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紫薇與大花紫薇】

陳玉峯




大花紫薇(2020.6.20;台中)。


紫薇(2020.7.5)。


  我實在寫不出紫薇、大花紫薇的學名,也不瞭解分類學的學名對這一大群雜交、培育長達幾千年的樹種有何意義,他們的來龍去脈、族譜血緣,混亂得神明也說不清。

  生物學上對物種(species)的界定很困難,現行生物根本沒有「純種」,不只邊界模糊、一直變動,更何況被「人擇」不明究裡的反覆雜交培植。人們在乎的是他「要」的「東西」,而不知他為什麼「要」、之所以「要」,意志背後,一張張天羅地網中,不是為什麼的為什麼。有些植物我一看就天旋地轉,坊間的紫薇花系就是其中的一群。

  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以其巨大的對生葉、大朵花花團錦簇為著名,台灣自古即已廣植為庭園、行道園景樹,原產地殆為熱帶亞洲、東南亞等地。

  它的始源狀態如何不得而知,在台灣,以它的頂生大量大艷紫紅花、冬變色紅褐葉、大型蒴果可當乾燥花材等特徵,素為人喜愛。

  它的生育地要求似乎不高,但這類人為栽植的植物可能因為長期「沾染人氣」,它們成長的狀況、開花等榮景的水準,很大的一部分在於人為的照料、「關切」的程度,或說如同寵物,必也陽光、水分、施肥的適度,決定了它們的表現型。

  它有潛力長成10公尺以上的大樹,但台灣人習於將之修剪在56公尺以下,而且,一旦長成大樹,花景不如5公尺以下的盛況,可以說,屬於被虐待型的盛花(註:花盛年凶,植物感知危機時,常會大量開花結實,將生命源藏於種子休眠,等待環境、境遇良好時,開展新世代。)

  原本它的紅褐葉也是一盛景,但因暖化後,各地的時程、表現不一,很不穩定。

  依個人觀點,大花紫薇乃熱帶熱情發散型的地景之一,粗獷、粗糙感十足,花瓣也是一陣陣躁動感,景觀設計者最好能夠掌握它們跟周圍工整的人造物(建物等)如何搭配,否則會有強烈的反差感;若是植為一整片,可以「數大」感,克服其狂野、粗獷的野性,也就是靠藉成片、行列的外在整齊度,弭平熱帶的放射奔放型。



盛花中的大花紫薇(2019.5.30;台中)。

***    ***    ***

  我認為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很可能是幾千年來,由九芎栽培出來的人造種,自然界原本沒有。奇怪的是,資料上說它原產中國,第一代二名法始祖的林奈卻命名為「印度花」,大概地理分享的誤解或統稱東方?

  紫薇殆是紫紅花型、矮化的九芎品系?如今在台灣殆成大灌木的生活型;它的種種性狀,基底上同於九芎,突顯的是花色,以及許多小特徵。

  以高公局種在休息站花塢中的紫薇為例,是典型多幹的灌木,且被修剪為平頭綠籬團;跟大花紫薇相較,它們像皺成一團的木耳的每一花瓣,在紫薇及九芎都具有長細柄,而大花紫薇無柄或只短柄,花大小就不用說了。

  紫薇的果實、葉片、體型當然都小一大號。而冬落葉前,一樣會變色,就是尋常夏季開花時,一樣會有少數的紅葉。


被修剪成矮綠籬的紫薇(2020.7.5)。

被修剪成矮綠籬的紫薇團(2020.7.5)。

花、果、葉都小一大號的紫薇,基本上殆是人擇的九芎(2020.7.5)。

紫薇花(2020.7.5)。


紫薇夏季的紅葉(2020.7.5)。

  而紫薇的常態是由下往上擴展的放射狀枝幹,一般所見,多在3公尺左右高,它是一種碎形美,碎形幾何狀,藍天、綠葉、紫紅花,極為「溫暖」的互補色調,沒有或較少降溫感,但是很適配,也就是說蠻台灣平地化的人造植物地景。

  由於它較秀氣,故搭配植栽設計較為自由,由盆栽、綠籬、園景等,都可自由發揮。

  然而,因為各地苗圃各施以不同品系大混交,「血統」極混亂,葉片、花朵、果實及其他性狀變化多端,景觀設計時可以加註要求小號的、大號的,等等。




小花、小葉的紫薇灌木(2020.7.20;台中)。


花葉較大的紫薇品系(2020.7.20;台中)。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