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開學前】



陳玉峯

世代交替,精神長存。

每當學期開始之前,我在準備上課十六–十八講的內容時,我常會掉入熱情的焦慮症,而且,熱切準備的盛情,後來端出時,大半已冷卻,因為時空環境及氛圍從來變化無窮。所以,最好的準備是上課前一、二天,而不是官網上的「陳年飯菜」。任何制度的設計都具備趕不上變化的迂腐,所以制度永遠都會被革新,但革新之成革新之死。制度是人類設計來維持永遠革新的最愚蠢與最先進的輪迴。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安逸,安逸不斷累積厭煩,直到受不了之際才會反動。生命帶有無生命的特性:牛頓三大定律之一的慣性,但唯有反慣性才叫生命。
自己清楚:只要我有耐心地進入過往情境或內涵,我的課就可以講得精彩,但我無法忍受明明生命永遠向前,卻「必須」擱置在記憶的糟粕,因而形成矛盾的對立。這樣的上課方式都不對,關鍵在於我一輩子認定上課的本質最好是活體生命,活潑的應對、相互啟發,責任在於授課者。雖然,我一直很少、很少遇見可以應對、接應、激盪者,不是我怪異,而是體制教育從來都在扼殺學習者的生機,還好的是,野外課程正可提供活化的刺激或機制。
解說絕不能盡在「販賣」知識,知識隨時在更新。通常我會在野外不斷地由現象反芻已知的知識,但也無可諱言,歷來我帶學生外勘,絕大多數人不僅沒有觀察、歸納、解析、建構、提出相對完整或系統組合的描述能力,提出的問題通常侷限在不思不想,只消塞個名詞或是什麼東西,他就「滿足」了,這是我覺得不可思議處。「答案」在台灣的教育系統內,是個極為恐怖的迷信;我一生在天地之間,迄今還不知道有何肯定的「答案」,即便是「定律」,也不過是個死法則。
筆者帶領成大台文系學生進行生阿里山(左)及東台生態之旅。


有天,跟朋友聊天,談到我有個前輩老師在「嘲笑」我還在搞什麼環運,要我好好反省,要我接受「西方文化」(意思好像是我一生浸淫本土,扼殺了我的「大好前途」似的?),我不是要辯解,而是在台灣,我們的師生關係極為特殊,我很欣賞他「很會欣賞世界美妙的思想與異文化」,而他則對我「寄予厚望」,我也始終愛他的涵養與深度,但是我們彼此各自都有著某類型性格上的缺陷。
1991年中,這位我的老師為我的書本寫了一個短短的序文,他說:
「……雖然他是我的學生,但我都以益友待之。了解他的才華及個性,我有一種『塑造』他成為台灣讀書人典範的『衝動』,我說『衝動』,是因為我不知如何進行,只是有這種想法而已……」

我感恩他對我的「厚望」迄今仍然不滅。他的表達能力坦白說不算優秀;他的「學問」如果在我手腦上,我有把握可以發揮成歧異萬花筒的知識海,我說的「知識」,不是資訊類的知識或技術,而是生命的富饒及上主的宮廟之美!我不知道許多欣賞他的人,是否瞭解他的內容?
我跟他近年來唯一的談話中,他得知我還在成大教書,說了句:
「那是很幸福的事!」,而他80歲了,明年打算前往印尼無償開課(教會系統)。
我舉此例是想告訴年輕朋友,即將選修我課的人,上課對我而言並非「工作」,而是四季色彩精靈的志業或天責,我有責任及義務,傳遞生命天窗的開啟,同時,我是幸福且愉悅地想要分享些許經驗智能,至少我可以假定你既然修課,必然有些對課程的興趣、念頭或之類的特定想法,而我很確定只要你稍加用心,我將顛覆掉你原先的預設。
在我大學體制內教職的最後一年,我還是只能相信緣分,以及無窮希望與未知的迷人處,到處孕育想像不到的火花與意外。

再回到我與朋友的對話。
朋友之前看過我書寫的「疲累」現象,順著我的老師的「嘲笑」我還在走街頭、抗爭的話題,朋友好意地提議:
「如果你感到疲累,不就是一種該改變的徵兆?!何妨把力氣集中在別人做不了,而你正可發揮的事務上?」
我向朋友回說:
「上不上街頭與年歲無關,我已經很少參與了,不是我逃避,而是我評估如果對客觀社會助益不大,甚至反效果,那就是愚蠢了。
疲累有很多種,有些人強將自己的意願,要遂行、施加在別人身上,遭遇太多挫折後的疲累,則這種疲累不可取;基於理念、信仰,而無個人得失,忠於矢志、獻身且死而後已,則無所謂的疲累。
我自己評估,我大約介於此間,但我其實傾向於朝向無窮未知可能性的發展,因為那是內在的音聲。
對於台灣的環運,基本上我還是不忍眾生、世代受苦,與其說我對環運疲累,不如說我厭惡時代已然走到愈來愈沒有是非,如今的環運,陷入對體制邪惡暴力所設計出來的迷思,現今環評不僅全然失卻環評的原意或旨趣,只淪為金錢、權勢的白手套,當人性的弱點形成制度的要件時,除了革命以外,就是爛死而已!
然而,即令體制、權勢都已氧化、腐爛,在糞坑、臭水溝相互潑糞,失卻了智能、遠見,我還是相信無窮的願力與希望。
我依然喜歡跟現代人及後世人說聲:讓我們相約在五百、千年之後對話!」
我曾經跟著很多人呼籲、讚美著「社會的希望在年輕人」,那只是隨俗喊喊而已,我的理念是:「社會的希望在於所有人、死去的人,以及後代人。而「我」同時是古人、今人、來世之人。
新學期在即,我準備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