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赤道線,左右分屬於南、北半球(2008.2.8)。
|
赤道地標。
|
赤道地標(2009.2.8)。
|
一大堆人沉迷於占星術,然而,真正決定地球生命絕大部分命運的,事實上是太陽、月亮與地球本身。
瞭解地球日夜的現象,之與人類清醒與睡眠的生理機制,即可明白自然人實在不用把昨天的悲傷帶到今天,而愈往極圈接近的,自殺率愈高。
如果月球消失,整個生界勢必大翻盤、大滅絕、重新洗牌,因為地球的軸度、四季、潮汐……,以及所有生命的演化,本來就是建立在這一恆二衛(還有其他星球),兩重「雙星運動」的引力場域及其永遠的運動或時空變化。
而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的一年過程,也就是像鐘擺一樣,陽光直射地球線,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擺盪了一週期。理論上,赤道承接了最大的太陽能,平均氣溫達最高,且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就好像人們的錯覺,如果不是科學的認知,誤以為大地是平坦的;以感官視覺而言,其實也「沒錯」,這是因為相對而言,地球太大、人太小,不成比例,依據微積分原理,把地球的圓球面微分到人的尺度,曲線也變成「直線」,然而,即便只是人眼視覺,空曠地或大海上,敏銳些的人還是可以察覺到地平線、海平面其實是圓的。中國北京古代皇帝祭天的圓丘壇,就是利用到地平線的最大圓,設計出一台階、一台階的圓型台階,最後到達皇帝祭天的最上方最小圓,因而站在圓心向下放眼一望,層層圓旋,包括最遠、最大的地平線大圓,讓皇帝由視覺的錯引,產生迴旋升天的錯覺,心理上無限高昇,以致於彷彿手一伸出來,就可跟天(上)帝握手一般。
我唯一一次登臨到圓心的瞬間,戲劇中的台詞立即出現腦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類似的比例問題,即令人們理性上已經知道「回歸線」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動的,精確測量、計算過後,設置了北回歸線的地標,明天就不在那個地標的位置了!一般人大概很難接受北回歸線其實不只位於嘉義水上到花蓮瑞穗,事實上,北回歸線的變化,是從台中到屏東的大範圍在變動的,目前正處於南移的周期中。不過,以人生的短暫,人體的渺小,這些時空大尺度的變遷,人是無感的!
§ 影響回歸線變動的因素
剛敘述回歸線受到天體運轉而不斷做週期性的變動,其實還故意忽略地殼本身恆無止境的變動,地球岩漿流的湧升,例如中洋脊及不定期的火山爆發,以及隱沒帶環繞太平洋側邊,包括穿越台灣的下沉,帶動地殼的走動,不管速率,總的說,台灣島的北部不斷遠離中國,而高屏卻向中國海岸挪近哩,因為整個台灣島走動的方向,大致是略順時針在變化或游動的!蘭嶼、綠島則是隨著海板塊,不斷向西走過來,一般估計,40萬年後,綠島不但撞上現今的台東市,還把台東市推擠上升海拔超過1千1百公尺呢!
以科普常識來說,地球上的南北極圈線、南北回歸線及赤道線(註:我把它們叫做「地五線」),都是不斷變動的抽象且具象的人為線。
想像一下,地球自轉、公轉、地球跟隨太陽繞著銀河中心在轉(聽說轉一圈費時2.5~3億年),銀河系(估計有1千多億顆恆星,在250萬光年範圍)又朝向織女星系方向移動,宇宙又依近光速在膨脹,同時,地球公轉時,受到其他行星引力的牽引,使得公轉平面(黃道面)發生變化,一週期大約25,800~26,000年,是謂「歲差運動」,造成春分點、秋分點永遠在改變。
還有,月球及其他星體也會影響地球的自轉軸的運動,地球自轉軸進行複雜的擺動,週期約18.6年,是謂「地軸的章動」。
還有所謂「極移現象」,地球自轉軸在地球內部也非固定不變,地極移動的週期大約1年多,此移動自會影響黃赤交角。
就氣候狀況而論,地球公轉軌道會有偏心率的改變,因而地球有遠日點及近日點的週期連續變化,影響接受太陽能的數量,何況太陽更有其自身的極為複雜的變化。
歲差運動當然也影響氣候。
地軸的章動,日射角度的改變也影響氣候。
人類工業革命之後的開發,更是空前地改變了氣候!
