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11月11日11時11分】

陳玉峯


台文系隊系館前集結(2017.11.11)。

成功大學校慶那天,我請系辦協助大一生、系友會,在繞場時表演的主題是「多元文化,無限生機」。學生們自行分組,有台灣水牛本土隊、客家油傘姑娘隊、新住民越南隊、系友小精靈隊等,親切可愛且細膩。他們費心、用心但靦腆、含蓄,而我暗自另想看見格局、氣勢、遠見或恢宏,顯然只是自己的「霸道」,因為過往三十餘年,我很不以為然的台灣傳媒,24小時鋪天蓋地傳播「吃喝玩樂,腥羶下流」的氛圍早已無孔不入,時代如此,權勢者、金錢社會各流人等早已不堪聞問,學生們的無邪純真樸素業已難能可貴,我的「奢望」未免不近人情,當然我沒流露。


台文系大一生正在準備表演道具(2017.11.11)。

台灣水牛本土組(2017.11.11)。

客家油傘組2017.11.11)。

新住民越南組2017.11.11)。

系友小精靈組2017.11.11)。

繞場2017.11.11)。

台文系原本的體質業已發展成陰柔纖細,但演化每一點都可以是新局的創發。去年我委請設計製作的兩款(陰陽二元)羅馬旗,以及橫條旗,學生們不愛用,因為他們的心思花在自行製作的剪紙,他們體會不出從整個操場的全景下,沒人看得見他們手上的「道具」。再薄的一本書沒有逐字唸、逐句逐段或全文檢視,沒人知道內容。相對範疇的場域,主、客觀與全觀的視野天差地別,遑論從空中、太空俯瞰,還有上帝之眼。
弱小的蜥蜴常藉助蓬鬆暴張的肢體語言,以及五顏六色的警示,嚇退某些敵害,有時管用,有時沒轍。「多元」代表可以接受更大環境變異的汰擇,不是是非對錯;過往的成功條件,頻常是往後致命的敗筆,而上帝永遠保留無限多道的天窗,就看誰奮力一提,活出另外一口氣。
到了司令台前,由阿珊、阿晴兩位小精靈表演。兩位小可愛的身手敏捷了得,瞬時攫住銀幕上的聚焦,偌大的運動場只剩下彩衣飛舞的兩小點。事後,文學院長、幾位友系系主任對我說:台文系今年出奇招,何況小朋友很討喜!
「多元」另一面向代表不用比較或計較,以最大的缺陷可以創造最炫的賣點。我一方面強調一致性的「軍威」,一方面放縱焓與熵的無限亂度,二元、聖俗從來極端對立,卻同一而無差別。
無意解釋「矛盾的統合」,本來無矛也無盾,無統也無合。分別心一出,萬象萬法生,此即生滅法,無須語言、自成妄相而五彩繽紛!意義是一條條繩索、一幅幅框框,沒人框限你,但有無窮的自我綁架,怨不得別人。
既是「多元」,系館前我集合隊伍,跟大家說:雖然學校有所謂的進場獎比賽,一、二名有獎金,但我不喜歡比較、計較,只要大家快樂就好,在我心目中大家都是第一名,唯一的一名,我自給獎金。
大會結束後,我要大家自由跟我到外文系,慶祝該系創系60週年,因為誰人能有第二個六十週年慶?看到從第一屆到如今的新生,道盡流年無人解!我鼓勵台文系的學生多多與不同學科人交流、溝通。如今的大學生,已徹底屬於手機兒童長大的,過慣了虛擬實境,最不善於與真人實事溝通,或恣意在自閉的場域,而在真實世界中往往挫折連連,因而憂鬱、沮喪、躁鬱、逃避者,比例偏太高!


成大外文系60週年大慶合影(2017.11.11)。

我拍攝著一些畫面,留或不留無可留存的影像,反正手機文化如此,也隨手PoFB一兩則。隔了一天,有位眼尖的臉友留言:
「哇塞!老師Po文的時間是11111111分,用算的也沒這麼準的啦!喝采這一切!」
古人深思冥想,深知每一瞬息都是人心與時間軸、立體空間軸(3D)交會的一個節點,簡化為編織的結點來象徵。當人心察覺某個結點,已成過去,所以我說沒有「當下」,所有的當下都是過去式!有「結點」而無「結語」!

