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夾縫中的香附子與我】



陳玉峯
我的助理大概很「痛恨」我的「言而無信」,剛說「不寫了,休息一天」,一下子又傳去二篇。
志趣工作如同植物生長,順著四時節氣、日夜週期,由不得意志,你得走完生幅、完成天命?當然不是這樣。
我們先來看何謂「天行健,草木以自強不息」:
茲以平地雜草香附子為例,而且是活在水泥地磚之間,夾縫生存的族群。
201854日,泥土地上、陽光眷顧的香附子植株,早已伸筋展骨,基生葉四射,那像我們生不逢處,「布魯克林區」般的環境,沒被踩死已屬萬幸,隔天就是「立夏」了吔!

201854日。



就在蟬鳴的第一週,成大校園、教室裡,跳蚤大開轟趴的五月中旬,我們勉強有點兒長進;再隔個上帝創世紀的七天,我們長成這般模樣:
2018516日的香附子族群。

2018523日,漸入佳境。

我們以一個月的時程,好不容易長成草模草樣,偏偏成功大學舉辦全校「清潔比賽」!我們就被割草機全面掃蕩成屍骨橫陳。我們的「死相」,讓成大台文系的系主任,跑去校級會議,接受校長頒發「清潔獎第三名」,外附獎金三萬元!
65日割草,201866日斷腸後。


我代表台文系上台,由古早時候曾經是我在台大植物系,第一年帶植物分類學實習課班級的學生,現在是成大校長的蘇慧貞博士,遞給我「獎狀」,她還謙虛地叫我一聲:「老師!」,我跟她說:「我有回到反攻大陸年代的感覺!」(2018.6.27)。

劫後,適逢年度生長的旺季,甘霖也適時普降。受創的根莖忘了傷痛,一幅翠綠、濃綠昂首青天:

沒人記得傷痕,哪怕只有一縫生機,依然綠意(2018.6.27)。


還好,接下來兩腳怪獸放暑假,我們在725日前後,審慎、樂觀地成長;我們縮短葉片,不敢大肆張揚:

我們審慎樂觀、善盡天職地成長(2018.7.25)。

終於熬到了我們遲來的生長季,第一陣北風來襲之後,我們吐穗、婚配,孕育子實。

我們利用剛開學,還沒人理會之前開花結實,完成生活史(2018.9.12)。

好景短暫,現實悲慘。917日,我們再度慘遭馘首,變成這般模樣,但是,919日我們重新成長:


以上,就是成大台文系館後方,地磚夾縫中,香附子的告白。
我每週看它們一次。
不同環境、不同外在壓力下,多數「雜草」都有各自的生存策略,不管是人們以為的rKselection,或是更複雜的歧異演化;雜草生態其實富含快速演化的事實,它們兼具快、準、狠勁,許多物種只要一個禮拜即可以完成生活史,而香附子似乎顯得「愚鈍、緩慢」,它有副雜草少見的「堅貞、執著」!
我從1980年代迄今,一直懸念著想要好好探索雜草的「生之態」,因為在我看來,人性很大的一部分可相互比擬。奈何在研究的優先律下,幾乎無人甩理所謂的雜草,而只習慣使用殺草劑、割草機或大片黑色塑膠布覆蓋之,我還看過以瓦斯槍的烈火滅草的呢!
9月上、中旬,台灣西南半壁都會的人行道地磚間隙,累積灰塵以及及時雨之後,逢季節盛花的迷你小草即鯽魚草,它們從荒地、海邊殺到都會人生,可能是最近一、二十年事。
鯽魚草。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根」演講前引】


