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足跡】

 陳玉峯

 

大學時代拚命搜尋圖書館中相關於台灣植被、生態的文獻及各類型報告,且全數影印、編號、建卡,而隨時、隨緣研讀、吸收、析論,且輸入自己的幾套資料庫中。

前人有些區域或路線物種的採鑑報告,夥同自己近半個世紀各地的記錄或經驗,形成我對「變遷」的引證。

所謂的「學習」,許多時候真的是潛移默化而來。

日本人統治台灣初期,政府與民間人士拚命地想要全面瞭解台灣,他們展開了龐多的冒險與調查而無微不至,他們也成立了種種所謂的「同好會」,頗類似今日的群組;他們留下了諸多有意義的訊息,卻往往被忽視。

隨意舉例。

20世紀初,有位台灣總督府的公務人員新家鶴七郎,他在彰化地區採集了百餘種植物的標本,寄贈給早田文藏。早田氏一一鑑定後,將之發表為台灣彰化附近植物目錄,就只是近百種的名錄,今人看之,形同視而不見,然而,其隱含有意義的訊息:

1. 由其名錄分類群可知新家鶴氏是在彰化市至海邊所採集,連民家栽植者也不放過,其採集的立地主要是荒地、淡水的水濕地或水田等。

2. 1903年前後,彰化地區存有大安水蓑衣、光葉葡萄等稀有物種。

3. 現今荒地盛行的次生物種、外來入侵物種,例如大白花鬼針、紅毛草、長柄菊、野茼蒿、加拿大蓬、含羞草、白花霍香薊、槭葉牽牛等等,都沒有出現在1903年前後的登錄,邏輯上我們無法說沒登錄就是不存在,但是經由其他資訊,間接或直接都可以找些相關訊息評比、聯結、討論等。

4. 彰化地區1903年存有皺葉酸模,而如1928年出版的,佐佐木舜一的台灣植物名彙記載它是中、北及東部的平地物種,而我在1981年首度調查阿里山區時,它已存在,但不像1990年代以降的猛爆式發生。因此,或可推演皺葉酸模在20世紀之前是平地次生草本,1980年之前已有少數上遷至海拔2,100公尺或以上,1990年代以降繁盛於阿里山區海拔2,200公尺上下荒地。這也是暖化上遷的小細節或例證之一。

5. 彰化地區植有來自中國的福州杉(杉木),可推測13501850年的小冰河時期,來自中國沿海的華人移民在平地種植福州杉,1850年之後增溫,而福州杉漸漸不適合在台灣平地種植而式微,20世紀以降,被本土的杉木,特別是梅山彭家所推廣的「大點雨杉」(巒大杉的阿里山區品系)所取代。

6. 其他(略)。

早田文藏1903年的這小篇名錄是台灣早期的地區Flora建立的初步;1928年佐佐木舜一編輯的是當時全台灣植物的名錄,他們做著如同佛教所謂的「一心稱名,有形、無形中也影響了我生涯。此間,有個幽微的內在關係,當研究朝向生命與生命、屬靈面向的探索,便成為信仰式的橋樑;當研究走向功利,就不要說了。反正到處都有如是嘴臉與唯物式的屠殺。

書香不是泛黃破損的紙張,只是一類精神。

 

早田文藏1903年發表在「植物學雜誌的彰化植物錄。

 

佐佐木舜一1928年的台灣植物名彙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七十授課】

陳玉峯(2022.11.5

 

 

法師來訊問:「第一堂課是否有學員各自回家之後的作業?」

我回:「我上課上的是,不注重外在要求,沒有作業。」

其實「作業」上窮碧落下黃泉,多到無法、無能要求,而我長年在大學授課,深知契機、契理、契心的學生百千難得其一,我還是一貫一輩子的教育方式,如同曾經我的老師林教授,有次在他傾囊一課之後告訴我的一句話:「陳玉峯啊!這樣的課我不講給你聽要講給誰聽啊!」而我即便更慘,七十歲了,似乎還沒半個人可聽?幸運的是山川諸靈長年傾聽,而且,我每有全力撰寫的氣派之作完成後,自己了然自然生界相應,而當下已了。

一個人的心若可啟動,而且是覺知性的發心,則不只是「千萬人吾往矣」,更是畢生不改其志、九死無悔。

 

 

必須說明者,我歷來每次上課前大多充分準備,但臨場時卻頻常「改弦易轍」,辛辛苦苦的準備卻多半講不出來,能說的只多是所謂的「客觀知識」,而「客觀知識」在台灣生態的面向,我認為重要的,經常是我個人一輩子相對獨到的見解,大多不適合於初學者,因而每每在現場氛圍感知聽者接受不了精義,或接收到的只限於初步「理解」,卻不可能知其所以然之際,我就立時中止,因此,我上課經常或頻繁停留在ABC的階段,自己也會厭倦上課。

