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回答上森景觀設計公司提問】

 陳玉峯


§ 提問三:仿原生設計的主要條件有哪些?如在地原生種、風力、日照、濕度、土壤特性等等。

簡答:本提問雷同於上一問。在實物參考的列表陳述,台灣最早提出的書籍,大概是我所撰寫的台灣原生植物(上)、(下)冊1990年。如今歷經32多年之後,似乎也沒什麼顯著的進展,只是物種增加太多,特別是外來種、外來入侵種。

重點在於原生種在其自然狀況下,約是該株、該群物種在該地一段特定時程,它(們)跟所有環境磨合或競合後的「表現型」,人們當然可以從其環境條件及其存在或生長狀況歸納出限制因子是哪些,但只是「相關性」,通常不是真正科學上所謂的因果條件。生命是很難化約出「充要條件」的。

一般,我們多從野外物種存在的狀況,歸結其「常態」的所謂生態環境或條件。所有環境因子當中,最常被視為限制因子者,大抵是光照(含光照量、強度、長短週期等)、水分等,海岸地區則盛行風向及含鹽度,有些植物很敏感,例如如今海水入侵內陸,只要看見蘆葦自生,極為可能土中已經是浸泡在海水之中。

記得務必有統計概念,以族群生態的方式去探究(註:族群的定義是,特定地區、特定範圍內,一段時程中,同種的一群個體的集合)。單獨一株的數據,有可能是「例外」。

「仿生」是慣用語,例如許多機器的發明,然而,其實「生靈」每個體幾乎都是存在的唯一,無法仿,可仿的只是極其少數的局部原理或原則,在植栽景觀設計上,似乎可用「近自然」、「崇生法」……,不過,觀念以及貼近自然生界的情感更重要。愛,是不需要理由、沒有特定方法或公式的。一旦歸結出方法論,殆即混沌開七竅而混沌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