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台中海線沙鹿小學的一群師生,進行一場相當於現今「大數據」的,鉅細靡遺的《鄉土調查》,他們相當客觀地留下沙鹿1934年之前,很具「意義」的資訊,形成後世加油添醋、塗抹一簍筐形容詞或空洞的虛張聲勢等,最紮實的藍本。
江天生先生於2001年中翻譯的《鄉土調查》手稿。 |
沙鹿小學(沙鹿公學校)刊行於1935年(昭和10年)的《鄉土調查》明確記載,由於沙鹿位於大肚山台地山腳下,「到處有豐富的地下泉水,而且水質良好。鄉民把湧出的泉水當飲用水。鄉公所附近,有下列4口水井供鄉民飲用:
1. 王爺公井:靠近三山國王廟前的一口水井。
2. 番婆井:三山國王廟東方(註:今之沙鹿文昌街番婆橋東50公尺處的一口自流井,已消失)。
3. 媽祖宮井:媽祖廟附近。
4. 先祖井:沙鹿國小南側。
水質特別優良的就是番婆井,其次為王爺公井、媽祖宮井,然後先祖井。
番婆井的水量豐沛無盡,從水源口湧出,一種無色透明水,甘味無比,貯藏一個月左右水質依然味甘,實為真正的甘泉。
然而,由於市街區內的新建設,目前面臨被迫填埋、廢棄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