陳玉峯


幾天前我寫了一篇秋分採松果,側面點出時空、速率、現象、永恆感等等,對人而言,其實都可以透過意識的集中去逼近。20世紀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瑜珈修行、冥思,或神祕主義的一堆「理論」大雜混,而也許我是因為長年在實體自然界的體悟,我在生活細節中,大致上都可以感受所謂理論的內涵,以及其與心性、語言文字之間的鴻溝,或「真實度」的差異。
最近,終於看到年輕人剝下一株樹的所有附生植物,詳細地檢視「事實」,並進行長期觀察等行徑,也由網路訊息看到有香港某位「文化大師」,說出香港及台灣文化的根本問題在於沒有「根」,等等。從靜心、潛心、專注於「事實」現象界,力行、實踐一步一腳印的龐雜體悟,總「輸他」投機取巧的表面功夫!超過半個世紀追求短暫私利、詐欺文化,大致已經摧毀台灣邁向「正常國家社會」的大部分可能性,現今的「自由、民主」,「最大的貢獻」似乎在於為專制、極權的復辟鋪路。
理性認知上我們都知道宇宙、地球、生界、人類,一切都是一整體;從無機物到生命,由簡單的神經系統到人類的意識,也始終是大化流轉的複雜動態相關與聯結,不幸的是,人類文化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大毀滅的沉淪的波谷,現今的溝通似乎只能依最膚淺的表象來進行,不是我有特殊智能或發現,而是整體社會氛圍的慣性,讓我們普遍回到雞鴨貓狗的關係。
過往我說台灣文化「有鄉無土」,而且,「鄉」泰半以上是中國的原鄉,這是世界上、歷史上各種民族罕見的現象,嚴苛說來,台灣人迄今一樣是「無鄉無土」,這是我近年來反覆強調的,台灣文化三大斷層之一,也造成從來是「亡台在台」的內在成因的關鍵,也就是所有價值系統終極的認同與靈魂生前、死後的依歸,更是活人文化的最大公約數及最小公倍數:台灣主體家園意識。
認同台灣主體家園意識,必須奠基於台灣人對台灣天文、地文及生文的認知,情感的聯結、生活起居或慣習相繫,做夢的場景,魂牽魄繫的內涵,無論有形或無形的歸依家園。
不幸的是,自然生態保育運動340年了,所謂「保育、環保人士」充其量關心幾株外來種老樹、力拚市府修剪樹木,發展樹醫師、園藝,就是無能瞭解、關照八大生態帶,數不盡的天然瑰寶;喪盡天良的「學者、專家」,一樣費盡心思,想要再度染指天然森林,不知道是何魔咒,他們就是跟自然生界「不共戴天」,他們若不能「改造自然」便誓不甘休?再看看泯盡黨取得權力之後,不斷地釋放開發的惡例,並非只是一切朝向權與錢的利令智昏,而是「自我」形成的過程,就是欠缺台灣自然土地的元素,保育、環保等,只是奪權(錢)過程中的階段手段罷了……
我已經批判這類問題太多次,也厭煩自己如此了。畢竟無知複製無情,我自己螳臂擋車一輩子,當然沒有什麼顯著或立即性的效應,但我清楚世代教育的決策我雖無緣,我一樣如同草木向光的篤定,善盡每一刻逢機的該然。
我誠摯地感謝現場的朋友們,你願意將你生命中一段時程放在這裡,代表你本身有種內在的覺悟,也反映某種程度你信任我的真誠,而我也要無愧地告訴大家,我絕大部分生命的歷程,徹底忠於內在與生界的交互啟發;我跪地感恩台灣地土或一切冥冥之中的機緣,讓我邀天之倖,不必花費太多的虛偽,應付存活的功課,而幾乎可以全然免除名利、目的、動機的干擾,專心矢志於解讀台灣的天機。從台灣文化的歷史進程檢視,毫無疑問,我是承負台灣自然文化而生!
雖然我們各自來自天大差異的時空、文化、行業等等背景,際遇也可以是截然異世界,然而我總相信,心智、意識的真實交會,必有前後極其幽微的連鎖關係,如同「唯識論」的一些內涵。再次感謝你!
今天,讓我先以幻燈片,從我走進自然學習的若干過程開始,分享自然予我的啟發;後半段則舉例說明我對台灣生界的一些發現,而此次演講可以無預設,大家隨時可插話質問,我隨時逢機切入其他的議題。

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2018成大台文系生態旅遊行前資料(2) ──東台峽谷的奧祕】

陳玉峯

天龍峽谷。



電影Lucy(露西;2014年)有一段落,描述主角到了紐約的時代廣場前,隨心所欲地回溯從前,甚至時空錯亂地,回到了人類老祖宗的「猿人」時代,讓兩位「露西」指尖接觸,剎那流入「創世紀」的洪荒,最後而成為一切。
這類型「卡通影片」很吸引人,我從小也愛夢幻,只不過現代藉助科技的內容複雜得多,而本質都一樣,如同老愛探索「存在感」的法國人,朝向所謂的「本體論」摸索。
我學習生態學以後,也像「露西」的想像一樣,盡往過往回溯,而不須「回到未來」,因為回到過去的極限,等同於逼近無窮的未來,不過我的「神通」僅止於台灣島的前世今生,我大概只能追溯一、二百萬年台灣生界的大概。
我的意思是,當我們旅遊至天龍或太魯閣峽谷,所看到的植被(反正就是翠綠或落葉的林相),外觀上帶有大約140多萬年前台灣的樣貌!利稻以下,天龍地區的天龍二葉松相當於台灣原初許多初來乍到的針葉樹,鑲嵌坐落在岩隙地;闊葉常綠樹則聚集在土壤化育較佳的部位;落葉樹忙著跟針葉樹搶地盤;次生植物逢機分散在峽谷兩側,是晚近四百年來,人們摧毀原始森林後,次生植物才大規模進駐破壞地……
聽不懂我在講啥沒關係,那是因為台灣的教育不讓你知道而已,1940年代以後的台灣教育系統,帶著太濃厚的反本土、反生態、反台灣的情結,現在的權勢也一樣。
走進山林不是要賣弄知識,只是讓大家有個自然情趣的大天窗,開不開啟也隨緣。
當我們到了天龍峽谷,事實上正是進入台灣原生生態系的時空隧道,什麼自然知識或生態知識儘管擱一邊,只消用毛孔去感覺,以呼吸去測量,讓一切過去生活的種種止息。當你有種開放、自在、自由的感覺發生時,我們再來展讀永遠讀不完的天書。
天龍吊橋。


