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北台霧林註記

 ─雲海泅泳
2015.12.15新竹尖石鄉竹60號公路20K前後的西部雲海。



2015年底,真正入冬冷氣團的前行氣流,於1215日早上,推進抵北台山區,在頭前溪的上游油羅溪、上坪溪以上谷地,乃至油羅溪上段、那羅溪的源頭山稜,形成濃厚的雲霧層。雲霧層之上,正是台灣人常說的,可觀雲海的地區。
我們在這天上午,從鎮西堡下山,沿著秀巒道路,下抵海拔約1,500公尺的宇老(60-23K~21K)以下,恭逢西部雲海景觀。也就是說,雲海的上部界面,大致上,由東北向的李棟山,斜縱走至東穗山(海拔1,725公尺)稜線之下的西部。
這道山稜,約可算是自雪山山脈主稜「大屏風」以西,第二道攔阻降雨及氣流的主屏稜,因此,若將雪山山脈視同相當於玉山山脈,這道稜線或可視同阿里山山脈的功能,也是形成雲海的上部界。
不熟悉山區的現代人,對於上述可能會感覺不知所云,因此,換個說法:
「西伯利亞、亞洲冷氣團的前鋒,於20151215日吹抵台灣,進逼山區,在新竹尖石鄉的錦屏村與玉峯村交界的山稜線(李棟山至東穗山)以西,形成雲海。
我們在『竹-60公路』的19-20K段落看見西部的雲海,在宇老部落前後,由西向東越過稜線,向泰崗溪及玉峯溪谷(大漢溪及淡水河系上游)流瀉,形成雲瀑。」
而竹-60公路19K,海拔約1,500公尺上下的地段,正是雲海的上界。從19K下走,即進入雲海之中,我們行車濃霧之中。而且,竹6019K以迄7K的那羅部落段落,海拔由1,500公尺下降至600公尺之間,落差將近900公尺的山地,完全充滿雲霧。這厚厚的雲霧甚至向西延展到頭份的上空,且南下至約頭前溪以北的地區。
經由這次雲海(霧帶)穿梭的觀察,教我敢於推論,1950年代之前,台灣紅檜分佈的下界,理應下達海拔約600公尺;或說海拔600公尺以上地區,可以發現零散的紅檜,同時,台灣鐵杉的分佈下界,北台灣必然可以降落至海拔1,500公尺,甚至更低的山稜。有趣的是,代表亞熱帶的黃藤,的確只見於那羅往下的山區。
新竹尖石鄉錦屏村上空的雲海。
事實上,南、北勢溪流域,過往台灣紅檜曾有海拔620公尺的紀錄,足以驗證我的推論。簡單的說,台灣雲海霧氣經常籠罩的部位,正是檜木的潛在分佈地。檜木林帶又稱為「霧林帶」。
又,台灣東西部的雲海,一向是西高東低,以南橫為例,雲海的上界,西部較東部高出約200公尺上下,相對應的是,紅檜分佈的最高部位,西部高出東部292公尺;紅檜分佈的最低海拔處,西部高出東部58公尺。因此,以檜木為指標,我推測南橫東西兩側的雲海厚度,西部多於東部達約230公尺!
但,穿越北台雲海見證的1215日,下午約5時,中國霾害夾雜於氣流中入侵台灣!

-60公路前山雲海由西向東,越過稜線,流向泰崗溪谷的玉峯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