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對高岳》6/6



陳玉峯

   座山頭最典型的氣概,即從祝山北望。它以利落、毫不含糊之姿,從和社溪上游開闊不見底的萬丈溪谷中拔天聳立;也像是從半空中君臨而下,慣摔無限深淵,而一身傲氣。因為如此山勢而無以倫比,加上遙遠與全台最高山相峙,故而日本人命名為「對高岳」,許是如此,日本人在此,設置了全阿里山區的二座神社之一,時間應在1906年前後。

  可笑的是,國府治台以後,神社當然拆掉了,1960年代却傳出曾有不法之徒,就在此地設置機器,印製假鈔而被捕獲,誠所謂殺風景。

  198222日,我第一次登上對高岳山頂,當時山頂除了一小座六角涼亭之外,密密麻麻的台灣赤楊等落葉樹為主要,而在15x20平方公尺的樣區內,第一層樹高10公尺以下,覆蓋度約90%,有台灣赤楊15株、台灣紅榨楓5株,樣區外紅檜、扁柏各1株;第二層高度5~2.5公尺之間,總覆蓋度約40,以紅毛杜鵑(或日本人乃至後來林務局栽種的埔里杜鵑)及玉山假沙梨為構成,另如刺果衛矛、阿里山忍冬等;第三層2.5公尺以下,總覆蓋度約60(因為人跡干擾之故),以玉山箭竹佔絕對優勢,伴生如柃木類、紅毛杜鵑、台灣懸鉤子、變葉懸鉤子、火炭母草、黃苑、蔓黃苑、巒大蕨、矮菊等,殆為灌叢、草生地階段殘存者。

   而依據口訪陳玉妹女士,她曾在1941年登上對高山,當時神社尚在,她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繁多紅毛或埔里杜鵑花。故而推測,神社拆除後,大約20年間形成上述我所調查的「台灣赤楊台灣紅榨楓優勢社會」。

  至於在對高山頂下四周,非人造林的次生林,例如東北坡向崩落地,則大抵為台灣赤楊的純林,林下則有五節芒、大葉溲疏、南燭、玉山假沙梨、高山新木薑子、刺果衛矛、蔓黃苑、台灣澤蘭、巒大蕨等。

  後來,林局將步道拓寬,擴大規模改建涼亭,形成今之挑高、下空的二層木製亭。由於硬體擴大,當年建築時砍掉了幾株台灣赤楊等。如今,以登山步道直上來的長亭方向為主軸,主軸面向E160°S,我在亭上計數,台灣紅榨楓有4株、台灣赤楊15株,高度長成約15公尺;第二層的玉山假沙梨高約6~7公尺。

   長軸左側,方向N66°E,台灣紅榨楓6株、外圍台灣赤楊約5株,高度約13公尺;第二層有高山新木薑子、玉山假沙梨,高達8~9公尺。長軸右側,方向S280°W,有5株台灣紅榨楓、外圍10株台灣赤楊。以上涼亭三面的林下,組成如玉山箭竹、五節芒、火炭母草、紫花阿里山薊、裏白楤木、高山新木薑子、南燭、台灣鱗毛蕨、刺果衛矛、擬烏蘇里瓦葦、矮菊等等,殆與29年餘前雷同,反映此地恆處於台灣赤楊台灣紅榨楓落葉林,而不斷有人跡干擾的狀態。也就是說,1940~1960年代殆為紅毛杜鵑、玉山假沙梨、南燭等灌叢時代;1960~1980年代屬「台灣赤楊台灣紅榨楓」優勢社會的落葉次生林;今則為該社會的老齡階段。往後,涼亭旁幾株台灣紅榨楓將老死,且目前看來並無台灣鐵杉、華山松等苗木存在,加上不斷遊客來來往往,故而仍將以次生林的循環方式存在,但長期如此,勢必增加由邊緣往內崩塌的概率。今之涼亭長軸前端,亭柱已略傾陷幾公分。

對高岳冬景(2009.12.12;小笠原山)

   至於登山步道甫接涼亭階梯上來的兩側及無遮平臺旁,登樓梯右側的一株青楓,即198221日我調查的同一株;左側為昔日的台灣赤楊老樹,已呈生長衰退現象,其樹幹上攀附著刺果衛矛及擬烏蘇里瓦葦,還有地衣多種。此地甚潮溼,涼亭木製欄杆上也生長著一些莖狀地衣等。近旁有扁柏等人工植樹,而華山松,我相信是天然次生物種。

   我在亭中小坐,締聽上下四方的風濤聲浪。在此,聽得見來自玉山、玉山北峯的寒意,聞得出來自和社溪的溫暖。所謂風濤,其實是各種氣息迴旋穿越各樹種不同造形的葉隙,由葉片集體吹奏的合音。

   露天平檯整齊的木板上,密佈著台灣紅榨楓新葉初展之時,撐落掉下來的苞片,鮮紅妍美,不仔細看或誤認為落葉。地上則堆滿台灣紅榨楓冬季的落葉,已由曾經的殷紅轉為枯褐。
   30年夠長、夠久遠,足以將所有的青春風化。我們頻常處於前瞻後顧,以及汲汲營營於當下所謂的積極。長壽的秘訣是,一位百年人瑞說,不要忘記呼與吸。俏皮話握不住什麼,却可以反映健康怡悅的人生態度。大自然沒有多餘的教訓,我也沒有額外的矯情。

 ~本文摘自《玉峯觀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