這麼複雜的交互網狀連鎖相關的動態變化背景下,硬要說南、北回歸線內叫「熱帶」、台灣在水上以南屬於「熱帶」等等,我實在講不出口。
§ 台灣的北回歸線
凡此星球隨著時空週期地變化,當然是影響氣候變遷的基本上位因素,次一層級的變化,也就是人們熟悉的地理氣候區的變化,再延展同一地理區海拔高度的變化,乃至於地形、地勢、坡向、坡度、坡段、立地基質,或更細微的變化。
台灣的地理位置恰好處於熱帶邊緣,北迴歸線穿越嘉義水上及花蓮豐濱鄉。以高山來說,北回歸線也「經過」南大水窟山(3,381公尺)、玉山圓峯(,3,752公尺)與三叉峯(3,807公尺)之間,也就是說,玉山主峯、北峯、東峯、西峯及前峯,乃至稍北西方的阿里山區,一年365天當中,太陽從來不曾出現在人直立的正頭頂上(天頂距),一年當中最接近我們的頭頂上的一天,就是夏至;天頂角最大的一天就是冬至,北回歸線以南的人們,一年才有2天,真真正正頭頂直線貫穿日頭!
然而,赤道線如果純粹依據地球實體去測量而釐定,則是相對較精確且穩定的「實」線,夥同回歸線,如果依據太陽光直射之與地球的角度而劃定,那麼,當然是不斷變動性的一條「虛」線。
偏偏人們喜歡在永世流動、變動的地表(可別忘了,整個地殼一直在走動著,從來沒有「不動如山」這種事實),設置一些地標、硬體、銘誌,當然有其意義與作用,權充教育、教化、告知、資訊、政令宣導……,例如西元前250~240年代的古印度阿育王石柱等。此中,赤道線、回歸線的地標可以說是很單純或客觀的銘記。
阿育王石柱近照。
|
仿阿育王石柱。
|
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統治下的1908年,台灣縱貫鐵路通車,在水上鐵道旁設置了全球第一座北回歸線地標。
|
很有意思的是,台灣是全世界最早設置北回歸線的標誌區,在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統治下,1908年台灣縱貫鐵路完工。為慶祝這項劃時代建設的記念之一,便是選在水上地區,縱貫鐵路西側處,仔細測量、計算後,設置第一代的北回歸線地標,當年訂定為北緯23度27分4秒51;東經120度24分46秒5,之後還增設北回歸線火車站。
1921年原址改建,到1942年則是第5代新建,而1923年新建第3代時,立碑處往西移動了約50公尺,從鐵道旁遷移到縱貫公路的東側。
第一代(最遠處)至第四代北回歸線的標誌排列(2014.10.3;水上)。
|
第一代北回歸線標誌臺,上書北緯23度27分4秒51;東經120度24分46秒5(2014.10.3;水上)。
|
第二代標誌(2014.10.3;水上)。
|
第三代標誌(2014.10.3;水上)。
|
第五代標誌(2014.10.3;水上)。
|
第六代太陽館(2014.10.3;水上)。
|
橫越縱貫公路上的北回歸線標示(2014.10.3;水上)。
|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或回歸線的現象,也可以由觀日出來詮釋(2011.4.16;對高岳解說牌)。
|
1995年,在標誌東側大興土木,蓋了一座「北回歸線太陽館」,整個硬體驟然飆大。1998年6月19日則「窺陽台」落成,趕在該年夏至,供民眾觀看正午時分「影子不見了」,或太陽直照天頂距下的「正圓光影」。此即「立竿不見影」。
