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從沼平、阿里山閣沿眠月線前行,漸次脫離吵雜喧囂的人群,只剩悠揚雄渾的汽笛,劃出空谷的陣陣震盪,並不惹人厭,於是,一股股山間靈氣,清清涼涼地沁入毛孔,山林的感覺又抓了回來。
將近1萬7百個日子前,我循此路,在標示對高岳登山口處右躋,首度調查對高岳稜線及山頂。2000年8月3日,我以沼平車站的路標牌為基準點0公尺計算,沿鐵軌以皮尺丈量,並沿途記錄舊建物與其解說。今天,2011年4月16日,我再度來到舊對高岳登山口木牌處,翻閱千禧年的記錄,距離沼平1,155公尺(《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513、514頁)。
![]() |
左側即對高山頂陡峭的反插坡(2009.12.12;小笠原山) |
1982年1月30日及2月2日兩天,我調查登對高岳路線上的植被。而進入第30個年頭時,我無預設地走來,時間上誠有隔世之感,景物上自有林相的變遷,以及,最顯著的,祝山鐵路的新闢。
祝山觀日支線是在1984年5月21日動工,1985年10月8日竣工,但通車延遲了數次,直到1986年1月23日始告真正通車。這條觀光小火車路,乃因應1982年10月,阿里山公路通車後旅客激增而增闢者。它切隔了之前,由眠月線原登山口登對高的山徑。但我還是尋舊口,只為來時路的回顧。
【……未完,閱讀(下一頁)】
~本文摘自《玉峯觀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