     
平面結點。

空間結點。

我讚嘆印度古人「發明」了座標原點「0」,直到1920世紀,才有較多人明白「聖與俗」的概念源此而來!然而太多人沉迷在如此戲法,楬櫫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一直想從宇宙榨出他的定律,直到後來也不得不相信上帝也會丟骰子。其實,偶然、巧合、意外、機率等等,只不過也是另類的結點,端視原點與座標軸的界定。人心的維次無窮,還可穿梭空間維次,而時空是互換的,人心呢?
「多元」誠乃妄相,如果只看表相與亂相。看不出多元的本質,也乏深層的信仰及智慧,台灣歷史的覆轍即將到來,台灣人不僅連怎麼死的都搞不清楚,死了當然更不知道!


人心維次?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講完了!】

陳玉峯
筆者一生行事,如血桐揮灑的生命圖像。

應邀到都市鬧區演講,事前我探詢停車處等。好不容易在擁塞車道邊找到演講地點。他們告訴我繞到「後面」去停。
我繞了一圈,找不到泊車處。
我要來講「台灣禪」。突然萌生一念,接洽的人氛圍不對,碰面了感覺也不對,事前也沒交代清楚,又找不到停車位。禪嘛?我已經「講完了」,就打道回府了。
電話響起:「找到停車位沒?」
我答:「沒有,我回去了,不講了。」
對方「喔!」一聲。
隔不久,電話再響:「你可以到○○路口那邊去停!」
我答:「不講了!我回家了!」
對方一樣「喔!」一聲。
我掛電話。關機。把他從FB上刪除。
車到西螺休息站,打開FB,有臉友留訊:
「主辦單位宣佈您臨時有事,演講取消!」
主辦單位選擇我不喜歡的古老的「謊言」,他們為什麼不說「事實」?
我腦海早就閃過幾十種可能,他們卻選擇「逃避」,扯個謊搪塞過去,我不講的理由更充分。我期待種種辯證與反思,年輕人卻不願意「面對」!
生平前此有兩次「不講」,都是因為主辦單位只是申請經費應付了事,態度不值得我敘述。也有幾次我「受騙」,到了現場說「沒有演講」!曾經有二或三次,打著「台灣」名義,騙我去演講,主辦人吹噓他多厲害,為台灣做了多少事,然後募款、賣他店的東西,包括我寫的書。那傢伙聽說也是「有名的人」,住台北,姓葉。而事前完全沒說沒有演講費、沒有交通費,就連一杯水也不肯為我準備。
我一生不知講了幾千、幾百場,許多場次不但不收費,還捐款。有的場次捐出龐大的金額,還是借貸來捐獻,因為那些人或單位需要被鼓舞、被肯定,而他們是真正的付出者。

長年經驗教我要做什麼事,就是打從心底歡喜甘願。不管如何,一旦自我承諾,當下淋漓盡致,我是以生命在講課的。而契機不合,掉頭就走,不必事後五四三。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搶救西南半壁的天兵天將(6) ──策略備忘錄】

陳玉峯
~全國最大的舉債沒有統計數字,它正在腐蝕台灣很快到來的未來。
台灣的經濟部再不革命,必然害死台灣!~
馬頭山即將面臨黑白對決的命運,懇請國人關注(吳明憲 攝)。

公視柯金源導演傳給我看了二部反馬頭山垃圾掩埋場的報導或紀錄片。有段高雄市副市長對著鏡頭,理直氣壯地宣稱他們是「依法辦理」;「你們該找的是環評會,不是市政府……(之類的)」,那種嘴臉跟數十年前官僚處理「民怨」如出一轍。觀微知著,台灣數十年的民主運動,完全印證我們提醒了幾十年的尼采警語:「任何人跟怪獸戰鬥,最該提防的是,自己也變成怪獸……」!
***      ***      ***
中部的一位基層民代,辛酸幽幽地對我說:
「卡早老民進黨或黨外時代,他們是真正為台灣打拚。他們有理想、有理念、有目標、有付出,精神真正好!如今民進黨是為選舉在使用的,穿上西裝、皮鞋,就不知道怎麼工作啊!卡早穿草鞋的,大家拚甲袂死喔!……」。
***      ***      ***
我檢視著馬頭山自救會提供的,包括開發單位的環境影響說明書、自救會花鉅資探鑽岩心的分析報告等六份資料,真的如同高市副市長所言,正、反雙方拚著局部專業「仙拚仙」,依環評法規作起殊死巷戰時,我心愀然,曾幾何時,人民行使公義戰鬥的戰場,已然陷入「科技較勁」不成比例的泥淖,反而忽略了結構之惡,以及常識即可判斷的經驗世界?!
自救會投入種種環評研究調查報告。