雖然這樣,我還是得將峽谷岩壁隙的生態特徵先行交代如下,畢竟它們跟土壤化育良好的森林大大不同。

請大家先瀏覽一下,我所歸納出的定義及特徵大約15項,也許屆時我們在解說時,你會想要略知一、二:
§峽谷生態特徵(岩生植被生態系)
1.中、低海拔溪谷地,母岩基質為主要的立地。
2.該等立地所發展出的地文盛相即岩生林,裸地至岩生林的系列植物社會及植物皆歸岩生植被。
3.岩生植被的社會結構或組織鬆散,環境因子及植物組成,多時、空的異質鑲嵌。
4.種組成偏向不耐陰但耐旱的性質。
5..岩生植被具有諸多分化的指標物種,例如太魯閣櫟等。
6.生態系具有明顯的年度乾濕週期更替。
7.具有較高比例的落葉樹種,或說台灣長期演化之過程中,峽谷地形或岩生環境提供落葉樹的避難地(台灣近世演化趨勢不利於落葉樹);又,形成單種或混合的落葉林,例如黃連木、栓皮櫟、台灣櫸木等。
8.半寄生植物比例及數量較大,且常寄生於落葉樹上。
9.植物社會屬於簡化型,例如岩生林比對該等地區的原始林,層次往往減少一至二層。
10.相對應於陽旱、陰旱、乾濕季節週期變化,岩生植物多具備特殊適應
機制的能力,例如落葉、捲葉、高永久枯萎點等,防制水份散失的策略。
11.考量較大尺度,常見上一植被帶的物種,下降至下一植被帶的岩生生態系,是謂「下降型」。
12.生活型表面上的改變,例如崖薑蕨、台灣山蘇花等,原本或一般常態係屬挺空的附生植物,其在岩生植被(岩生林)內則下降為地生,殆因「因子補償」作用,而作「轉位現象」。
13.岩生植被(以及乾旱、石質土立地)的樹木具有「駢幹現象」傾向(陳玉峰,19962001),或說一般立地的同種喬木,在乾旱或岩生環境中,具有產生連體多幹,或樹幹基部(接土或土中)多側芽萌長為新樹幹的現象。
14.在上述「下降型」、異質鑲嵌的迷你棲(立)地上,呈現物種小族群或
島嶼隔離化效應,就演化而言,乃變異及新物種形成的溫床。
15.推論岩生植被物種的傳播機制必然有其獨特性,此為天擇之必然,值得探討。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2018年成大台文系生態旅遊行前資料(1) ──天龍溫泉簡介】

陳玉峯

南橫天龍附近的「六口溫泉」,濯足溫泉水據說可以「溫潤美容」。

~旅遊是最佳學習的方式之一,端視每個人心胸天窗開啟的幅度而異。行前有些認知,提供你連結的若干意象,也許會有「觸媒」效應~
年輕朋友們:
這學期的自然野地課程三天二夜,兩個夜晚都投宿在南橫(台20-186K附近)的「天龍溫泉飯店」。

天龍飯店(2017.5.13)。

露天溫泉(2017.5.13)。

天龍飯店前全體合影2015.12.8)。 

筆者帶領成大台文系學生尋訪霧鹿砲台公園(2015.12.7)。

霧鹿峽谷。



為什麼台灣的中央山脈,從地表往下的溫度爬升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將近2倍?它與溫泉有何關係?它是台灣人之所以熱情的原因之一嗎?

