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許多人買賣東西計較一塊、五毛錢,平常生活瑣事、費用錙銖必較,卻在大買賣、闊場合一擲千金,虛榮浪費。表面上或類邏輯裡,不少人會嘲笑這樣的行為,此中,含有多重弔詭,並非台灣人一句「小貪、不智」所能涵蓋。而美國富豪說的,地上有銅板,他還是會撿起來。
事實上這是人性中潛在的「比例原則」判斷,不自覺地流露,何況眼前的1千塊錢,比遠方的1千萬實在多了,這是從動物性「只求一餐飽」,不會去想明天,演化而來。所以有此性質的人不用在意,至少很「自然」,但是,太計較小東西的,可得自我警惕,因為會「上癮」,也會「變本加厲」,進而影響人際關係,且具連鎖負面效應而降低人性。
一般來說,人的計較心當然是尋常二元論而來,也隨著後天環境被感染,先天、後天都有複雜的動態影響與變化。心胸、格局也未必跟比較、計較相關。無論如何,後天教育、自我教育、機緣等,都可大大改變。
我一生最在乎「社會人格」(註:此詞是自創,至少必須是公大於私才算是。),也不斷強調價值原理(價值是人賦予的,價值是感染的,以及價值是創造的,人必須創造這個社會尚未存在的善與道德),不管社會如何「沉淪」,我了然本來無善非惡。
*** *** ***
先前寫了三篇較抽象的靈、自我的解析。就今人閱讀及思考向度而言,大概較硬。還是拉回尋常事。
看了日本曹洞宗建功寺住持,枡野俊明庭園設計師的小書《看不見的設計》,讓我「汗顏」,因為他寫的「禪思」是何其一般話,一般人大多看得下去,不像我,寫得人家都「看不懂」,也會惹來自認為是「佛學大師」的人,很有「學問」地來「指正」那個字詞「不對」,等等。
然而,依我看,那是神秀的層次以下。太多字詞是形容詞,愈是美美的,「大家」稱讚的,愈假、愈妄。我只知道,作者玩得很真,而且,真中多假,假中有真,最重要的,作者真的時時勤拂拭,也因為他的真誠(不是他說的禪),更且,他的確也寫出了許多日本文化的平實內容。
該作者在全球各地設計庭園,設計品也很有其特性。
我欣賞他寫出的一部分,例如他說歐洲是石的文化,著重於「形」,而歐洲的庭園是左右對稱(註:中國皇城的子午線,何嘗不是左右對稱?日本的或世界的許多建物皆然);日本的庭園相反,氛圍更重於「形」,而且重視精神性,日本是木的文化。
我想台灣文化呢?毫無疑問,西南半壁是草及竹的文化;北台是木的文化;新竹是風的文化……真的是多元歧異的文化,如果從大約4百年華人等移民文化來檢視,迄今,最強烈顯著的是:不在乎文化的文化,沒靈魂的文化。
直接說,也許是因為日本人、日本文化的氣質,先於該書、該作者,因而該作者的創造可以弘揚而成大師,或說日本文化成就該大師。
我看日本庭園的設計,至少在文字敘述、書寫而言,漏掉了觀賞者的主體性,而未必「見性」。日本的集體文化,蓋過了靈或個人主體。台灣恰好反過來,不幸的是「沒有」靈魂。
*** *** ***
朋友看了拙文〈指月之指〉及〈靈與法〉之後,大概因為我語氣未了,所以丟了「期待」兩字來。等到看完〈自我與命運〉,來信鼓舞:
「哇!你愈寫愈是挑戰一般人的認知了,我倒想看看這一系列慢慢挖掘、慢慢解剖,後來挖剖出什麼東西來?!你那所謂未來不來的弔詭和心理分析,真的很絕,而你解釋了一些佛經的話,對一些人而言,應該會很有感吧?……」
我回:「別笑我,我寫這些,可能一般人有看沒有懂,也會引來『佛學大小師』反彈。太多困思邏輯,而世人多執,反正非關我事,我只要誠實地自我釐析就好了。」
朋友還是熱心地刺激:「對啊,就是解自己的惑嘛,這是最重要的,你所謂的『被命運』在這裡就解釋得很清楚。你以前只是提出來,卻沒有深入解釋,你該講清楚,否則就只是說說而已。」
我回:「以前就認為很清楚,不必多費口舌。」
朋友:「那是你心裡『清楚』,別人可能認為你在亂罵人,哈!」
我再回:「要講清楚,要有大耐心,得要又臭又長,很『痛苦』的!」
朋友還是不放棄:「阿就講一次又臭又長就好。」;「不簡單!」
我想又臭又長是「不簡單」,何況禪悟非學問,更不是用來「教人」的。如同我畢生山旅調查,只是自己與山林的呢喃、對話,如今,依先前看過的,些微有感的經文等,偶而心血來潮,書寫散漫的,自己同自己的對話罷了。
隨筆,隨順,風吹落葉。
*** *** ***
也許,該關閉臉書、部落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