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台灣價值註】


陳玉峯
「風頭水尾散赤地」!鹽分地帶正是台灣價值的搖籃。圖為好美里廢棄的鹽埕(2012.9.7)。

由於政治人物提及「台灣價值」四個字,坊間一時似乎也煞有介事地思考何謂「台灣價值」。說來好笑,一、二年來我一直在質疑現今統治政權、政黨或政治權勢人物,是否可稍加重視整體社會的價值觀、國家終極的理想為何?到底要將台灣帶往何處去?如今卻由最該被質疑者要求別人提出,看來只要權力一到手,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自我感覺良好、權力即道德、權力就是「價值觀」囉?
我談台灣的價值觀或社會典範的變遷數十年,也就是退出聯合國、解嚴、阿扁當選,以及國民黨重返執政等四大階段,如今顯然在解構、解體之後,另得加上20165.20以降的急速變化矣!
這是上行下效,所謂士大夫之恥的面向,事實上,台灣還有一大套隱性文化,傳承自陳永華以降的草根價值系統,也就是閩禪「觀音法理」在全球唯一殘存的台灣文化、台灣價值暨台灣主體自覺本身。然而,這一方面我雖已了然其內涵,也再三在拙作中闡揚,問題是除非有相當數量的台灣先人不斷密集地傳承下來,否則不可能蔚為根深蒂固的普遍價值觀或文化。然而,「徵之文獻」都說鄭氏王朝的軍民「絕大部分」悉遭清國遣返中國,自不可能有廣大的人民世代相傳。
而台灣民間傳說、鄉俚故事,到處都有鄭成功的神話。鄭成功來台沒多久就已亡故,根本就沒能越過濁水溪,為何會有大甲鐵砧山、鶯歌石、劍潭、蟾蜍山等等的故事?誰人創造此等神話,目的、意義是何?更重要的是,台灣歷來反清的政治革命繁多,宗旨大抵是一,關鍵就出在被隱藏或匿跡的「史實」,也就是鄭氏王朝的軍民必有相當大的比例,並沒有被遣返中國,而是轉進山區,並在清國兩百多年的追緝下,不斷流布全台各地,且同原住民族融合,並藉宗教為掩護,從而形成台灣精神、文化或價值觀的主體等。(註:這方面過往我已書寫不少了。)
2017年我到馬頭山區勘調之後,更明確地了知反清志士與平埔族結合的複雜狀況,包括平埔族印度教信仰的「石頭公」與華人歷史、山神的流變等等。
由於這是歷經清國兩百多年的殘酷鎮壓,再經日治、國府統治迄今,始終以欠缺文字記載的地下文化流傳,而且,因屬祕密且壓抑型,再加上現實及人性的複雜的纏鬥,總成諸多扭曲、變質的台灣人性格,而我只想弘揚相對正面的性質,也許也可對台灣先人予以些微或許無關痛癢或無用的「平反」也未可知。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屠殺了相當多的台灣人,清國時代也一樣。清國官僚藍鼎元對台灣人的「動亂」形容為:「如蛾撲燈,雖死在前,不投不已」!日本人的「台灣慣習研究會」(1901)記載許多被日本人處死的台灣人:
「立於絞臺時,竟無一人臉為之變色,豈不令人稱奇?」;「多為苦力,或船員,或為菜販,或為魚販等下階層之輩……多半為無教育之無賴漢,自非古英雄、古豪傑之所能比……」
我認為這些外來統治者都搞錯了,或者故意詆毀這等台灣烈士。
日本人的驚嘆,相當於間接說明這些台灣烈士充滿慷慨就義的內在信仰與價值觀,而超越生死!而他們絕大多數是不識字的反清遺民,因為曾經被「讀書人」出賣,從而立下讀書人不得加入的規矩。
此等台灣精神價值奠基在三大文化系統:鄭氏王朝的倫理觀、禪門觀音法理及台灣原住民(特別是平埔族)的自然文化之上。這三大支柱正是台灣草根的「台灣價值」,雖則摻雜太多被統治、被分化、被扭曲、被汙衊的負面雜染,但卻一直形塑台灣主體與價值,且迄今屹立不搖。
201297日,我在好美里海邊的田間訪談老鹽工顏秀琴女士(1931年生),不知不覺間,她唱出了1946年,日本人離開後,台灣草根流行的一首歌,歌詞已殘缺:(註:若有人記得,拜請告知詞及曲)
「……搬請來,走出茨外,一路到車頭。者濟人攏總相仝(這麼多人通通一樣),財產沒半項;五十一冬,好真像眠夢,為著台灣不願放(『好真像』只讀成2個字:chin象);肩頭頂行李者重,有錢請沒工;人遮濟(音如價坐),相挨(ㄩㄝ)相揢(ㄎㄝˋ),載轉來去落地(載回去放下吧!)……」

顏秀琴女士82歲時接受我的口訪(2012.9.7;好美里)。
顏秀琴女士的兒子蔡隆德先生(左)終生未婚,堅守神職或被「解僱」,他一直在書寫古文新詮,但他可能不清楚他傳承的是鄭氏王朝的倫理情操(2012.6.3;好美里)。

我當時的語譯如下:
「……鬼神也好、外來政權也罷,脫離它的管轄下總是看得清楚。一路走來,到了轉站的時候了。這麼多人通通一樣啊,沒什麼值得留下的好財產嗎?51年了,日本帝國就像一場眠夢,但是我為了台灣理想,這付責任我還是不甘願放棄啊!扛在肩上的責任如此沉重,無論什麼代價也找不到別人替你承擔啊!雖然台灣人這麼多,大家相互計較、評比,推卸責任,我呢?還是回家鄉好好耕耘去吧!……」(秀琴女士的故事詳見拙作《蘇府王爺》,6678頁)。
如今我幾乎可以確定,作詞者就是反清志士、台灣民族情操或台灣價值的代言人之一!而這首1946年前後大肆流傳的民間歌曲,傳唱在莫名所以的草根台灣人之間。我聆聽秀琴阿嬤吟唱時,瞥見她眼角的淚光。
她將鹽田兒女一生的滄桑娓娓訴說;她敘述她篤信的魍港太聖宮的媽祖、王爺,如何割肉(割神像的肉)給人民治病;而她自己:「不祈求活多久;身外物未假他求;王爺事能做就做;不想讓人家幫忙什麼,只求可以助人;不思被人助、被神助……」
魍港太聖宮外牌樓(2012.6.3;好美里)。
最早來台的媽祖神像之一的魍港媽祖神尊,是反清的象徵,歷來沒被皇權「摸頭」(2012.6.3;好美里)。
魍港媽祖挖自己的肉,為人民治病2012.6.3;好美里)。
魍港媽祖神尊2012.6.3;好美里)。

我永遠記得秀琴阿嬤對待陌生人如我的熱情與好!她示現的,就是台灣價值在待人接物、自覺覺他的「觀音法理」;她對媽祖、王爺堅定的信仰,卻無所求於神明,包含了鄭氏王朝的倫理情操;她哼唱台灣鼎革之際的草根歌曲而流淚,淚水沾滿台灣的主體意識,以及三、四百年不能講出口的悲辛,而歌詞也透露出台灣精神、台灣價值數百年的無奈與孤寂!
如今的權勢者,你們了解台灣草根的「台灣價值」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