之所以如此,原因如下:

1. 課堂上聽眾得以吸收者,比較好的狀況是「理解」,至於「瞭解、悟解、靈解」的層次一般不大可能發生。

2. 除了數理公式存有真假、對錯而在明確時空範疇顛撲不破(或為真理)之外,其他的,人類語言(第六識思維、感受、經驗知識記憶海)能表達或溝通的,都非真理,只是有限、充滿漏洞的,傾向式的敘述,總是掛一漏萬,只要用「否證法立即顛覆。

3. 因為尋常語言、文字存在(上2)如上問題,除了數學公式之類的之外,我無能講出正確而面面俱到的內容,只會引起誤解、彼此誤解的東西,相當於佛法所謂「無漏」、「無盡辯才門」皆透徹的境界我無法。我們在作「精準的」表達之際,同時呈現了我們表達時的自我設限。我每講一段話,同時自行否證即出現。

4. 根本要項之一,人的心識海或所謂「自我」每分秒瞬息萬變,準備上課教材時,只在準備、思維或系統化思維那時的思維如此,時過境遷,授課時因應多元心智,所有內涵(除了公式之外)必然為不同情境,主、客觀皆然,是當下的沒有當下(每一意識示現的當下已成過去),此一無窮快速的變遷,複雜到無以復加背後的意識本體,才是我想啟發的「心」。

5. 核心問題,也是本文想要試著指出者,實乃我在自然界中的理性思維、全境聯結,正與現今舖天蓋地的教育系統不同、背離,以下稍加說明。

 

 

我在大學、研究所時期所接受的訓練,是冷酷的客觀、純理性、邏輯的思維要求,即使大家心知肚明人性太過複雜而變異,但至少必須在形式、格式、表達方式如此,這方面在西方有其堅實的23千年的傳統硬底,至少從泰利斯(公元前624546年)以降的根基,經由哥白尼(公元14731543年)打破地球中心論、近代大學的興起、科學主義的發展,於是牢不可破的思維典範形成:科學或現實世界、現象必須是純客觀的,人類與世界、宇宙、萬象的認知不可帶有主觀性,因此,人們體會、感受與環境或客觀事實之間原本的聯結被迫切割、分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們與生俱來的,除了思維、大腦系統之所謂理性、邏輯、秩序之類的智能之外,其實從肌肉、皮膚、五官等感覺器官、組織等等,多少都具有不等程度的「智能」,並不是說人的思考(維)僅限於腦神經暨其連鎖的組織而已,可別忘了,任何人都是從一個細胞受精卵分裂增生分化、分工合作而來,而且,藉由層層套疊、往上層級發展的任何層級都會產生衍出性特質(emergent properties),大腦思維的能力,正是個人發展完滿、整體性的「衍出性能力」的一部分,而全副身心所有衍出性的智能的整體不可切割,可說是人的意識本體或靈魂,它是「所有」;它的訊息與反應來自全副身心之與環境、宇宙的交互作用、感應、迴饋、諧調、蛻變與演化,而朝向終極究竟處前進,太過短淺的堅持或主張叫「主義」;偏頗執著的貫徹叫「獨裁與災難」;很是膚淺或智能因緣不足的是「迷信」,等等。

理性主義、科學大纛盛行以降,人類全方位、全境之與萬象聯結的天賦智能逐一分離、切割、萎縮,認知的智能愈來愈窄化,動、植物、岩石、泥土、山川萬物萬象是無生機、無意識、無言的、無聯結的被動、被支配的物質,同時,自身的全境智能、宇宙接收器關閉,所謂的意義、意識、智能只不過是大腦迴路所創造,另一方面,誤解了人的主體性,將「主體性」形塑成為瞬息萬變、永遠不可逆料的妄相自我,從「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走到現今的徹底虛無「元宇宙」觀落陰。

 

 


具備同萬象聯結的智能,才可能產生主體性的覺悟。

殘破的主體性只是扭曲的自我;陰屍大道上流行著現世文明。

儘管西方科學哲學在20世紀已進行了深度的反思,且明確戮破科學(特別是科技)在各面向的問題,但科學結合資本主義、民主漏洞所締造的價值體系暨其無遠弗屆的教育滲透,迫使微弱的反思傾向於盲目的樂觀,或只能向呼吸作無用的抗衡,更且在東方,結合23千年獨裁帝制的復辟,已然蛻變成為集體的惡魔。

我視覺知教育暨正向宗教為人性最後的救贖。

我也明白,從周金剛燒盡青龍疏鈔到棒打天下衲子,乃至無心無事,也不如何。

已書寫的,不在課堂上贅述;能說的,不如一片落葉;靈鷲山上天涼好個秋!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2022】