我略加整理一下溫泉的資訊,提供參考:
1.何謂溫泉?
天空降水而滲入地下,經地熱加溫後,再冒出地面的水泉稱之為溫泉,一般只要泉水溫度超過當地年均氣溫5℃,即可叫做溫泉,但各國訂定的標準不一,有以超過年均溫20℃以上者(例如希臘、義大利、法國、德國等);美國是21.1℃;台灣、日本及南非等,訂在高出25℃者才叫溫泉。
台灣的溫泉依水溫區分為3等級,高於75℃者屬於高溫級;45~75℃之間者為中溫級;低於40℃者是低溫級。台灣溫泉水以中溫等級者為最多。
溫泉水的溫度並不恆定,常有週期性或不定期的上下變化。
2.溫泉成因
自地表往地中,深度愈深溫度愈高,大約成正比關係,但隨全球各地區而有很大的變化,世界各國的平均值約在每下探1公里,溫度上升30℃;已知最低增溫率為6/1Km,而活火山地區、新造山地帶,以及新變質岩地區(例如台灣中央山脈)則可遠較平均值高甚多。又,地殼的板塊運動亦使地溫梯度升高,台灣約可達45~60/1Km
若有足夠的降水,經地中裂縫或透水層,進入地下深處形成地下水,而經熱源加溫,且具有良好的儲水層,更且在種種因素都具足之下,特別是水位差的壓力,將足夠大量的高溫水壓出地表,則形成可以為人們利用的溫泉。
台灣已發現的溫泉總數約有百處,遍佈全島,除了大屯活火山區、龜山(火山島)、綠(火山)島之外,大部分已知溫泉皆分佈在各大水系上游,或高山深谷地帶。一般說來,北部較南部密集,數量亦較多。
3.台灣溫泉泉質類型
依據溫泉水中含有最主要的離子種類,可分為碳酸鹽泉、硫酸鹽泉、氫化物泉,以及中性硫酸鹽氯化物泉等4類。
4.天龍溫泉(霧鹿泉區)簡介
天龍溫泉屬於中央山脈東側變質岩區溫泉系列之一,位於新武呂溪畔;泉質為碳酸泉,pH7.5,泉溫70~80℃,每分鐘泉量1,200公升,可以飲用。
5.溫泉理療效應
《日本磺泉誌》記載,一般單純碳酸泉對神經衰弱、心臟神經症、慢性胃病、慢性膀胱炎等病症,具有理療作用,但對胃潰瘍、胃酸過多、下痢等症,卻有不良反應。一般飲用溫泉水,一次以100~200g為宜,且需醫生、專業判定。
溫泉理療效應視泉溫、泉質、所在環境,以及個人身心狀況等等而定。
「六口溫泉」等天龍地區的溫泉水溫泡煮溫泉蛋甚可口(2013.3.29)。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松果的脈衝】

陳玉峯
多年來消失匿跡的秋天,2018年的中秋前後回來了!
922日我看見今年第一批濕地松的落果56顆,無由分說,我開始撞採松果。
經由3年來採集松果的統計,我確定濕地松果的形狀,呈現個體植株的顯著差異。最有趣的是毬果乾燥裂開的方式,最常見或典型的是由下往上尖逐次螺旋開裂;另類的,則是毬果先端先張開,再逐次往果柄基方向伸展,真的是「跌破眼鏡」的性狀,當然它的毬果型態非典,而是像條微彎的「Subway」。

濕地松果的開裂由基部略上方(由大片往小片),螺旋形開展,遇水則反向閉合。

前排松果是「正常株」者,後排7顆是另株變異怪咖的松果。

怪咖濕地松的毬果外型是「Subway」,開裂由先端往基部開展。

典型由先端往下張開的毬果!




我不想寫那些「沒血沒目屎」的制式格式,我了然那套描繪自然物的歷史進程如何形成帝國,以及背景思維的變遷,當然有它的秩序、邏輯及道理,我讚美它,但現在只想遠離。
松果的美感是活體意識在松果上的靈動與躍動。
松果的美,在人、在松果的靈動(2018.9.23;台中)。

濕地松林。

22日我觸摘60顆;秋分23日我再採100顆。

第一天有顆松果直落我額頭,如同刺球釘上乩童的頭額,圓滾滾的血珠逐漸長大,然後走下一條條不規則的,寬度不一的紅斑,怵目驚心!我想起曾經烙印在台灣時空的,鄭南榕先生的一張照片。
第二天有顆張裂松果掉下時,為了避免直擊水泥地面而鱗片受損,我伸腳承接、緩衝,果鱗臍上的錐體小刺一碰觸,就留下短暫的印痕。
濕地松果吻了我的脛骨。