另一方面,環評就環評,為什麼近年來又興起了所謂的「政策環評」,如此弔詭的環評反環評?再者,環境司法大戰也方興未艾,所謂的「國土計畫」行政命令,更挾帶著許多很可能是毀滅國土的鬆綁,環保署也自廢武功地附和,凡此林林總總若要細論,少有人有耐心、有經驗、有充分全觀而可以置喙,而基本環境人權已然淪落到抽象的大混戰,統治者正可混水摸魚、暗渡陳倉!
我不想寫些讓一般人掉入無底黑洞的論述,針對馬頭山案例,僅摘要若干連鎖議題,並稍加勾勒若干策略備忘。
其一,請看清一些事實、現象及相關議題:
1.質能不滅,現代文明的代價就是地球短時程無能分解的龐雜毒汙廢棄物。20世紀兩大外來政權之犧牲台灣,成就其台灣境外的政治目的,是台灣無能永續發展的歷史結構性成因。後來雖然經過民主轉型、主體意識覺醒,但以人性弱點及政客短視的現實性,環境及世代正義議題在政治染缸中或價值系統中,從來不成比例,更常只是工具性的使用之一,弱勢時候拿來虛幌,獲致相對權勢時隨手拋棄。
相對的,普通百姓在環境氛圍薄弱、生活現實的耳濡目染之下,對於生態環保這等不是立即性的因果關係的「遠距價值」,更難為之付出,或削減己利。生態環境公義便在如此「加減乘除」的利益算計下,只成了剩餘價值下的碎屑、雞肋,包括「最龐大」的宗教團體,也只是將「環保議題」拿來當工具使用而已。
環境生態議題是現今文明的永世困境,是世代人價值觀、生活型、全方位政治的大命題。環境運動是政治運動、文化暨價值改造運動、生活永續翻轉運動,時下所有運動都屬早已失掉機先的亡羊補牢,只讓惡化速率稍稍緩降或擱置,而非解決問題!
2.當我略加檢視後,我認為現今國土計畫應予擱置從頭來!我只能假設該「計畫」是由一些很好的、很辛苦的事務官或基層公職,加上也許幾個別具用心或包藏窩心的關鍵性事務官,碰上沒大腦、乏智慧、膚淺或短暫政治近利的政務官,聯手打造出來的。不但沒有要解決世代問題、過往遺禍國土的問題,反而落井下石,以完遂特定利益政商系統的今後發展。
摧毀國土計畫?