 陳玉峯

 

 

截至1023日完成兩大份報告之後,2426日我右耳劇痛、工作及昏睡,突然想要提前回顧2022年我「用功」的狀況。通常每年年底自己會檢討年內工作與前瞻,今年則提前。除了特殊狀況之外,我一生始終「勞碌」不堪。

不管說是勞碌命、性格使然、什麼使命感等等,較貼切的是,我如同呼與吸的節奏,做著無止息的本然或該然,只是生命的本質之一。

2022年完成的要項:

一、台東達仁櫟林調查報告

相關野外調查16天;111日期中報告;總報告約450頁,613日期末報告;附帶於929日前往林務局簡報,強調保護區之國際地位;此報告另由潘富俊教授於91日凌晨,在國際殼斗科學會論壇發表。

二、唯我玉山上、中、下冊出版與演講

12月完校全書,3月出版;為此專書演講高雄、宜蘭及新北市,自35日至814日合計8場次。感謝愛智圖書公司、雪綿等人!

三、林鐵沿線調查與植栽地景規劃案

20211227日首勘,至20221012日全報告完成,約580頁;野調實際工作天15,拍攝照片約1萬張,全力撰稿4個月。

四、靈鷲山生態教材編撰、上課

全年內(10月底止),上課等約5天次;參加觀音論壇發表論文;編撰教材書2冊,合計約千頁。

五、受訪、演講、審查

接受美國之音、時代力量、林業史誌、保育等各類訪談共計10次;至各機構、大學、社大、NGO等演講11場次;審查農委會案等2件。

六、台灣生態學會、零星撰文、雜務

學會開會及雜務等,我使力不多;零星撰文230篇;8月下旬至927日,為張羅17年前募款未交代事宜,歸還鉅款而歸零,頗有空靈感。

感謝、感恩助理們的辛勞,我一切的成果,都是你們的付出!我該休息。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輕重】

陳玉峯

 

   

顯月法師Line來訊:

「老師,有颱風,開車方便嗎?還是上課後山上住一晚再回去?」

法師擔心地提醒。

我回:「看狀況」

我驅車北上,愈北移,像髒抹布的層雲愈是舖天蓋地,然後間歇陣雨到傾盆,伴隨著陣風也斷續潑辣。聽說颱風名「泥砂

行車中法師再來訊:「好像減輕了

我腦海中意象伴隨雨霧紛飛,層層疊疊,遂回:

「無輕不重,重亦輕

法師加了一句:「在無相的空間裡妙轉

我給他按了一個「兔兔讚」的圖案。法師瞭解我在說什麼。

一輩子上山不喜歡看天氣預報,我喜歡全境的地景。烈日大晴、暴風雨、雲霧瀰漫、地變浩劫、24小時任何音聲光影,從來是生命美妙的唯一際遇。

不可忍受之輕?之重?沒事。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代序《非關政治˙替動物發聲》】

陳玉峯(生態教授;成大台文系主任退休)

 

不久前王小棣導演與我連袂受訪拙作綠島金夢改編成綠島金魂連續劇的故事,王老師說:

「……連續劇是大有影響力的,我該思考的是什麼是台灣比較重要的議題?,我相信我是個社會主義者,每做一部連續劇,就是做一個社會運動!……」

王導演的話語還在燙燒的時分,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就捎來了他的新書非關政治˙替動物發聲,囑咐我書寫個小序,而他的前引就提到影響他人生轉折的「大戲,正是王小棣導演2003年的電視劇赴宴,他受到男主角信念與行動的啟發,從而有了生涯的陽光三疊、生界因緣,乃至從政等,很戲劇性的發展,而即將進入另一番高潮。

因為赴宴,于凱真切、熱誠地趕赴了21世紀屬於他的台灣喬段,細膩地反思,流暢地吐露了野動、生界之與台灣年輕世代開放心胸的糾纏與天問,間接或側寫了一個浪漫人性,承接台灣自然與人文史上,正在轉折與蛻變的平實弔詭與暗流洶湧。我看著于凱可愛的受、想、行、識,我知道他從赴宴的觀眾,已然穩穩地成為自己的導演,而于凱這一世代,正是台灣告別欠缺自然情操、斷絕土地聯結與倫理的過往,昂首世界台灣的新創,我更相信,于凱歷經母親母土、天精地靈的薰陶之後,勇猛地投入人性競技場的難行道,許給台灣新文化的未來。

雖然書名楬櫫「非關政治,我還是要強調「環保就是最先進的政治,從人本中心拓展到生態中心的菩薩道,毫無疑問,于凱是「時代的力量,我愉悅地推薦好看的本書,也替王導演慶賀成功的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