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幾近所有現今政治直接投入者,都在為民牟「利」、為民興「利」,而「利」字意即「拿刀割稻仔尾」。要成其「利」,請先耕耘、播種、善加照顧,且以時空萬物尺度,慈悲、智慧為之,絕不是收割鄰人的稻仔尾!~
§ 布袋鎮民代表的一些見解
本來只想瞭解布袋鎮生態環境的困境,但李代表安排了其他數位鎮民代表一字排開,彷彿我們是「視察」的官僚,而吳明憲君也聞訊趕來會合。
2017年11月5日,布袋鎮公所內,提供見解的鎮民代表。右起蕭素蘭代表、蕭震穎代表、蔡石鵬代表、蔡崇仕代表及楊國禎教授。
|
李志榮代表(左)與楊國禎教授(2017.11.5;鎮公所前)。
|
布袋港鎮民向山地訴求的抗議牌,左為吳明憲君;右為李志榮代表(2017.11.5)。
|
鎮公所內,我聆聽鎮民代表們申述見解。暫且不分個人,其等意見歸納如下:
1. 布袋鎮、港無法進步的主因在於港內淤沙問題,怎麼清怎麼淤積,以致於無法與中國廈門港對等互市,廈門大船無法入港,而布袋生機端賴成為商港,但因山區濫墾濫種、土石泥沙灌注布袋港,致令通商、通航受阻。
2. 布袋發展的歷史進程,由鹽田經養殖漁業,到今之商業、觀光。然而,廢棄的鹽田中央打算編為鳥類觀光保育溼地,然而,將切割化整體的發展,「……劃歸保育溼地,站在在商言商的角度,就完全無法建設,況且那些小鳥是有季節性的,啊一年那麼長,幾隻小鳥幾天落腳在那裏,無法成為觀光要地!中央要編列溼地我們不反對,但希望落在比較不重要的地區」。
3. 地層下陷、海平面上升,但合法及違法的深井、淺井「本來」就須供應養殖使用的淡水。
4. 國土應該重劃、地方或中央的管理權應予劃分,且要管理者必須妥善經營,不應「管而不理」。
5. 以前的布袋港相當於高雄港的輔助港,「台泥、亞泥蓋〞兩支〝要裝水泥的,蓋好之後船卻進不來,那〞兩支〝就報廢掉了!淤沙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政府要重視山上的水土保持;港內的淤沙抽起來填置新生地;港提延長凸出去外海幾百米或1公里……」。
6. 第三漁港的規劃掛一漏萬,配套公共設施無法一步到位,沒有加油站、冷凍庫……空空盪盪,漁民不是不想將漁船移過去,而是無法作業。而第一漁港地層嚴重下陷,公共工程依年度被切割得二二六六,明明一次花三千萬可以做好的事,偏偏寧願做五次五千萬卻做不好,台灣的錢就是這樣浪費掉,又做不好事!那根高跟鞋、3D彩繪都是錢花過頭,配套的公共設施都不做,讓遊客乘興而來,罵著離去。
高跟鞋教堂。
|
7. 一年至少有30萬布袋與澎湖船運的遊客,由於相關設施、配套欠缺,無法留住商機。而布袋地方財力不足以規劃之。
8. 政府現今正在提案集水區可以蓋飯店、民宿等等開發,結果必然加重我們沿海一帶的不幸。
……
我傾聽著代表們一一的見解與希望,腦海裡不斷在現象界與國家社會結構各層級間轉換。我也拿捏不定合適在哪個層級作回答或給建議,我更需要考量我的身分、責任或義務,因而我只問不答。
布袋港海水倒灌(2017.11.5)。
|
海水滿街流(2017.11.5)。
|
§ 抽象化的切割,國土、心境無窮的破碎化
我內心有個大慟或疑惑:台灣華人拓殖史上是否一直處於族黨割據、分庭抗禮而始終亡台在台?這是從鄭氏王朝以降的內在缺陷,還是不同統治強權下,被分化、形塑的後果?為何迷你型本位主義盛行,而始終難有台灣一整體的共識、共同意識?
過往,我曾以山頭主義、山山不同、地地互異,等等,形容或解釋台灣歷史的境遇,似乎由生物的歧異演化,乃至種族群、社群文化都出現俗諺現象:牛稠內鬪牛母、合字難寫、放尿攪沙袜做堆等等,乃至閩粵械鬥、漳泉械鬥等等歷史夢魘,化約地說,也就是袖珍化的本位主義,始終無法形成「台灣民族」,即令如今,光是台灣意識的派別就讓我頭昏眼花,自鬥就足以亡台,何須外敵?!
究竟普世人性佔幾成?歷史境遇與強權形塑佔幾成?