為正本清源,為政者必須瞭解,歷來國家最大的舉債沒有數據,而是透支具遺害世代未來財的環境問題!過往幾乎所有重大的能源、經濟發展政策,完全不計社會成本及世代成本,例如核電故意漏計核廢的處理、山坡地及森林開發只算農林收入、水庫開發從不為下一代水資源使用而考量、事業毒汙不解決海陸空公眾及世代的代價……!
結構根源問題首在經濟部必須大刀闊斧,進行體制及腦袋的大革命,讓EconomyEcology兩大家融合為本來的「一家」!經濟部再不革命,必然害死今後世代、害死台灣!經濟部不僅不經濟,更非常不「衛生」!
而「前瞻」計畫的前提是:解決歷來堆積龐大且不斷依不等級數滾大的環境債務,國家每年度預算至少應撥出13成,用來處理過往經建發展及今後文明代價,同時建立新永續發展國家真正前瞻的環境產業,終止債留子孫的惡業!
3.事業廢棄物的社會及世代成本過往從未恰當的估算與規劃,長期姑息下來,發展成為部分合法化(例如爐渣)之充塞公共建設,毒汙全國陸海域及海岸;部分則讓國家六大民營掩埋場(乙級)賺進「不義」之財,毒害環境,且不斷要增設掩埋場。近十餘年來,掩埋場都指向西南半壁,例如永揚案、歐欣之於龍崎、富駿之於馬頭山等系列案例,根本原因之一,西南半壁的惡地形泥岩地層自古被視為不良土地,完全忽視其在台灣自然史、演化史的重要地位,百年來也無人注意到其在台灣生態系的內涵,造成台灣生態保育失落的環節。
我再度呼籲當局,以「前瞻計畫」龐大預算撥出小小經費,針對台灣西南部泥岩地層、地形、動植物生態、人文史蹟、國家安全、氣候變遷下各面向的相關議題、法規、經建產業、區域計畫等等,全面調查、規劃百年思維,設置各級保護(育)區、景觀區、產業發展、觀光,以及全方位國土終極計畫,而最最重要者,泥岩生態保護區必須設定多個,包括連結的生態廊道一併妥善規劃,動員中央與地方、基層鄉鎮與學界,一舉還給泥岩地層百年公道之。
4.馬頭山區依我勘查生態的內涵,以及資料分析,其乃旗山以西,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景觀,深具在地傳統文化,以及心理上的象徵地標;山區生態特色例如:刺竹原生林之地文盛相生態系;珍稀或瀕危植物如大葉捕魚木、羞禮花、澤瀉蕨、岩生秋海棠等等,只要再詳加調查,很可能有新發現;動物方面,我懷疑梅花鹿的族群,有可能是長期被視為已滅絕,但卻孑遺最後族群在此山區者,宜加以DNA等探究。如果可證實並非放養所逸出者,則此一發現,必成為國際保育的大事件而非同凡響!而蟹類如西南部珍稀種的厚圓澤蟹,乃至諸多昆蟲等,只要詳加跨年調查,必定會有驚人的重大發現,畢竟這是被遺漏的天演奇蹟地區。
馬頭山原生植物的台灣海桐(2017.11.5)。

5.泥岩地層最不該被劃設為毒汙廢棄物的永久或長期掩埋場,此面向「反馬頭山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投注以最大心力及經費,進行岩心鑽探、地下水位及水量鑽井調查、斷層及地層錯動的事實及潛存危機、地層滲漏與崩蝕、地質露頭的全面調查,以及針對開發單位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的「抓包」等等,在在證明此一地體一旦被設置掩埋場,必然造成整體地景、地貌、地理風水的徹底破壞,很可能掩埋場因地層錯動、抬升而潰決,更且以地下水源的充沛,在豪大雨或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毒汙水將逸出而污染二仁溪,等等諸多預警。
其實光憑觀察常識、百餘年來在地人的經驗等,再怎麼愚蠢的人也看得出地表、地層的快速蝕解與易移。2017115日,高淑慧、黃松宏、吳美娥、吳明憲、黃惠敏、楊國禎、一位攝影師與我的現勘,在掩埋場預定地的尾端,二仁溪上游谷頭地,之與年餘前的地貌,業已幡然改變,新形成一長條形水池,旁側崩蝕土堆的角度,明確標示其乃新塌崩的小型堰塞。而沿途處處泥岩層龜裂,蝕解溝深度、寬度大小不一!在此等隨時高度變化的地形、地層設置水泥硬體,用以填置毒汙物質,無異海灘築屋,怎可能不會分崩離析而污染四溢?

新的崩蝕地佈堆泥岩土,而經水流沖蝕後,則以卵石留存(馬頭山溪溝;2017.11.5)。

新形成長條形的小堰塞池(馬頭山溪溝;2017.11.5)。

2017115日勘調所見,處處侵蝕溝(馬頭山區)。

任何環境說明書撰述者、環評委員同意開發者,皆該列名立碑誌記,以供事故發生或災變出現時,廣受世人「評斷是非」,以昭公信!
其二,反馬頭山掩埋場運動策略之我見:
1.      本案是當代在地不公義、世代環境不正義的類型,超越環境法規的爭議;本案是政治公義的議題,抗爭訴求宜指向總統府、行政院,要求政府斥資買下業主地,劃歸國有財產局。
2.      馬頭山區應由公權單位在土地國有之後,劃設刺竹天然林生態保護區,留下西南半壁一處生態保育據點,確保二仁溪水源谷頭的健全,安定旗山地理民心。
3.      自救會理該秉持埋鍋造飯、長期駐守之決心,串聯全國公義團體或專業人士,發動種種策略性戰術,依政治性解決為方針。
反馬頭山掩埋場自救會駐守站(2017.11.5)。

