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南仁山區低山植群概觀
如果要正經八百依「學術規格」論述,恐得依主要、次要物種的地理分布,微地形分布一一分析、詮釋其在此剖面的生態地位等等,在此省略,只依全觀及科普層次交代。
1980年代直是初生之犢不知天高地厚。直到我傻傻地,從南仁山頂(412公尺,但當年我以氣壓器測量是405公尺)往下調查下來的結果,即令我在當年找出了植物或植群在低山複雜地形的繁雜相關,事實上,我根本不瞭解長期氣候變遷,之與植群、環境、高度動態變遷、物種變異、地理區等等,極為恐怖的交互作用。
空間地形、坡向、坡段、各項環境因子(例如:陽光量、土壤厚度、土壤溼度、土壤各項次因子、風力、溫度……)的變異梯度或異質鑲嵌,反正是我的老台詞「山山不同、地地互異」,而且是連同時間不斷地變異中。
時間軸及氣溫的變化,除了主要的最後一次冰河北退後,8千年來的增溫,卻間夾小冰期,例如影響現今植群最重大的,1350-1850年的小冰河期,5百年的冷化,乃至1850年後的顯著增溫,也就是暖溫與熱帶氣候的上下拉鋸,乃至聖嬰、反聖嬰的震盪等。
當年我根本未曾仔細思量,只單純從既存植群(又兼混不同演替或更新階段),解析其與山體上下坡段的相關。
於是,上圖的原始林應可區分為地形或不同環境型的多個植群,也就是山頂型、頂下型、鞍部型、中坡型、下坡型及溪谷型,而更基本的是上、中、下坡型。
茲將這幾個坡位型標示如下。
《台灣植被誌第一卷》p.88圖17
|
而這些坡位環境型的植群,相當於蘇門答臘一萬多年前以殼斗科為主的溫帶林,但物種地理親緣必有大差異。
簡略說,很可能台灣的緯度偏北、經度偏東,暖化、上遷速率與印尼不同,而且,龍腦香科的物種似無登陸,事實上,恆春半島低山群的植群,除了部分溪谷型之外,大部分植群是暖溫帶或溫帶林的變型,絕非熱帶雨林。
然而,這些以殼斗科為主體的森林,又與台灣本島存有甚大差異,也因恆春半島的風隙作用,森林形相上受到盛行風力的影響,故而20世紀初,研究者多視其為季風林,但這些名詞的意義不多。
以上圖南仁山的植群而言,中坡型的長尾柯∕錐果櫟∕星刺栲林型,基本上就是上次冰河時期台灣低山的溫帶林,近8千多年來,主要是往中海拔上遷,且在台灣中部地區上遷到檜木林帶,而錐果櫟則是檜木林往下消失後的指標物種。
沒錯,恆春半島南仁山的中坡原始林,正是溫帶或暖溫帶雨林在冰河期結束後,殘存且蛻變,加進恆春半島獨特地理區物種之後的溫帶林孑遺,徹底與熱帶雨林無關,無論從森林形相、結構、組成、生態特性各面向檢視,都是如此!
我是直到2、30年後,全台調查到一定程度之後,具備稍可全觀俯視的時空角度,才能看出若干端倪。
2007年4月9日,我公布30年來台灣的海邊植物由南往北遷移30~80公尺。
|
台灣不具備任何典型的熱帶雨林林型,但的確具有「前熱帶雨林」的雛型,也就是茄冬及白榕等榕屬物種組合的社會,以及簡化型熱帶海岸林的棋盤腳∕蓮葉桐社會。然而,茄冬到了台灣,只能在溪谷、潮溼或具有地下水源處發展,且適應了台灣的季風,由高大直立向上的體型,蛻變為樹冠平展的擴大寬型。
棋盤腳是台灣海岸的熱帶雨林樹種之一;另一物種即蓮葉桐。
|
棋盤腳成熟的果實適合海漂傳播。
|
棋盤腳花朵於傍晚開始綻放。
|
棋盤腳的花瓣及雄蕊(每朵花大約400根雄蕊)於清晨前掉落。
|
棋盤腳中文俗名產生於日治時代,以其果實像是日本圍棋桌的桌腳而來。
|
|
香蕉灣海岸林的棋盤腳大樹。
|
蓮葉桐之花。
|
蓮葉桐之果。
|
|
恆春半島東海岸的白榕。
|
|
淡水紅樹林的水筆仔。
|
|
水筆仔幼苗在漲、退潮的樣相。
|
此外,林冠下的第三、四層及地被草本層的熱帶雨林元素,早已進入台灣者數量不少,還有次生植物系列。因此,這就是為什麼我稱呼台灣低地,在北回歸線以南地區,殆屬「前熱帶雨林」的階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