛蕨、邊緣鱗蓋蕨等等;相對的,中海拔下部界的物種愈來愈多,例如樟葉楓、長葉木薑子、瓊楠、霧社楨楠、假長葉楠等等,特別是霧社楨楠,其分布大抵跟南橫差不多。此間,有種算是稀少的明萼草,正盛放著水藍色的唇形花。
明萼草(2018.10.711:35)。

§ 第一個調查樣區
有時候難免連自己都質疑,像我這樣機械式地不斷唸記、錄音所見到的沿途物種,平白浪費了生命更具豐富意象的萬象聯結,所為何來?或許就像「唸經」吧!這是一部兆億幻變的《天地大道經》?我每唸一種植物之名,生態系就聯動彼此加持?
麻竹林上來的西向坡,坡度介於4560度,喬木高大,屬於此山的中坡段矣,物種我就不多敘述。
朝上溯,連續多個小溪溝、岩壁等,也瞧見雌嶽山(1,558公尺)。
攀繩踏岩,左側岩塊的「波」紋有趣,成因?(2018.10.711:49)。

岩階(2018.10.711:52)。

再一攀岩(2018.10.711:55)。

然後,出現記錄的第一株狹葉櫟,或說上坡段指標物種的下限界浮出。然而,有狹葉櫟的大樹,卻無小徑木及幼苗等,有可能暗示它是暖化、上遷的示唆。
狹葉櫟大樹與楊國禎教授(2018.10.712:01)。

狹葉櫟大樹心材已腐,且此地可能已被顯著侵蝕,老樹多傾斜(2018.10.7)。

狹葉櫟大樹位於海拔約1,340公尺,西偏南向坡,坡度大約60度。再上來,出現大葉柯、山香圓與白匏子,或說亞熱帶與暖溫帶在此分野。
狹葉櫟之後,也看到了一株落葉中的台灣朴樹,它,讓我想起南橫台20131K,中之關的台灣朴樹:
20131K中之關廁所前的台灣朴樹,2005912日所攝,該年夏葉將落。

20131K的這株台灣朴樹,200510月之後二度長葉與開花。

在登錄大葉柯、長葉木薑子、瓊楠及具板根的鬼石櫟之後,我們調查第一個樣區。
§ 霧社楨楠—鬼石櫟 單位
個人認為本樣區的更穩定社會應該是「霧社楨楠─瓊楠優勢社會」,在此因為樣區僅取1個,且鬼石櫟優勢度較大,故而暫以「單位」稱之。
樣區1,海拔約1,350公尺,西向至西北坡向,生育地乃大石塊加上化育壤土,坡度4560度,調查面積20×20平方公尺;面對雌嶽山。屬於中海拔下部濶葉林。
第一喬木層高2515公尺,覆蓋度約85%
領導優勢種為霧社楨楠(4˙3)、鬼(石)櫟(3˙1),伴生有長葉木薑子(2˙1)、台灣朴樹(石朴,1˙+)、黃藤(+)等。
第二喬木層樹高155公尺,覆蓋度約50%,最優勢代表樹種即長葉木薑子(3˙2)及山香圓(2˙2),其次是霧社楨楠(1˙1),餘為鬼石櫟(+˙1),以及(+)者如拎樹藤、青棉花、芋葉括婁、江某等。
灌木層51.5公尺,覆蓋度約35%,數量較多者同於第二層,長葉木薑子(2˙2)、山香圓(2˙2),其次如華八仙(1˙2)、糙莖菝契(1˙1)、屏東木薑子(+˙1),餘皆為(+)者,例如大葉柯、鬼石櫟、台灣山蘇花、白背芒、風藤等。
草本層在1.5公尺以下,覆蓋度約80%
領導優勢種是冷清草(4˙5);其次為廣葉鋸齒雙蓋蕨(2˙3);而巒大秋海棠(1˙2)、山香圓(+˙1),其餘皆為(+),物種有:平柄菝契、卜萊士月桃、華八仙、硃砂根、風藤、傅氏鳳尾蕨、老荊藤、川上氏雙蓋蕨、三葉五加、細葉複葉耳蕨、東稜草、台灣蘆竹、長葉木薑子、小葉複葉耳蕨、牛奶榕、青棉花、求米草、玉葉金花、冷飯藤、牛膝、長梗紫麻、杜英、斷線蕨、烏來麻、竹葉草、九頭獅子草、大星蕨、雙花龍葵等。
這樣的結構與組成大致暗示:
1.霧社楨楠及鬼石櫟社會的更新很可能經由老樹死後、破空時,才產生新種苗,而非連續永存,亦即所謂「代溝」,或森林界所宣稱的「gap phase」。
2.第二、三層的長葉木薑子及山香圓則是恆存、永續或連續存在種。
3.草本層外觀上幾乎是單種(冷清草)或兩種植物而已,顯示陰生且潤溼的環境,其他物種數量或幾乎可忽略,說明土壤化育不佳且石塊橫陳。然而,種多卻量稀,顯示時、空的階段變化而已,潛在在破空時的另番競合必甚激烈。
4.霧社楨楠社會也可能是異地更新,社會組成較不穩定。
長葉木薑子。

風藤。


杜英。

玉葉金花。

附生植物台灣山蘇花(2018.10.712:33)。

樣區林分與梁羽楓(2018.10.712:33)。

霧社楨楠─鬼石櫟單位林下以冷清草佔絕對優勢(2018.10.712: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