長年來我在口訪的歷程中,傾聽了數不清的草根願望與希望,我愈貼近常民,愈無法理解幹嘛我們需要國家?鄉民草根永遠無法理解、瞭解今之所謂國土計畫複雜、抽象到何等程度,光是要唸懂每一幅套圖、每個層級之間的連鎖相關,以及其與多如濁水溪沙數的現實之連結,並看透修改計畫將帶動何等恐怖的結果是何,差不多可讓常人精神裂解!
要知愈是「文明」的國家社會,愈是專業的分化,就衍生愈多的抽象,專業者也頻常脫離現實或實境,統治者也愈容易透過專業化而獨裁,此間存有太龐多的鴻溝。也因此,統治者擅長於使用口號治國,反正人民不可能摸清楚魔鬼藏在哪個隙縫!
而台灣歷史的夢魘從未清楚的釐析,迄今為止,也從來沒有稍微可觀的轉型正義。數不清的議題被窄化為「利益」導向,整個國家的價值系統被切割為多元的利益之爭,而且是極其細小、腐化型的小利之爭。
布袋這五位鎮民代表看出了部分結構之惡在偏鄉的惡果,更了不起的是,他們從港口淤積的現象,也認知了山海一體,因而訴求正確,方法卻可能大錯,因為曾幾何時布袋未來的生計,竟然被窄化成政治化的口號:布袋要與廈門對等通市,而布袋港以淤泥問題而無法翻身?!
§ 超越意識形態的統戰全面奏效
部分鎮民代表似乎不瞭解台灣從山到海被切割為互相爭利的龐多次族群,他們感受到的是山地泥沙「害」了他們,可是對布袋港「有利」的長堤如果再伸展向外海,布袋港又會害了布袋南北的海岸地區,因為突堤效應必將導致極為複雜海流與運沙的問題,而台灣西海岸數十年來因應地方要求、選票綁樁,突出2、30座漁港、商港,早已嚴重為害整個海岸線的支離破碎,更因山地工程全面破壞陸沙流運海岸的正常挹注與平衡,台灣海岸早已陷入很不穩定的侵蝕型,遑論地者恐怖下陷。
站在地方民代的立場,他們卯足了在地的「正當性」,但他們似乎無法理解他們爭取的「利」,卻可能是集體之「害」、子孫之害;他們對山地提出了本來就是正確的訴求,卻對在地要求更進一步的傷害,但我不宜在此時告知不可能的「正確」方法:拆港並轉型!
我回來後上網搜查,布袋鎮現今鎮長是DPP籍,KMT及DPP的代表各3位,無黨籍是「最大派」高達5位,整體而言或表面上應該是「本土派」最佔優勢。現任鎮長選前被傳媒形容為「2屆縣議員任內服務不分黨派」,競選政見首列「設置抽水站」等等,也是針對布袋的國土危機、生態災難等,消極性的因應。
可以說,布袋鎮就背景而言,似乎是在地利益超越黨派。稍加跳躍思考或感受,我強烈地感知:
1. KMT長期施政下,地域偏鄉趨向於山頭切割化。
2. 從黨外時代的公義訴求,到民進黨的完全執政,民進黨的政治理想性未免太短命!
3. 台灣境內、境外的統戰手腕,在上2個因素下,全面奏效而超越意識形態。
§ 突堤效應與爛醉的海岸線
我為什麼將此系列文總標題為「爛醉的海岸線」?
古代禪師說:處萬頃波濤,海自為海,岸自為岸。話很簡單,海與岸是二元論,我打諢說那就不叫海岸,海與岸同體,只緣心法浪潮,遂二元對立。今後的海岸線必然隨時隨地醉酒跳曼波,既同體也二元對立,不爛醉講不出所以然!
根源結構上來說,70多年台灣的施政先是犧牲台灣,成就台灣境外的政治目的。而後,積重難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鋸箭療傷,且在強人獨裁之後的轉型時期,迫於現實而黑白同道、黑金政治大獲全勝。DPP崛起以降,奪權掛帥、競選第一,結構問題,特別是國土議題等長遠性公義乏人問津。不幸的是,世紀國土病變已全然顯現,從山到海,必將連鎖爆發,而所謂的國土規劃,光是在抽象圖像、理論、過往層層計畫的套疊就已昏頭轉向,更因政商聯體、上下其手,全面性、整體性、根源結構的議題,沒有人願意一捅蜂窩。
我沒有經由海流漂沙的實證數據,也沒有攔砂壩治山防洪等為害海岸的研究報告,我無能下達「很科學形式」的診斷,但我認定數十年來台灣西海岸各大建港及其突堤,導致台灣山海失調後,更進一步的傷害海岸,遑論地層下陷的速率驚人,台灣的海岸早就不是海岸!
回溯一下台灣的自然海岸,為什麼良港稀少?搶天所難的拚命建港,然後魚源枯竭,海岸破碎且無比動盪不安,補救、搶救的做法又是飲鴆止渴,接下來的未來無從逆料。
請原諒,我沒有解藥,大自然會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告訴我們何去何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