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回答上森景觀設計公司提問】

 陳玉峯


§ 提問五:如何做好一個生態設計的作品及一家生態景觀公司?

簡答:對不起說實話,讓土地公去煩惱;另一極端,用心做塑膠樹,加上精密電子設計及設備,如電影瓦力的世界。

目前社會幾近百分之99或以上的「文明人」無法接受這樣的回答,人們太強調「人定勝天」、「世界就是我的意志」,不做點事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

我還是識相地回答。

愈是瞭解其所設計的物種,包括它在自然界中的生態區位,它與環境因子的梯度或程度性的相關,避開不利於生長的要素,足以推測1年、2年、3年、5年、10年、20年、百年後,你所設計的物種,在種下去的環境條件下,將變成什麼模樣。因為不可能如你所願,只要接近67成已經很了不起了。每株植物在自然界的模樣,通常是千錘百鍊的造化神功所造就,人為環境大大不同,因而你不是只朝向所謂的修剪方向去琢磨(反生態;違反生之態)……

本質上我主張在可能的範圍內Let it goLet it be!愈少的干預愈符合生態設計,所以我主張生態綠化,讓土地公來;所以生態設計之首要,改變人的成見或換腦袋,但是必須要有嘗試的耐心,依據台灣低海拔或平地的條件,大約20年即可展現出自然風貌。

 

 

不幸的是目前全民大致上都被灌施、洗腦成溫帶景觀的審美觀,所以需要有人、有公司願意去嘗試、去突破。

貴公司目前太忙碌,工作量及業績量很多,營運蒸蒸日上,在此當下做此提問是了不起!

因為,如果公司是有遠見的,有長遠發展的決心,想要走向獨到的生態事業,同時,必然都已周詳考慮到台灣及國際世局、經建龐多層面可預估的未來,加上地球氣候、生界變遷的種種想像得到、想像不到的可能性,包括大蕭條、通貨膨脹、戰爭、海嘯、上下極端化的震盪,試問景觀設計從業人員及公司的萬般未來是何?

所謂「敏銳」的心智,必然涵括不可思議的形上、形下。

我想稍有眼界的景觀公司暨從業人員都明白,目前台灣所設計、打造出來的人造植栽景觀千篇一律、工整劃一、毫無特性,根本問題出在「讓植物沒有特性」,各種植物的主體性及特色無法發揮出來,大家拚命地想盡辦法讓植物活成人之所要,而不是各植物的天賦特徵。目前的社會特徵即「數大色塊、花海趨之若鶩」,卻是沒幾年好光景,更不用說枝幹綠葉的特色、四季的風貌與變異。

迄今為止,我沒看過有人造植栽成為主體而改造環境氛圍的設計,也就是逼近自然靈性的場域,除了百年「廢墟」。

還是老話,關鍵三要素: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也是人。

天然林的任何植物都有不等程度的意識及靈性,所謂的「生態設計」的原則之一,即在於意識及靈性示現的程度。

還有其他關於美學的、心理療效的、功能性的及其他,以後我再回答。

 

 

 

我在書寫回答時,上森公司臨時又捎來了3個問題如下:

一、請教玉峯老師,在從事生態學家的生命歷程中,是哪一個階段讓你深刻感受到人應謙遜的與大自然學習植栽設計。

二、請教玉峯老師,在台灣是否曾有看過在植栽設計上有回應到生態設計觀點的人為景觀。

三、請教玉峯老師認為對環境感知的敏銳性是天生的,還是可後天養成呢?若可漸進式培養,其根本為何呢?

就讓我臨場隨興口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