4.      自救會應由抗爭運動中,打造新社區文化,培育、教育在地人文暨自然知識系統,強化自然情操暨土地倫理。鄰近中、小學教育人員更宜研訂在地課程,奠定主體意識與鄉土情懷,發展環境教育的世紀遠景。而文史研究、在地創發,一併自由發展。

(具體細部戰術,不宜在此陳述)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搶救西南半壁的天兵天將(5) ──刺竹思想起(刺竹文化論)】

陳玉峯
§ 台灣傳統的心音
我的故鄉是觀音媽祖婆反清大本營之一的北港鎮,而父親的老家位於北港鎮郊,地名就叫「竹圍仔」。
如其地名,陳家公廳的後方,長滿我生平僅見,最高聳蔽天的,巨大的刺竹叢。許是童年影像的加乘,總之我腦海中烙印的,世界上「最高大」的竹叢。
然而,再怎麼高大頂多遮蔽半邊天,隨著距離可以是寸點大,足以入夢的,充其量是竹葉影幢幢晃盪,遠遠不如數不清形形色色、淒厲怪異的長短竹號!身為台灣鄉野草莽的任何人,恐怕生前、死後都永遠的魔音穿腦、驚心動魄、魂顛靈抖!
我無意舞文弄墨、多事呻吟,我只是不相信有誰,不被刺竹的磨牙聲所震撼,特別是東北季風起飆的暗夜,居家周圍刺竹叢的交響絕唱,世界上沒有任何樂器或音聲,奏得出尾音似斷欲裂入無之後,無窮想像的轟然天崩地沉之感,而實際上什麼也沒發生。
人類五感六識(也有人加上幽微的兩識,故說八識田中,事實上常人能感知者六識而已,其他兩識多不可言說!)其實可以交互影響、連鎖迸發為綜合意象,我在自然野地頻常察覺此等流轉、合成或蛻變,例如數大的視覺,很容易轉化為內在的聽覺,等等。
我認為傳統農業時代的台灣人,內在心音中,很大的成分來自刺竹的地文暨生文文化。這是入定感悟的形上體驗,我無能以指月禪胡說八道,但因目前我到馬頭山勘查,此地的氛圍勾起我深埋潛意識中,童年意象的胎記,教我猛然契機。
非邏輯或理性語言,我相信台灣傳統草根的精神,就某一角度而言,殆即刺竹文化:剛直有節、謙沖中空(台灣文化本來就是隱性禪!),但每遇病變老死,交相摩擦,產生狀似受詛咒的淒厲音聲,而斷折傾軋,一團絮亂,呈現多元的亂相、亂相的多元,而我輩的天責,差不多就是直探本質,破解四百年的舊不幸。

馬頭山天然生的刺竹林(2017.11.5)。

§ 刺竹地理文化學
全球因應不同氣候地理區,發展出各自的極相生態系(climax的概念),古典西方生物地理學者歸納出各大類型終極的植被或生態帶,也因應局部環境因子的盛行,命名各類亞極相(subclimax),例如地文亞極相,台灣西南半壁年週期乾旱泥岩地的刺竹林即為一例。
由生態現象連結到人文,遂產生「地理決定論」的主張,且認為特定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特定的生活型或文化,該文化底層正是土地、自然資源的特徵。
然而華人文化卻與地理決定論對沖,具有強烈的自我文化中心觀,三十餘年前我名之為「文化決定論」。「文化決定論」否定台灣本土的主體性、主體意識,在台灣歷來六大政權的更替中,最強烈地排斥台灣的土地倫理與自然文化,造成今後生態災變與環境危機的結構性主因,但表面上都在高倡沒有自然實體的抽象自然文化。
此間的異數之一,就是刺竹文化。
因為刺竹是原住民在地生活型的要素,華人不僅沒有排斥,反而融入自己的生活型,甚至於將刺竹視同自身的外來文化,有點類似雅利安人結合印度本土的「業」及「輪迴觀」,形成婆羅門教及佛教。
就生態形相學(physiognomy)而言,刺竹的體型高大,突破台灣低地或西南部淺山、惡地的所有樹木,且以單叢聚落(地下莖合軸叢生所造成),組合成不等閉合程度的刺竹原始林。
§ 神秘的竹子開花
全球的竹子大約有65屬、1,200餘種,大多數的竹種必須間隔數年、數十年或百餘年才開花一次,許多種類迄今仍未有開花的記錄,然而,大多數的竹類開花後即行枯死。問題是同一叢的竹子,開花的竹稈死了,其他竹稈是否跟著死?
刺竹過往開花的記錄不多,也乏詳實的調查研究,似乎數十年才會開花一次,也因為罕見開花,而被民間視開花為異象,留下俚諺:
「刺竹開花,有人會衰!」
此次我在馬頭山區的觀察認為,無性繁殖拓展的大叢刺竹,開花、死亡的竹稈有集中的現象,但未開花的周圍竹稈依然存活,且可持續往四周發展新中軸叢生。如果經長期觀察,或開挖檢視地下莖的生長傾向,或可發現刺竹也是「會走路的樹」,而異地更新也說不定。

