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答客問(1)】

 陳玉峯

 


人類早已自然而然地走向反自然!

 

東森電視舒夢蘭製作人正在執行一部守護台灣山林的紀錄片,也就是在開播已十年的人文與自然紀實節目,描繪全球文化遺跡或行將消逝的奇景,呼籲保育的關懷等,而2019年起,拍攝團隊復返台灣,開始記錄我們的母親母土。她捎來4個提問:(我稍修改了字句)

1. 台灣原始檜木林的來歷、分布與特色,或說台灣檜木的獨特處?

2. 百年林業史的滄桑,留下何等歷史教訓與省思?

3. 台灣檜木對台灣土地、人類,乃至世界的重要性。

4. 氣候變遷的挑戰下,人類保護山林?抑或山林保護我們?人與自然如何達到和諧與永續?

這些常識性議題對我而言殆屬老生常談,卻是每談必有異,類似東森節目之走過全球再回顧台灣,不只視野、深度容或有別,我的態度也改變,只說平實話。由資訊、介面知識、系統知識、知識的融通,到唯理與唯識的模糊地帶,乃至意識的根源處,約自21世紀以降,其實是反向切割而走向奈米碎片,而我從也漸漸走向徹底無知的階段,如今,在現今人資訊跟知識碎片麻痺了心智的窘境下,也就隨意隨意識流輕鬆作答,有答而無答案;若有答案,則愛因斯坦與泰戈爾應在九泉之下和解了。

所有的經驗知識、推理等等,皆非智慧。

問題第13,我合併回答。

檜木屬物種目前所推知,其祖先存在於67千萬年前,北美洲及亞洲陸塊還黏接在一起的區域,後來兩大洲陸塊飄移分離了,這群檜木屬種群大分為二,美加3種、日本2種、台灣12種,台灣與日本同群,如果把日本扁柏與台灣扁柏看成同種,則全球即有6個物種,否則7種。

所謂的物種」,大致上只是特定時空之中,可交換基因重組與繁衍世代的群體或組合,而萬物同源共構於極為複雜的動態關係造化大網內,生物學上特徵相對固定或穩定、好辨識的物種,有時候只是滅絕前的頑固分子。父母生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有沒有往生之後的回答的底蘊,最好延展向十方生界,而非人本概念下的所謂六道輪迴,在我心識海中,聯結的是兆兆億億史前史後的生靈……

在此時、此地、此物、此人的短暫時空,我會選擇全球檜木有七種,台灣的扁柏與紅檜皆為特產種。拉寬尺度,我會說有六種、有一種、有萬種。

分別識的演繹是謂分類,人們出生以降或我學習植物分類以後,當然是窮盡二元對立去區辨,同時也愈來愈遠離心靈本體或意識的原鄉。

我估計台灣的檜木可能是在150萬年前以降,在大冰河時期,經由琉球島弧等陸橋來到台灣,會同來自東喜馬拉雅山系系列寒溫帶林,在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台灣止步,而共構諾亞方舟(嗯!這用詞經由我數十年前提出,如今已廣為被引用,諸如此類比喻者不少,但更進一步的內涵才是今後該普及者)。

來自東北亞及西南亞的裸子植物等,在台灣落腳下來之後,由於台灣島百餘萬年來蓬萊造山運動超級快速,且崩塌速率極為劇烈,夥同高山海洋性亞熱帶的氣候作用下,台灣生界的演化速率甚為驚人,絕大多數在全球演化極為緩慢的裸子植物(動輒數百、千萬或億年為單位),在台灣只以數十或百餘萬年,演化成為台灣的特產!

以日本的扁柏及花柏為例,在木曾(Kiso)我所檢驗過的林型,同座山系扁柏在中、上坡段,花柏在中下坡段。它們來到台灣以後,在山坡的分佈同於日本模式,但因台灣諸多水系的向源侵蝕、颱風豪雨及重雨、地震及氣溫等種種環境壓力下,中、下坡段或近溪谷的花柏族群,由於地變而更新速率加速、世代重疊且劇增,導致演化成為台灣紅檜;相對的,累積較少世代的中上坡段的日本扁柏,與現今的台灣扁柏相較,形態上幾近相同,實在無法下達不同種的判斷,充其量是種內的小變異。

台灣紅檜演化成不僅形態上斷然有別於母本,在生態上更是與台灣地體及氣候上幾乎是連體同化、山與林不分的生命共同體,台灣紅檜因應快速的表土沖刷、流失,發展出巨大的反應材,不僅自身在12千年或以上的生幅中,不會因邊坡土壤流失而倒塌,快速生長的反應材如同板根,不斷累聚生長而固持樹體,同時捍衛所在地的地表下生態系,延緩劇烈的侵蝕作用,共構出樹與立地的保固系統,所以我說:一株神木3千歲,代表神木所在地在3千年來歷經大約560次的9.21相近等級的大地震,以及百次以上的賀伯大颱風,而該地及該樹安然無恙!

豈只如是而已!檜木林至少在晚近萬年來,以自己本身需要充分的大氣濕度,只有在太平洋東西兩岸的高山的中腹地,終年高水氣雲霧地帶才能長存,台灣海島的中海拔地段正是全年降水量極大值的段落,檜林及檜木與闊葉樹共組的針濶葉混生林更形成截留霧雨、在地地形雨的最佳生態系,因而形成台灣水資源最大比例、最重要的活水源頭或最大活體水庫的中樞。

允稱我這輩子學習台灣山林奧秘最愉悅的成果之一,我找出了百餘萬年來檜林永續存在的更新模式,最大面積純林殆自大規模地滑或地體變遷的不確定時程的週期或非週期而發生,故而過往所謂三大林場或大面積的純林,很可能就是如88災變、921大震等大地變所導致;其次,151條河川上游密密麻麻的向源侵蝕山溝帶,實乃更新檜苗最常發生之處;另如頻度極低的火燒山,以及單株老木死後傾倒的破空效應,形成所謂的三代木之類的小更新或演替。

從裸子植物的天演來看,由銀杏等扇狀寬葉,經長條窄片葉,到如松科長、短針葉,乃至近乎終極型的檜木最小形的鱗狀小葉,葉片汁液濃度高、與枝條緊密結合等等,代表氣候轉乾旱、寒冷等變遷的適應,且是晚近才演化出來的產物,或可代表數百萬年來的新趨勢,而檜木小苗先長出的軟針葉,而後才形成全數的鱗狀葉,亦可說明係由軟針葉的祖先,在晚近才形成鱗狀葉的極致天演。而來台的檜木,又以最短的時程,演化出台灣的特產,形成如同土地公、地基主的土地質性的大連體,締造全國最高大的檜木雲霧林帶,毫無疑問,台灣的檜木林是全球最晚近才發展出來的世界頂級生態系,獨一無二。

我也曾以神木級的台灣紅檜估算它一生可能產生26兆的種子,只有少數,甚至個位數才長成聳天巨木,藉以說明台灣天演的恐怖造化之功,相對於現今所謂專家學者的傲慢與無知,動輒以造林取代天然林。

而檜木來自日本是我研究的見解,不只是植物地理學所謂的北美、東亞分佈型,自日本來台還帶來一些全球僅只分布於日本及台灣的嫁妝,例如昆欄樹(南韓也有)、八角金盤等,此外,台灣的檜木林也雜揉了一些熱帶、亞熱帶元素,在此略之。

 


台灣紅檜

 

檜木的更新模式

 


台灣檜木林就是存在於雲海霧氣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