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楠溪組曲》4/6~ 台灣是時空演化最佳的百老匯


陳玉峯
§ 台灣是時空演化最佳的百老匯
選定植株進行長年的物候登錄,正可檢視氣候及天氣劇變下,沒有週期性的模式,探討不同個體的差異,提供天演操刀機制的直接證據。

塔塔加鞍部是玉山山脈從主峰、西峰、前峰的東西向主稜,銜接大竹山、鹿林山、自忠山到阿里山山脈等,台灣高山系與中海拔山系的不同地質、地體區的大凹鞍,它是兩大山系擠壓、傾軋的脆弱敏感區,更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大嶺,其北為沙里仙溪、其南即楠梓仙溪(荖濃溪、旗山溪的上游源頭)。過往,我依據物種分佈的界限,認定塔塔加鞍部是台灣生界之南部與中部的分界處。塔塔加以南正式進入南部地區;同時,塔塔加鞍部及楠溪林道是從鐵杉林帶過渡到檜木林帶、檜木林帶(針闊葉混生林)過渡到上部闊葉林帶的空間或上下劇變區。氣候變遷的影響,洽可在此展現最猛烈的顯影,這也是當年我之所以選定闊葉林永久樣區的理由之一。
上部闊葉林的終極群落(2011.8.10;楠溪林道)

台灣一般高地的玉山杜鵑、森氏杜鵑等,與喜馬拉雅山的溫、寒地區同源,它們來到台灣以後,仍然遵循原有物候的軌道,每年新花芽形成於夏、秋之交,然後,在苞片庇護下過冬,且其開花機制得經由特定低溫與特定高溫來啟動,從而在隔年5~6月展花、結實。然而,楊舉例,中海拔的金毛杜鵑則不然。

塔塔加鞍部下方的金毛杜鵑,顯然是全台海拔分佈最高的族群,我認為它們是由低地往高山挺升的先鋒部隊,帶著低海拔終年生長的特徵,隨著地球暖化而上遷。楊敘述:不同於玉山、森氏杜鵑,金毛杜鵑的枝條萌長到一定程度即轉花芽開花,且終年都有新枝或後繼枝條長出,因而造成年內可開2~3次盛花期,事實上,可說是全年散見開花、結實。然而,北台陽明山、大屯山區的金毛杜鵑則回歸夏秋萌長花苞,隔年春花的基本模式,可見楠溪林道的族群,誠乃順應演化暨環境變遷的高度活躍群。不只如此,此地的金毛杜鵑大搞花際關係,同另種紅毛杜鵑雜交的頻率不可勝數,且雜交的後代,花色從粉紅、紫白到緒紅、暗紅,葉形橫跨兩親本之間,直是過動兒、躁進群,但更是今後天擇最被看好的候選者。

不僅是國內物種族群的歧異分化,台灣更是觀察國際跨海變異的好素材。楊近年來醉心的五加科植物,允稱為奇妙的一群物種。

五加科就全球分佈而論,乃熱帶至熱帶邊緣的元素,但像人蔘之盛產於韓國是例外之一。台灣的五加科植物大多可列入世界性的稀有行列,也就是分佈窄隘的生命。這科植物大多在冬天開花,相映其存在於沒有霜雪季的溫熱帶特徵。其中,最是特別的台灣特產屬植物即華蔘(Sinopanax formosana (Hay.) Li)

1908年台灣植物分類學泰斗早田文藏率先將華蔘命名為台灣特產種,1949年李惠林先生將之提升,命名了一個新屬Sinopanax,迄今僅只在台灣發現。如此的履歷已可見其端倪。全世界僅此一屬一種,顯然是「台獨」中的「超級台獨」,其祖先由冰河時期或間冰期來到台灣,經馴化、在地化、成新種,更進階為特有屬,張顯其最最貼近這片土地的性格與特質。

很具戲劇化的戲劇,華蔘於每年3~4月抽出花序却不開花。怪怪,春天不就是百花齊開嗎?華蔘的花苞生似怕熱,它保守、含蓄,簡直自閉,它虛渡繁囂的夏、秋,然後過冬,直到隔年2~3月,遲來的花容才告展顏。花後很快地果熟,却不膨大,維持乾癟模樣,但於3~4月已算果熟。因此,華蔘樹上尋常可見兩型花果序,一類色黑,是去年萌長的;另類色淡,是今年春發的花苞序。

楊強調,怪咖華蔘以花苞經夏秋而過冬,隔年春天才展放的獨特生理現象,全國僅此一種,或可視為全球氣候交界帶、台灣海拔生態交界帶(針闊葉交會帶)之指標型的生理模式。就花果期而言,近似但不同的植物,例如台灣赤楊秋天開花授粉之後,以雌蕊外貌過冬,隔年春後果實才進行發育,至秋季而成熟;另如松類,春花到隔年毬果成熟,得費時17~18個月;此外,台灣的殼斗科樹種多在春、夏間開花,花謝萎後,堅果却不肯長大,得俟隔年春季始告生長且秋熟。無論如何,以花苞過冬者,華蔘是唯一。

我想像華蔘的遠祖,先是從熱帶遷徙至溫帶喜馬拉雅山系,或更複雜的命運定根日本,適應了溫帶的起居作息。然後,約莫150萬年前或百多萬年以降,4次冰河期的其中一次,來到了台灣。隨後的冰河、間冰期,其族群亦跟隨植被帶作下、上的變動。老華蔘們謹守古訓,春末開花,但隨後的高溫不利於生長,故潛蟄夏眠,經冬天低溫的刺激,初春增溫的啟動,完成果熟的階段,如同溫帶移民殼斗科的常態。

不記得那一段滄海桑田或氣候急劇變遷,總之,就在老華蔘族群的盛花時期,出現了嗜食其花朵的昆蟲,幹掉了絕大多數花序,如此而長年以降,只有少數被嚇呆的花苞躲過浩劫,接下來的高溫季又不適合發育,以致於等到隔年初春才開花,而它們開花時,該等昆蟲尚未出現,由是,具有經過夏、冬花苞的植株才能傳遞後代(果實),終而形成今之華蔘。

反正所謂特徵,通常即演化成功的胎記,或失敗但無妨的疤痕。

我相信楊所進行的曠時物候記錄,在此氣候劇變的狀況下,又在時空重大過渡帶的楠溪林道作調查,必可發現台灣的深層歷史,以及今後流年命運的龐多玄機與奧秘。

       多年前我登錄植物物候,發現如山芙蓉等植物,一反開花順序,先從較高海拔開花,再朝低海拔點燃花期。相對於我過往對開花觀察的「常態」,例如樟樹,花海由南而北,海拔由低往高。目前,我們認為隨著地球暖化,植物上遷,山芙蓉的先頭部隊仰攻中、高海拔地區,但該等相對冷涼的邊界裏,山芙蓉得以開花結實的時程受限或縮短,故而急於在有限時段內完成生活史,從而海拔高者先開花。然而,這些解釋或猜測,很可能都是子虛烏有、胡說八道。確定的是,尚不完整的觀察與記錄底下,自然界的深意尚待探究。



 ~本文摘自《玉峯觀止》
 【……未完,閱讀 (下一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