馬頭山刺竹叢中心部位開花後枯死,但周邊尚有活稈。然而,必須挖掘地下莖有無連體才能確定(2017.11.5)。

刺竹叢老稈枯死斷折,更新稈接替
(馬頭山;2017.11.5)。

§ 刺竹造林曾經的盛世
農業時代的台灣各地廣植刺竹,1942年日本當局統計,全台灣計有刺竹林5,561公頃,株(稈)數達21,331,072。台灣鼎革前後,全台各種竹林被大量濫伐。1947年(發生228事件的這一年)林產管理局統計全台所有竹林被伐除三分之二,但個別竹種並無明細(台銀金融研究室,1950162頁)。
1960年的調查顯示,全台刺竹林面積增加為8,011公頃。到了1966年前後,由於香蕉出口量激增,而刺竹提供編織香蕉籠之用,因而水漲船高,竹材價格高漲數倍,農民競相種植刺竹,面積擴增為大約1萬公頃(林維治,1967)。
之後,隨著香蕉王國的沒落,刺竹造林也不復往昔盛況。
民間種植刺竹係採地下莖分段播植,遺傳物質較為單調、一致,就保育角度而言,天然種子苗的變異才是演化的生機。

感恩台灣山林土地,讓我有機緣在一生植被研究調查的尾聲,發覺過往對西南半壁探索的遺漏,得以及時向台灣生界求懺!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搶救西南半壁的天兵天將(4) ──被遺誤的刺竹原始林】

陳玉峯

§ 馬頭山理當成為刺竹原生林保護區
1980年代以降,隨著保護台灣原始林運動的風潮,社會上不斷鼓吹原生物種的栽植或造林(一開始當然是我們倡導本土化的催化)。然而,本土化運動很弔詭,最真實或徹底本土化者,正是沒有任何「本土化」,因為包括人在內的生界就是本土本身。正常人不須喊叫正常化!
自然人時代的原住民,所有資源取決於在地。外來移民的前階段如同原住民,除了攜來的作物種實之外,幾乎不會有人有外來種造林的行為。
此間,台灣最早期的種樹,當然取材於台灣在地的原生植物,其中,種植超過四、五百年以上的物種,刺竹(Bambusa stenostachya)是最普遍的一種。因為刺竹具有防風、圍籬、耐旱、食用、器具大量使用、建材等等實用性之外,更是軍事防禦的素材,清國統治台灣暨之前,刺竹牆代替了城牆,它們密集生長且枝節具銳刺,簡直就是總統府前的鐵絲刺網!
因為種植太過久遠、太過普遍,以至於大家誤以為刺竹林都是人造,從而遺忘了刺竹其實正是台灣的原始林之一大類型!
本文要為刺竹伸張久遠以來被遺誤的身份正名,也要提出如今之馬頭山等,台灣西南半壁的年週期旱地,包括泥岩惡地,就是刺竹的原始林區,馬頭山理當成為第一座原始刺竹林的生態保護區!

