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漫步磺溪畔(四)】

陳玉峯

  §浮浪者的告白

  上述物種登錄中,有一大群都會人造硬體間隙的植物,無論是屋頂上、水槽、人行道、花盆中、牆壁上,或任何想像不到之處逢機應運出現。它們最主要的傳播機制是風力、鳥類空投、人們無意識狀態的輸傳、夾雜在其他介質而移動,等等。

  它們是街頭流浪者,夾縫中生存、生長、生殖、死亡、傳遞綿延,在人們眼光中它們只配是「雜草」,去之而後快。它們的成員多半是「聯合國」,祖先來自世界各地,每一物種都有極其精彩的全球流浪史、在地傳奇,它們不但馴化成入侵種,不管田野或都會,各有其通天本事,人們一貫一屑不顧。

  然而,只要人們的廢棄地或廢墟,它們就是綠化的先軀!

  我在40餘年前就想為這群變動劇烈的浮浪者立傳,想了近半個世紀,它們的帝國不知已更替了千百回,我還停留在無用的想像而已;它們如同萬聖節的道具,不,遠勝於人們的想像力,它們始終在貫徹無意識的生命原力。我曾經想要著手將不同高度、日照率、水濕度、盛行風力等等,配合不同物種出現的頻度,或先依植物存在高頻度處,找出立地的環境因素,尋求其相關、討論其生態區位等。

  如今,關切的事務、現象只能縮減至自身生命的相對終極性議題,但我確定,龐多年輕世代只要稍在此面向著力,將會產生系列有趣的「都會植物生態專書」,且保證「轟動」。

  而此次漫步磺溪畔,我只點到為止,隨著登錄及樣區而點滴一、二。

  就在文林橋與石牌橋之間的段落,磺溪是三階的U字型大圳溝,然而,不管你水泥灌漿如何灌,板模搭蓋處會留下間隙,還有,任何水道,依流體力學原理,總會在不同部位發生流速差,特定部位也會出現淤泥或擱淺,於是,浮浪者就會應運而生。


磺溝中的浮浪者。



1 則留言:

  1. 海底熱泉、瓦斯噴口,都有生物適生,有陽光、空氣、水,的人工河床,更應精彩燦爛展演生命樂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