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不須專注的專注】

陳玉峯

年輕的台灣阿猴。

  年輕的公猴正在吃早餐,牠的「餐桌、食材」寬闊、迂迴,也提供「衛浴設備」,牠得游走樹間。

  牠專注、隨緣也隨興。

  牠先在高處使勁地搔癢,然後下走。也不知道是抓菓子或嫩芽塞嘴時,牠已經爬走到我額前一公尺處,忽然直立起身子,灑了一泡尿下來。我來不及調好拍攝,只確定尿後沒洗手;似乎只有現代男人尿尿,才得使用上手指協助?

  牠的尿柱徑估計比我的還粗些,只是膀胱小時間短。從近乎略垂直或很小的弧度來看,

牠沒使力,何況尿管太短;牠的尿液外觀透明無色。牠很健康,毛色充滿生機。

  牠除了抓癢理毛、小便等動作是稍作停佇之外,覓食是buffet方式,而且多是瞬間反應、本能或直覺抓食,牠摘了楊桐葉咀嚼、牠吃食了江某的芽端,牠全副身心做牠該做、要做的事,園區內對人的管理或要求,讓台灣阿猴們只把遊客當成走動或停駐的布景。我確定牠們對人毫無興趣。

  牠們的感官識覺自然與有機、無機環境條件聯動一體。

  如果將牠們收發外界訊息、作出反應行動的中樞研判中心叫做心靈,似乎以直覺為最大的部分,思維迴路相對地甚低。當人種以自己思考、算計去想像阿猴的「心思」,一大堆想當然爾的推論可以形成戲劇、撰寫研究報告,也可以煞有介事、常可管用,然而,非關阿猴。

  專注是感官識覺集中在數不清環境訊息中的少數幾項,存活、生計的功能性機制之一;而思維是更加抽象、複雜的專注,超越三度空間,卻受到時間的限制,但不同個體的心智的速率、效能、效應天差地別。思維同時集結所有感官識覺的所有本能、直覺,卻可脫離一切感官識覺,而進入純思維的抽象維次,很可惜的是近世以來偏向所謂的「理性」,或執著向另一端的「情緒」。

  專注更可以進入到無識覺、無思維,沒有所謂的單不單純、起不起念頭之類的。我是這樣地看著台灣阿猴;台灣阿猴也是這樣感覺著我。

  前述是我事後將視覺影像倒帶而後敘述。我在自然界常是抽離思維,也是所謂觀察、研究極其忙碌的思維。

台灣阿猴的自助餐。

  一片人造林下,人們砍除灌木、小樹,山羌等動物協助除草,於是形成溫帶地景,樹木略成秩序地樹立,樹下空曠而早上陽光斜射至林地上。

  一群六、七隻台灣阿猴兩兩相互理毛,兩隻成年山羌逕自吃啃著青草。山羌與阿猴在逆斜光下,誰也不礙著誰。我加入這場不相知、不相礙的天地。

  沒有人說祥和,也不須美麗。

  那場景、氛圍,喔!噓!禁聲禁語。




阿猴與阿羌。

兩對理毛的台灣阿猴。左側的是猴王。



曬太陽與理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