泥岩惡地是刺竹的原鄉(旗山溪與二仁溪的分水嶺;2017.11.5)。


§ 從本土純正血統淪落為外來街友的刺竹
1717年編成《諸羅縣誌》第十卷,登錄有台灣經濟植物279種。它記載刺竹:「……旁枝橫生,而多莿堅利,人不敢犯,密者可禦盜,草屋取為梁柱,器物資之,其用甚廣。」;它的附錄說台灣的竹類很多,刺竹特別多。
而更早了21年付梓的《台灣府誌》(台灣采風圖)說得更明確:
「刺竹番竹種也,大者數圍,葉繁幹密。有刺似鷹爪,殊堅利,惟台有之,土人多環植屋外,以禦盜。今城四周徧栽之。」
321年前的清國官僚毫不含糊地告訴世人:刺竹是台灣原住民的竹種,只存在於台灣,是台灣特產、固有種!因為它有利刺,平埔原住民(多族)多環種在住宅四周,以防盜匪,清國官僚沿用之,在台灣府城四周也種滿一周!
刺竹的正式學名是1899年命名發表的。台灣樹木學泰斗金平亮三,於1917年、1936年的鉅著《台灣樹木誌》,兩度確定刺竹是Endemic,固有特產種!

刺竹是原住民的防衛性植栽,取材於西南半壁的原始植群(馬頭山;2017.11.5)。
金平亮三註明,刺竹自古以來都被種植在居家周圍,用以防風、抵禦外敵,但近年來(註:最遲在1930年代上半葉)為防止瘧蚊孳生,漸多砍伐利用掉,而為充當田間農作物的防風牆,也廣泛栽種。又,刺竹的用途甚廣,例如建物的梁柱、家具、多種工具、竹筏、竹繩、檳擔(扁擔)、運水筒、弓、蒸籠、家禽籠的製作、樂器、童玩,不一而足。
金平氏的敘述,廣為後人(不加說明出處地「偷」用)引述。
然而,隨著「植物政治化」、「政治植物學」的偏見,殆自1950年代以降,刺竹漸次被模糊或中國化。此間變遷「罄竹難書」,坦白說,本文只暫引謝阿才(19581963)的〈諸羅縣誌植物名考〉連載中之刺竹引證(台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而我從家中全套影印的台銀經濟研究室出版的台灣方誌等查證,疑慮甚多。改日,或許我可以全面考據,寫一本刺竹的百科全書,而今只為其澄清生態地位及正名,龐多細目只能擱下。

§ 刺竹的原鄉本籍落在西南半壁泥岩惡地
大約從2012年以降,我因撰寫《蘇府王爺》、《台南的生態綠化》、《有容乃大》等等專書,且關切嶺南村、龍崎等環保事件,乃至今之馬頭山揭竿而起,才有因緣漸次探索西南半壁生界的原型,也驚覺此一生態史上被遺忘的大環節。
如今我大致可以確定,從恆春半島西南坡向的黃荊、相思樹等植群,乃地理氣候區的原始灌叢及半落葉原始林。往西北,出現青灰岩地層的年週期旱地,低山丘陵崩蝕、融蝕的地形、地勢高度更動地理區,刺竹以奇特的冬葉及夏葉不同適應型;靠藉節間的生長細胞在溼季迅速的伸長與增大、合軸叢生鉅大群團式的生長型等等生存策略,恰好成為泥岩惡地最龐大的單株群聚,形成不斷塊斑蝕解立地上的「超級大坦克」,演出地文及天候合一的極相社會。此等刺竹林,依不等密閉程度,提供鑲嵌型約半年旱季其他指標物種的落腳處,譜寫台灣西南半壁江山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
而刺竹神蹟般的生態特色,由其染色體六倍體的超強性能所造就,正是台灣自然史上,低地最艱困的立地之上,終極型土地公的化身。
依據我多次的野調,從台南東山區東進到東原以南,以迄高雄阿蓮、內門等大區域中,原生或自然形成的刺竹群落,從山稜上半,乃至溪流兩岸,在在形成半開放型的植群。雖然馬頭山區不乏人為種植,整體而言,我斷定應是天然形成者為大宗!
馬頭山的刺竹原生群落殆為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馬頭山合該成為台灣第一座刺竹原生林的保護區!

我認定馬頭山刺竹林乃台灣保存相當完整的原生林,理當設置全國第一座刺竹林保護區(馬頭山;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