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去年6月24日,楊國禎教授與我會同荒野朋友勘察竹北蓮花池溼地稀有生態系。回程,楊心血來潮,帶我去看通霄神祕植物區。7月8日,我們再度勘調。此間,我簡訊林務局林華慶局長,他說擇日會勘,且責成陳啟榮副處長(今職)清查該地屬權。
清查之後,發現該地竟是私人業主地,非國有林地。
原本我想,既非林務局權屬,局長大概不必會勘了,只私下與楊老師討論民間救援之道。
不料林局長依然牢記承諾,終於在2019年元月21日,乘其前來台中吳金樹先生邀請的演講機緣,共同會勘現地,期能腦力激盪如何救贖生界善計。
林局長的誠信,在今之社會或官場風氣難能可貴。
而去年我書寫該區珍稀物種卻中輟,在此,聊記若干要義,提供會勘備忘:
1.珍稀物種集中區恰好位於面海第一道主稜線的向海面,且「退縮」至稜線頂下,目前屬於停滯於高草及灌叢間的次生演替前中期。
珍稀植物神祕區位於面海第一道主山稜(2018.7.8)。 |
就全國生態意義而言,至少可以提供晚近最後一次小冰期(1350-1850年)之後,一個半世紀以來,台灣植物(被)時空演變的奧祕之鑰,學術價值極為重大。若針對各重點物種的生理生態及群體生態探究,應可產生台灣生態的重大突破,且對保育的如實措施,才可切中要鵠。
2.該區乃陸海交界的廣義海岸,以及內陸的主要分水嶺,又匯聚十餘種珍稀冰河孑遺及變異演化的指標,誠乃時空大關鍵的地段,正是物種遷徙的津梁,棲地保存誠為燃眉之急。
3.小冰期乃至上次大冰期(8千年前結束)以降,大趨勢固然是上遷、滅絕或突變演化,2、3個世紀以來,推演是:
這群珍稀物種(目前),以及已滅絕的,適合較低溫的族群,在2、3百年來不斷進行上遷,且拜此等山區不定週期的山崩、火燒而寄存。然而,尚不足以續絕存亡,而大多數即將殞滅。1945年以後,以軍事要塞制海、制空緣故,設置駐軍碉堡。為視野故,駐軍施以定期焚燒或割除草木,阻礙演替成林,意外成就這群「亡命孑遺」的落籍地,且苟延殘存迄今。
昔日的軍事要地恰好保存了一旅「奇蹟」(2018.7.8)。 |
4.「意外」保存的這群物種,恰好形成台灣的火燒與保育的「特定區」,也為全國保育技術提供進一步探索的天然場域。由目前所知推測,關鍵在於確保棲地(生育地)長存,以及火燒及山崩的機制,也牽涉暖化等長程議題。
5.就林務局長程保育策略的生態廊道思維或策略,此地無疑是極其重要的必經地域。可以全盤考量後,構思國家徵收,或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由民間發起購地信託,並與學術單位合作,劃歸長期研究保育基地,等等。
6.目前為止,例如特生中心之野外採種、繁殖,再予原地復育之類的行徑皆可進行,然而,全國系統化規劃,且全方位建置動態保育網,夥同國土計畫等,除了各主管當局的努力之外,個人更期盼得有國家級單位統籌百年大計。
多年前筆者前往美國演講、拜訪一些人士時,曾有名醫大師告訴我:「手術成功了,但患者卻死了;手術失敗了,患者卻奇蹟式的復原了!因此,即便我醫技再好,我不得不需要信仰!」,我的思考也在此。
保育不是目前浮面的層次而已,當然我肯定目前為止台灣一切的努力與成就,但我何其盼望台灣可以進階到整體論(Holism)的生態研究,以及自然價值哲學的進階、人才的培育。
|
|
|
野生的射干也存在於神祕區(2018.7.8)。 |
一度被列為滅絕的漏盧(2018.7.8)。 |
只拍到一朵花的島田氏雞兒腸(2018.7.8)。 |
|
|
瀕危的琉球野薔薇(莊忠倉先生提供)。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60664
回覆刪除謝謝您!已在新文回應^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