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那一條山徑上(21) ──山林護管所】

陳玉峯
§ 廢林道前段
接上林道後,北走。此地是西向坡,紅檜人造林地間。           
是故事、小說,總得有兩造的因果關係。老鼠「偷吃」食物,人們想盡辦法撲殺,但不會立牌警告;這條廢棄的杉林溪林道上,卻張掛著英文、泰文、越南文的告示牌,警告外來移工之被僱請成為盜木者。
說來感受翻胃。台灣在20世紀下半葉自營伐木結束前後,政府「培養」出一堆林商,標得森林伐採,包括所謂的鉅富、財團,他們幹起盜林的行為直是驚天動地,標一林班砍三個林班,木材運走後再放一把火,死無對證!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拾穗(5)】


陳玉峯

樹大沒有「招」風,是人心硬栽贓的,是「人學」。
通常是足夠長期的沒有大風,才有大樹。
樹與風或風阻的關係很複雜。除了像疏林(savanna;半沙漠地區,雨量只夠養出稀疏的樹,而以高草為主的植群。台灣西南半壁海岸地區,以及各大河川下游行水區,會出現類似疏林的景觀)之外,樹木靠藉彼此合作,攜手聯牆、上下各層互動,抵禦強風。像「金城武樹」那類空曠地,大風一來,很難不倒,而它之所以長大,是因為地處縱谷之內,受大風頻率較低,且時間不夠長久(台灣楝樹生長速率算是快的!)之所致。即便如此,它還是倒了一次。
 
恆春半島的疏林景觀。

「金城武樹」是台灣楝樹(苦苓仔)(2018.11.20)。(註)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那一條山徑上(20) ──長尾栲—校力社會】

陳玉峯
龐多物種星羅棋布於時空特定交會點,因為人眼人見太有限,無知,所以有看無見。而我有看有見,卻比任何人更無知。小知、小見有時更可怕。
大樹吸引人,樹大即為神,老人不然?
當我們翻上緩坡樹林,4株大樹厚實地杵在山體胸腔上,一株校力、三株長尾栲,我下達樣區調查。

何其渾厚的的生命力(2018.10.108:46)!

具板根狀的長尾栲(2018.10.108:46)。



855分到940分調查這4株大樹上方的樣區。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拾穗(4)】

陳玉峯





我在東海跑步。
一個好小、好小的小男生,騎著迷你腳踏練習車,帶著小頭盔。
我擦身超越他時,向他揮個手微笑;小男孩快樂地叫聲:你好!我跟著快樂得不得了。不用思考的單純快樂,不必追尋的幸福。
成長與際遇形塑「自我」,「自我」從來都是假相、妄相,知識愈多、「成就」愈大,若不知沉澱、淨空,則「自我」愈來愈龐大,煩惱也愈多。以當代台灣人而言,大約4060歲之間,最容易罹患「自我傲慢、自尋煩惱」症,然而,一般人常誤以為「老年人」較易「看開、豁達」而「寬容」,也「更有智慧」,事實上往往不然。
通常,愈老愈沒智慧,只是無奈說不出口!有智慧與否,與年齡無關。
年紀愈大、成就愈多,愈需要超強的反省能力,立即歸零的心智,回到無染著的本心。
隨著年齡增加,我卻看見太多高齡的人,不但沒能精進,反而因為體能、機會愈加衰退,而變得更保守、消極、不長進、不知反省、愈沒安全感、愈會記恨與計較,等等。
我無法將之歸於「民族性」,但的確是「集體文化慣性」的洗腦吧?
世間人「喜新厭舊」,也更加地「厭新喜舊」,例如成見、慣性、生活習慣或習氣,有家檳榔攤的店名叫做「真歹改」,指的就是人這類惰性與習性。
然而,所有非數理、邏輯的語言、文字,都不是定律,沒有兩個人對同一字詞而有完全一致的感受或內涵,任何意涵皆隨人、事、時、地、物,在極為複雜動態關係網中流變。

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那一條山徑上(19) ──從蛇路到山稜】

陳玉峯
§ 再會,水漾!
告別水漾湖,說聲再會,我當再來。
20181010日早上744分我們啟程。這天路程長度,將是前三天和的二倍弱。然而,該調查則不得偷懶。我預估錄音筆會很忙碌。
一開始我們沿著西北方向流下來的溪溝上溯,所以滿眼嗜溼的蕨族,川上氏雙蓋、狹葉貫眾、台灣鱗毛、稀子及日本鳳ㄚ蕨等等,喬灌木還是長葉木薑子、大葉柯、細枝柃木等,林冠下第二、三層的元素。
走不到1分鐘,又一根「關懷」的鐵牌;再再往上,又是山老鼠的遺跡。我們置身柳杉林中。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拾穗(11)】

陳玉峯

髮本髮無髮!


圓真法師拉著我的手,要我攤開手心。他拿著一條鍊子,一端接觸不曉得什麼碗糕藥,墜子垂懸在我手心之上,然後墜子開始擺盪起來。
「嗯!對啦,你得吃這個藥!」,圓真師很有把握地說。
我回:「胡扯,是你擺動它的!」
圓真師還嘴:「不!不!是藥有所感應,你有所回應!」
我們笑成一團。
「感應」也好,胡扯也罷,妙心寺的師父們一直細心、熱誠地照顧我,這藥我當然接受。
記憶中,只要圓真師拿出鍊墜子,每次的藥我都得接受。
我在北上的高速公路上,想起「荒謬」可愛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