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為了懺悔起見,我把目前集合起來的袋子拿到陽台拍照。
記憶中我沒買過「環保袋」,也盡量不帶走人家贈送的,多是在「盛情難卻」,或是禮物不便「赤裸」而取下來的,或其他。
這只是一個角落,而且紙袋另行收集,數量遠大於「環保袋」。又,這才一角落,而我書房不過5、6坪。如果以看見一隻蟑螂,代表家中大概有50隻的模式估計,扣除袋子不會走動、不能繁殖,卻不會被打死,好把,就算減少25倍,再考量家中可能藏置袋子的房間數,等等,家中大概存有150–200個「環保袋」,好恐怖的「環保」!
我對物欲、金錢應該比台灣人平均值還低很多吧?!很少去百貨公司、大賣場之類的場所,如果去了,總是笨笨地想,人要這麼恐怖多的物品幹什麼?除了填充永遠不滿足的空虛之外,能用多少?用幾次?非用不可?
記憶中我未曾因為打折、跳樓大拍賣等,跟人家排排隊、搶沙拉油或衛生紙。生活中偶而接到電話:
「陳先生您好!恭喜您!您的○○○中獎了,這個獎品╳╳╳好得不得了……,您只要檢附回郵……」
我問:「真的那麼好嗎?」
「真的啦!……」
「真有你說的那麼好?」
「喔!當然啦!……」
我說:「好!太好了,我決定了,既然真的那麼好,這個獎品就送給你!」
然而,為什麼我書房中那麼多假環保之名,成浪費、糟蹋資源的消耗袋?
我邊寫此稿、邊清理。
突然我看見一個漂亮的紙盒,是女兒在機場賣送給我的禮物,可以吃的沒幾兩重,就盒子很漂亮,可吃的老早吃光了。我打開盒子,拆掉裡面的二、三層填充物,就覺得外殼可以保留裝物品。
就此一念頭,自己啞然失笑,啊,我不是正在清理回收嗎?!白癡加失憶?!可我還是留下了紙盒!
堆積塵埃、汙垢的理由千百種,念念止息了,手還是常常不聽使喚?!其中,最麻煩的是濫情,事涉DNA。然而,社會風氣毋寧是關鍵。
我輩經歷台灣菜市場交易的全面早市;然後黃昏市場,提供下班族採購;然後,世界方便文化首屆一指的台灣7-11,乃至超市等等,台灣形成全球最誇張的方便文化,也讓一向躁急的台灣性格成了心浮氣躁,外加膝蓋反應或皮膚過敏的淺碟文化。
早市,人們必須很早起床,典型農業社會的生活型。陪伴作物緩慢成長的人們,依著四時節氣、日出月落而優雅。現代化、工商業化之後,表面上決戰瞬息,其實頻常是:急事不重要,重要事不急,現代人更忙忙碌碌於根本就不需要做的蠢事一籮筐。
心情如此,物役尤甚,「包裝文化」3、40年來「日新月異」、重虛不實、「以小做大、無中生有」,我調查過中秋月餅的禮盒(1992年),最誇張的,能吃的部分,體積比與重量比都不及10%。而1990年代正是全球環境議題走向不歸路的分水大嶺。而太多、太多所謂環保的活動、行動適得其反,是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一般說來,我已經算是率性而不近人情了,但面對25個「反環保袋」,我懺悔,今後將學會更多的「說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