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2 珊瑚礁海岸林—之2】

 陳玉峯


§-2-1 棋盤腳

棋盤腳這俗名的命名,是日治時代所產生,因為其果實頗像日本人製作的圍棋盤的四隻腳,像形而名,換上現今,不會有人如此取名。又如漸進式珊瑚礁岩的橫向之間,常有隔溝,彷彿1970年代暨之前,台灣女學生的制服之一的百褶裙,於是礁岩所在地被稱之為「裙礁海岸」,同樣的,也不會有今人如此命名。如果爭論何者名稱才「正確」,是否為「無謂」的爭執?

不只如此,你可順勢推衍,數不清人生的「無謂爭」,從莊子的「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見山是山、見山非山、見山又是山」或金剛經的「即非弔詭」等等,大抵都是古賢人智者,在提醒世人,可以免除自囿囿人的比喻、暗示或示唆。棋盤腳不是棋盤(的)腳。

棋盤腳在蘭嶼被稱作「魔鬼樹」,生人除非迫不得已,都竭力避開,因為棋盤腳樹下曾經是人死後,浮葬置屍之地。

棋盤腳通常在夜間開花,晨曦之前,花瓣及雄蕊掉落,它的傳粉多賴夜行性的蛾類代勞,但是我們不會說:「為了讓夜蛾傳粉,棋盤腳在夜間開花」,「因為,所以」的說法也是偏執,否則拉馬克對上達爾文,各自的演化論對決的結果勢必重寫。

「彎彎曲曲的樹,把它當作彎彎曲曲看,不就直了?!」;「直承、如實」說得輕鬆,心念的轉換愈是理性、有知識、有學問,愈不易?

事實上,棋盤腳每株樹、每朵花開花或掉落的時間、時程都不一樣。

棋盤腳每朵花的雄蕊眾多,雌蕊單一,所以曾經被戲稱為「男朋友最多的花」,而「多」是「多少」?計算2朵的結果,分別是404432根雄蕊。不必再算有無錯誤,因為是4的倍數,所以無誤。

單子葉植物的花瓣等,通常或正常是3的倍數;雙子葉則是45的倍數。自然界充滿數字的傳奇。

 

棋盤腳花苞(1984;墾丁)。

棋盤腳的花絲400條以上,展開後下垂,而後再充水上揚。

 

棋盤腳再度揚起的花絲。

棋盤腳接近盛開時分。

 

棋盤腳夜間盛花。

 

棋盤腳夜間盛花。

 

棋盤腳一般在清晨前花絲及花瓣掉落。

有些棋盤腳落花部分至隔日仍然保持良好(2006.10.29;墾丁)。

 

棋盤腳初果(1984.7.11;墾丁)。

盤腳果實多變異(1984.1.20;蘭嶼)。

 

棋盤腳熟果(1984.1.20;蘭嶼)。


棋盤腳名稱取義於像日本圍棋盤的桌腳;1999年筆者訪問原日本人伊藤忠,搬出日本圍棋桌。

 

棋盤腳果實類似棋盤「腳」形,從而訂名之。

可海漂傳播、萌發的棋盤腳小苗。

 


2023年7月17日 星期一

【§-2 珊瑚礁海岸林—之1】

 陳玉峯


全球最複雜多樣的森林生態系即熱帶雨林,然而,即令赤道南北緯23.5°之間,熱帶雨林區的海岸,仍然受制於海岸環境因子的囿限,因而熱帶的海岸林又名「簡化型的熱帶雨林」。

台灣以北迴歸線穿越,南部地理上,平地屬於熱帶邊緣,姑且不論氣候條件,就植群而言,屬於典型熱帶雨林的物種以茄苳最具代表性,而海岸部分,台灣恆春半島漸進式珊瑚礁上的棋盤腳與蓮葉桐,的確是該等海岸林在地球分佈上的最北界,它們的存在,跟黑潮及恆春半島南端的地形有關。