而東部的標誌設立年代較晚,1933年日本人在瑞穗火車站西側,北緯23度27分4秒51處,建置地標。1981年則因東線鐵路拓寬,被拆除,改於舞鶴台地重新樹建。
2004年6月21日,嘉義市博愛路與世賢路口,新設立的6座小型北回歸線「標誌群」落成,號稱「全球第10處」興建的地標,因為專家們計算,西元1788年是北回歸線通過博愛路與世賢路口北端附近,因而在此處立標。
說來有趣或無聊,目前北回歸線每年大約以14公尺餘向南移動,台灣還可增建數十、百、千、萬座地標,乾脆設置一周期約4萬年,從高屏到台中的「北回歸線連續變遷擺盪線」?!真令人哭笑不得。
北回歸線近110年的台灣故事,網上多得很,包括1947年228之後,3月5日,台灣人民軍在北回歸線的陣地上,被中國國民黨軍打死傷3百餘人,口訪記載,有人將屍體收埋在北回歸線標誌兩側的水溝4、50具。3月9日,國民黨軍空降水上機場屠殺,3月11日更大肆屠殺;3月18及23日,在嘉義火車站前槍決12名台灣菁英;3月25日,屠殺包括畫家陳澄波前輩等4位參議員。
而台灣最早被西方人提及相關於北回歸線者,殆為1554年葡萄牙人繪製的世界地圖;1624年,荷蘭人測繪台灣地圖,也強調北回歸線;1648年世界地圖中已明載北回歸線穿過嘉義(諸羅山)。
這些,大抵是人的尺度看地標。
我要談台灣南部的生態系,先引地球的永恆性變遷為背景,提醒目前已知的自然變數真的是「有常的無常」,卻比不上「人禍」之改變劇烈!2006年我公佈調查研究台灣海岸的結論系列之一:台灣在暖化的30年來,一些海岸指標物種族群,向北遷徙30–80公里!相較於北回歸線每年南移14公尺,則目前暖化現象反南移的劇烈程度,約達71–190倍?!
我警告的台灣生界劇變已經過了十年,全國迄今無人在意?40餘年來,從山林生界及環境變遷,乃至社會典範瓦解及價值觀劇變,我幾乎夜以繼日的書寫呼籲,完全無效?!難免自嘲我是寫給後代子孫看的?!
我不是「先知」,而是生界具體反應的後果呈現之後,我才後知後覺。
§ 赤道地標之一
2009年2月8日,我從印尼蘇門答臘的片丹‧西笛蒲昂(Padang Sidempuan)前往熱泉森林公園(Hot Spring Rimbo Panti),確認熱帶雨林的茄苳/白榕林型,接著沿公路跨越赤道地標,夜宿舞起‧聽記(Bukittinggi)。
「赤道線」上,公路牌樓書寫著:你正穿越赤道線!我們停車拍攝赤道的一些地標。其中,較引人注意的是地面上的白漆線,讓人一站,左右腳分別「踏在南北各半球上」!當然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感覺,來自文化的形塑,算是由「理解」進入眼見為真的「瞭解」,卻又感受不出「真實性」,畢竟史學家湯因比的一句話最貼切:「地球上每一點都是中心」,道出「人本」的「我思、我在、我中心」,卻是難以捉摸,也很難抓得住的塵相。
我當然從俗,跟小孩子一樣,踏在「赤道線」上,跳左跳右進出兩大「半球」。
我在印尼勘調熱帶雨林的印象,其與台灣低海拔乃至海岸等,所謂熱帶圈的最大形相差異,在於台灣誠屬於季風盛行區的林型,而熱帶雨林林木的筆直通天最為醒目。
地球上直接以「赤道」來命名國家的,就是厄瓜多爾(Equator的西班牙文)。
而台灣到底有沒有熱帶雨林,我將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