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從來耗費無底洞的民脂民膏的「國營企業」如台電 的核電計畫,是怎麼評估投資效益的?(圖:中央社) |
別被標題的鉅大、枯燥妨礙閱讀,往下只是「生長曲線」的延伸。
曾經有位部長下台後與我聊天。我說:
任何國家元首、院長、部會首長就任前,總需要具備國家目標、願景及政策的基本主張。何謂國家目標及政策主張?或可以下列曲線代表之。
在主、客觀的條件之下,執事者對國家或社會的各類項目,在特定時段內,應列出其目標,例如教育、交通、經建、人口、國防……(各項目再細分或往上統籌成為國家總目標或理想),而所謂政策,殆即達成各項目標,以及在主、客觀複雜變動的條件下,隨著時間進展,維持可以接納的上下震盪,或可許可落差的策略之謂。
一項政策的效能或其成功與否,端視有無達成目標,以及能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上下震盪範圍之內。至於超出目標的,叫做幸運;低於目標,但仍在可接受範圍者,正是人謀智能的展現。相對的,不能達成目標、低於政策效能者,謂之失敗。
當今最欠缺的是,掌權者根本不知何謂國家或社會的目標,更不用說什麼政策。
前部長頻頻點頭說:「你應該早點告訴我!」
真可笑,之前我不認識該前部長。
個人、特定產經企業亦然。
上述,只是極為簡化的說法,而且,小至個人,大至國家、世代,與時俱變的因素龐雜,全世界最大容量、最高運算能力的電腦也算不出「絕對與必然」,但基本涵養或思惟總是必須。
朋友擔憂子女的「貿然投資、風險太大」,我將該狀況簡約描述,請教在紐約相關工作的年輕人。
正在吃早餐的年輕人劈頭一句:「人當然要在年輕時投資高風險,因為年紀大了風險承受力就下降!」然後劈哩啪啦不喘半口氣地說:
「投資第一守則: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力、規劃退休金,以及目前的經濟力。失敗沒關係,重點是有規劃、瞭解如何規劃。一定要先瞭解自己的經濟能力、投資目標或目的,投資並非只求回收利潤。投資者先得具備退休基金的規劃,接著設有dry powder,也就是緊急備用現金,以防萬一,然後將每月收支扣除掉退休金及基本消費,剩下的才可以投資。
投資有太多種類型,基本的觀念是diversification,也就是鷄蛋要分開放。回收大的,通常風險高。投資者得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決定多少百分比的風險。如果是父母的資產,則父母有權力拒絕子女的風險,子女該與父母訂立具有法律效應的合約……」
個人投資如此,試問國家呢?歷來經建投資如何規劃,所有的投資,何者、何人做過成效評估?如何評估?從來耗費無底洞的民脂民膏的「國營企業」如台電的核電計畫,如何?數十年來所謂的公共建設,特別是胡扯的水土保持、國土保安、災損復建等等,徹底是政治分贓、上下其手?而責任政治遙遙無期?
人生呢?人生算不算是一種投資?人生投資跟上帝、魔鬼或人性、良知簽約?當我們起心動念乃至付出資源、投入行動,朝向期待值邁進,容或某種程度已臻目標,且盡力維持在可容許的變動範圍之內,我們仍然必須抵擋無窮的風險,其中,最最本質性的風險,就是自己對待生命的見解,以及延展出來的價值觀,或內溯的生命哲學。至於國家,殆即國家的終級理想或基本國策。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05-17「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