我不是笨到不懂得設計最合宜、效率的工具,純粹只是跑步時的逢機。我老早就不要動機、目的型的生活內容,我只能就地取材。校園花塢內有支大約3.5公尺長的廢棄塑膠水管,我綁上撿來長約5公尺的破竹竿,腐蛀的竹竿裂片,不時爬出肥滋滋的白蟻。
擎舉延長後的水管時,危顫顫地來回晃動,劃出一道道三角函數。我向準某顆松果,凝神灌注,就等待穩定向準的瞬間上戳。在極限尖端的高度不穩態中,我複雜腦海的一切,淨空,有時候,我得費時數分鐘,世界止息在遠遠的一端尖。
在臨界片刻,只剩下可憐的丁點意志,如同叔本華思維集中時刻的單純,更像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拖著一具大魚骨返航的勝利。
脖子、手臂變酸、僵硬,我在寂靜凝佇中,意識極速狂飆成空無的一尖端。
愛因斯坦被比喻爛熟的火車與時鐘(間),想像速度逼近光速,時間快要凝凍、時鐘扭曲變形(記得某幅名畫吧?);反過來,一個短促的脈動聲波,在重複、變慢之後,也可以成為高音的樂音,更慢、更慢些,就成了如同大鼓般的低音。
再試想,唱盤快轉,音轉尖銳;據說,將一首一小時餘的交響樂快轉到一秒鐘,將只聽到一個清脆的短音。不同作曲家、不同首交響樂都壓縮為0.5秒之際,不同作品的一個單音,傳統如貝多芬、莫札特的「單音」,感受的是和諧;荀白克的,則如同噪音。
我在觸採松果時,凝神的狀態如同這樣的,和諧的單音,當下沒有其他思維或雜感;所謂研究或思維專注時亦然!是脫離那樣的意境時,我才能書寫這些糟粕、雜思。
如此「狀態」下的事物,並不存在於「時間」之中,反而是時間被存在於思維或事物之中。一般人以「客體、客觀」的時間「尺度」去思考「永恆」,常常只想成絕望的無底深淵;反過來,凝神貫注,思維單一,意識流急速而如如定住,永恆感就脫穎而出。
哈哈!160個松果可以是160個永恆。此際,松果或我,是一種屬靈的脈衝。
濕地松毬果敲出的帶翅種子。

準備泡水發芽用的種子。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倒帶人生】


陳玉峯

我從201861日至915日,107天中寫了75篇長短不一的散文或雜文,同時程中,也完成《北台生態綠化》專書。我跟夏季最大光合作用量的植物一樣,盡力在熾熱的盛暑編織心識,也跟隨熊蟬鳴叫的週期,聲嘶力竭了一段落。
2017年大肚台地第一陣北風來訊是913日,迫使泰利颱風大北轉,也讓世界各國颱風動態的預報全數摃龜。(我有點兒暗爽,對嘛,這才是天候啊!)
2018年大肚台地第一波北風來襲是99日,比去年早了4天。而去年真正體感冬天的來到,落在128日,我等著夥同「草木知風」,領會今年的冬候。
年初至年中,我從植物物候感推「花盛年凶」,而今年的「雨禍」算是兌現了植物意識的表徵,類似的,我相信自己的筆墨,也在改變人間世的氣場,雖然表面上渾然毫無作用。
終究某天,我如同夏蟬,在喧囂短短五、六天後,身亡落土,這原本自然。所以916日,在完稿〈我與成大台文系的淵源──陳永華參軍的牽引〉之後,依往例,我整理每一天的工作日誌,又依往昔幾乎每一次的「厭煩」:為什麼生活恆倒帶?研究工作每登錄一個數據、一段記事、一批照片,我得在事後花了近似同等時間整理逐字稿、查明每張照片的時間、地點及內容,又得追溯古往今來的文獻等,好像我的人生,始終如小學時代的「蝸牛算數」,要我計算白天走了3吋,晚上退2吋,何時爬到竿頭,卻不知道竹竿有多長?!而且,真實生活沒有直線,你得往十方繞圈子,或原地打轉,或歪斜鋸齒上下折騰,唉!我還不知道生命有直線呢?但我知道也不知道如何將時間折成迴旋!
更糟糕的,生活、生命除了生理日週期,思維一向反芻得過火,不只反覆陽關三疊,直是狗屎不止的海岸波陣,死給它幾萬遍,它一樣嘮叨;人心愛受虐,折騰再折騰,最最強烈的叫做「愛」!難怪人們一有機會飆車,目光只一點無限遠,直線,衝!唉!又倒帶,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