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生態保育、環境保護大約30年,責成現今部會組織改造的背景,其歷經3、4任總統、多任行政院長,從終極理想、專業前瞻、國土永續等等規劃,走到了現今似乎為組改而組改、為延續特定權益而組改的弔詭?
環保運動風起雲湧以來,民間搞不清楚自然生態保育與反汙染的環保有何差異,也將農業文化與自然生態連體,於是,千禧年阿扁當選,因應社運聲浪,就專業考量、國土理想等等,試圖將林務局及其相關單位、國家公園、風管處等,整合為「自然保育(總)署」,當時沒有環資部、農業部的構想。
到了馬政府時代提出「環資部」的想法,於是各本位主義開始「各顯神通」、「上達天聽」的運作,一位近年來「很有名」的葉○文,從「上面」游說,要求國家公園單獨成為一個署,將來可望成為環資部下的國家公園署;風管處則強調觀光要一整體,還是留在交通部。
小英成為總統以降,內政部長葉俊榮銜內部本位,向林全院長報告,說是國家公園要留在內政部。因此,現今的組織改造變成林務局、林試所要否歸環資部或留在農業部?農委會內部則形成「共識」,要嘛林務局及林試所完整地留在農業部;要嘛綑綁一起過去環資部。而環保署李署長頻頻向林務局招手:過來啊!升遷機會大吔!
此間尚有一大堆大單位下面小單位的重組議題,在此不書。
於是,組織改造的大議題,被簡化為林地管理者該歸環資部或農業部?保育與生產被硬生生切割為兩大王國的荒謬?如果林務單位留在農業部,則打拚數十年的民間恐將認為:「哇靠!一切還歸原點」;如果林務單位全移環資部,將來保育與生產勢必分道揚鑣,徒增未來最難協調的部會衝突。
目前行政院似乎有種「感覺」:林務單位若不過去環資部,則無法對環保人士交代?真的是這樣嗎?
回溯大約20年的進程可知,從阿扁時代的理想取向,專業考量而少有政治力干擾的組織重造,走到了目前像是為組改而組改、為了應付環保人士而組改、為了選舉而組改、為了多增加幾個大官而變相加薪的組改?!
在此狀似箭在弦上的時刻,容我先摘要化約以下兩點提醒,之後再申述根本問題。
其一,請教行政院(長),目前是組改的好時機嗎?政治判斷正確嗎?這是「十萬火急」不得不行的政務嗎?一旦貿然改組、升部,連鎖配套全盤規劃就緒了嗎?動輒影響數十年的國土議題,將因此改組而萌生多少問題,政府都已準備好了嗎?請別忘了教育改革、環境教育法等等前車之鑑,在此拜請當局三思、再三思啊!
其二,懇請國人莫忘初衷!從1980年代我們從事街頭抗爭、繁多運動,從林務局由事業單位改變成公務單位,乃至於今的組織改造,其初衷就是為了國土保安、生態保育、環境保護、汙染防治、永續發展的理想與前瞻,追求國人及世世代代的環境正義、環境權,以及我台灣數百萬年天演奇蹟的永世傳承,也是因為過往犧牲環境、摧毀自然維生生態系的問題,而希望由政府化消極為積極保育,且由組織制度改造而有多年的籌思。
國土已然潰決,部會重組卻走向人治!
|
筆者長年從事街頭抗爭,追求世代正義。
|
而歷來機關組織的分合、調整、新設,大抵有下列幾種狀況:
1.
為事權統一,避免橫向互相矛盾、衝突或抵制。
2.
為因應社會變遷,不得不然的後手調整。
3.
權責相符,避免疊床架屋、資源浪費,而有效施政。
4.
為實施前瞻或開創性事務之所需。
5.
因應國際潮流、交流與全球趨勢。
6.
資源或權力分配、特殊處境下的政治性考量。
7.
其他。
一個政策的格局至少要顧及世代、甚至百年以上,否則將萬劫不復。
|
目前的組織改造淪為或被簡化為升格兩部,卻遺忘根本初衷,更將創造數十年的大困擾與龐多問題,不僅達不到民間長年的期待,必也滋生許多難以預料的實質及政治性問題。
我長年參與、觀察、反思台灣國土議題,盱衡國情政局,懇切呼籲暫緩組改。無論從任何角度思考,現今都沒必要馬上組改,徒增社會動盪而遺誤未來。往下,我將從各層級或台灣生態體系、實際問題另行論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