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7.29演講前我不再準備,我已經準備一輩子了,愈準備不見得講得好,講得好不好的最重要關鍵,6、7成在於有沒有「好的聽眾」。這樣說,別誤解把責任推給別人,不是!因為我心目中的好演講,絕不是自己講得多了不起,舌燦蓮花到鬼神動容,而是演講者帶動、聯結聽講者的程度等第,喚起聽講人內心自己的啟發,注意,是聽講人的自行啟發。
演講人講得再好,只不過是應該的!否則憑什麼他可演講?演講、上課、解說等,是人際之間抽象橋梁的搭建;是藉由講者表達的聯結,激發出聽者自己跟內在心靈某層次的聯結,從而誘發聽者內心跟內容的聯結,進而導引出對萬事萬物的聯結。所以最後是聽者自己同宇宙內外在的自我聯結,而與媒介起頭的講者無關。
多數演講人不清楚這項原理,或因其自我中心,或太愛自己之所致,以致於無法將講演講表達成為活體藝術。
過往我沒說出「解說教育」的真實內涵即在此。以前我只說:演講是「演」多於「講」;是活體對面的相互激盪;演講要Touch people’s heart!要讓人家追問:接下來呢?而不要讓人家頻頻看錶,而內心嘀咕著:幹!怎麼還沒完?!解說第一要務:Enjoy yourself!而當下創造、樂於分享、適可而止……。
我歷來聽人解說,最常見的是知識或資訊的表達,或說「博聞強記」的錄音重播。這個固然是解說初步,但多次重覆之後,自己也會受不了,自然會向自己內在及被解說對象深掘,於是,另層次的聯結管道就搭出來了。
這層次的聯結大部分還是屬於理性、思辨、分析後的橫向思考(lateral thinking),最好從講者、聽者的溝通、互動中去刺激,此中,當然從準確使用語言、文字,進行精確的思考,釐析邏輯的明確度,清晰表達思維的內容及感受。
然而,還可以深入多層次、非邏輯、非理性的聯結,因為語言帶有複雜的暗示性含意(最明顯的是語氣的變化),從而開發感覺(受)底下的思想,探索思想底下的感覺,更要消弭掉什麼理性、感性、智性、悟性、靈性的差異,也就是漸漸解除每個人受到文化影響或框限的部分。此時,解說殆為詩的語言,或藝術、意境的聯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