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日 星期日

【陳玉峯發言稿(2023.3.31)】

 ~《冰原歷險記》的劍齒松鼠奎特,永遠在追逐的橡實類,跨越時空來到台灣、成為台灣,就在一個小小山稜上,走個10公尺,可以看見9種這類橡(櫟)樹的喬木,其密度之高、多樣性的破表,舉世震驚!這9種櫟族當中,加拉段柯及浸水營柯是瀕危的特產種,加上灰背櫟,是3種台灣東南小區的特徵種,然而,它們正在被屠殺!我們緊急籲請政府立即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收回這些承租的農牧用地,確保原住民、台灣及世界的永世利基!~

台灣生態學會同仁與本人從2021年元月起調查研究東南區山林,且接受台東林管處調查計畫後,得知狹限於台灣台東達仁安朔地區的森林,竟然是全國殼斗科物種密度及多樣性最高的地區,在海拔400601公尺之間,存在全台灣最豐富的櫟族14種,同時,光只在助矢山(601公尺)山頂部位,行走10公尺,可見9種櫟(長尾栲、大葉栲、浸水營柯、油葉杜、捲斗椆、錐果櫟、灰背櫟加拉段柯、校力),如此驚人的櫟林天堂,無疑是世界頂級的櫟林聖地。

這片大約10平方公里、海拔落差2百公尺的山區,將墾丁國家公園的生態核心區南仁山的物種,擴充、演化出極致的櫟林,還多出最珍稀的東南區特徵櫟種加拉段柯、浸水營柯及灰背櫟(前2種瀕危),瀕危(EN)種尚有覆葉石松、竹柏、恆春灰木、清水氏鷄屎樹、屏東豆蘭等。

稍加擴大面積,東南區150平方公里調查地區內,坐擁26種櫟族,也就是占全台灣約0.42 %的面積,卻存在全台45種櫟族的57 %,而且,26種當中,高達11種(42.31 %)是特產種,台灣東南區可能是櫟族特產化比例最高的「奇異區」。過往研究認為演化出一種殼斗科樹種約須30萬年,而上次冰河期結束的大約1萬年來,東南區演化出11種特產新種!

26種櫟族,近危有3種、易危有3種、瀕危有2種!台灣東南區是台灣唯一的櫟林王國、保育熱區,也可能將是全球保育熱點,更且,我們估算,東南區以殼斗科為優勢的面積約佔全部林地的9095 %

我們發現的在地新記錄種圓果青剛櫟(31株)、柯(9株),正是1850年小冰河期結束後,暖化上遷的最後殘存,已知全台灣這2物種上遷至山稜者,只有東南區邵雅油杉區及台中大坑頭嵙山,見證暖化的孑遺。

東南區又是台灣本島與恆春半島的過渡區,匯集中海拔雲霧帶,來自東北亞霧林指標群(例如昆欄樹等),以及東南亞雲霧林的指標群(例如木毛苔、南洋桫欏、假桫欏等;空飄而來)的唯一奇特區,加上一些只見於或分佈中心只在此區的特產種,例如大漢山當藥等等,真的是台灣時空奇異區!

更有全球級的活化石裸子植物台灣穗花杉、台灣油杉的神秘區。

我們將調查研究的部分成果,去年發表在IOS(國際殼斗科協會)年會上,引起國際重視,促成這次的國際專業會勘,由英、美、烏拉圭、汶萊等專業友人來認證。

然而,安朔地區的櫟林,特別是瀕危的加拉段柯等,恰好位在一些農牧用地上,正遭受全面剷除的命運,改植為薑田,櫟材則被用來種植段木香菇。我們必須緊急為珍稀櫟林請命,籲請中央及地方政府立即確保在地原住民世代的長遠利基,這是原鄉世界級珍稀獨特的永世財產,更是全球演化探討的熱區,外國友人強調,只要台灣能確保這片櫟林長存,他們願意在國際上,為我們推廣生態旅遊、研究、教育等等各類觀摩活動,讓台灣以自然外交,進軍全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