地圖上恆春半島的南端狀似高跟鞋,鞋尖是鵝鑾鼻;鞋跟是貓鼻頭;內凹處為南灣。於是,黑潮北進,以及每天潮汐,在內凹處常出現迴流;於是,包括鯨魚、南洋漂流來的種實,很容易在南灣等凹陷圈打滾、著陸或鯨魚迷航。此所以日治時代,曾經在南灣設置了台灣唯一的捕鯨漁港;而南灣至鵝鑾鼻海岸線一帶,曾經存在「棋盤腳—蓮葉桐熱帶海岸林社會」,日治前後,以開發緣故,只剩下香蕉灣一小處原始的該海岸林,1984年劃歸墾丁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區,為台灣留下一旅熱帶風情。

奇怪的是,墾丁海岸上自日治時代迄今,不時看見海漂而來的椰子果實著陸,台灣島上也人為栽植不少的可可椰子,卻始終不見可可椰子在台灣海岸天然自生而出。

近年來,可能因為全球暖化的緣故,在恆春半島、東南部大武沿海,已發現栽植的可可椰子樹下,天然萌長出小樹。

可可椰子一向是熱帶海岸地景的標誌。

至於分佈最廣的海岸林即欖仁社會,只因人為植栽太多,分不清天然或人為。

海岸林植物的最主要生態特徵之一,種實來自海漂。

親近山林不只是智性、知識(系統),而是視神在所造物中,因為我們的五感六識、性靈意識本體,都是來自山林天演所衍生。我們不是宣說美好,而是讓美好的根源宣說,只要任何人願意傾聽自己內在的心音,好讓天籟打開時空天機。

香蕉灣如今殘存的這片海岸林,讓我們從海向陸,瀏覽天造地設。

 

香蕉灣位於後灘珊瑚礁岩上的亞灌木水芫花族群,植株低伏於風切面之下。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隨著向內陸,植物愈來愈高,至海岸林。

水芫花是珊瑚礁岩上第一植物帶的灌木,它在蔽風處可以長高到3.5公尺或以上(最高紀錄在綠島大湖漁港的東北段,201493日調查),但在香蕉灣盡低伏於風切面以下。

 

這群大學、研究生從低伏到舉手,乃至拋帽,模仿風切面的由低至高,而以海岸林喬木的高度坐收。

 

面海海岸林的第一排喬木棋盤腳,衝風的枝葉還是遭受風切面的「風剪作用」,而成枯枝。它們是在風力不強的時程中長出者。

 

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1 砂灘植群—之7】

 陳玉峯


§-1-4 文殊蘭的空間佈局

普遍被栽植為庭園、花塢的本土砂丘、砂灘植物文殊蘭,也因此而野外族群幾乎被洗劫一空,而約在1990年之前,海岸地區常見其時空佈列的族群。

 

文殊蘭抽出粗長的花序柄,先端的花序苞片打開,許多花朵正要開花。

開展中的文殊蘭花朵。

 

子房膨大為果實,重量逐漸增加,而花(果)序柄也逐漸老化。

果序仆倒在砂地上。

 

果皮腐化剝落後的種實以重量緣故,通常不會移動。

 

大約隔年春雨後,種實就地萌長新株。

如此,以果序倒地而新株萌長,造就出為什麼文殊蘭在砂灘上的族群,植株與植株之間,大多維持相接近的距離。

 

經由時間的過程,我們理解文殊蘭族群的空間分佈;透過空間秩序,我們也可推溯因果與時間的關係。時空及生物遺傳的差異,以及龐雜有機、無機因子的連鎖交互相關,正是生態研究切入自然萬象的途徑之一;佛法之因緣法,幾乎同義,但更加上無可逆料的龐大抽象內涵。


2023年7月3日 星期一

【§-1 砂灘植群—之6】

陳玉峯


生物的生、住、滅、傳承與演化,有無目的、意義、終極旨趣?有些生物學者把一個生物體之有沒有意義,界定為有沒有留下子代,也就是說,這個個體的基因有沒有留在族群的基因池(gene pool)中,成為判斷這個體的意義,約略等同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然而,這樣的觀念是否就是「純生物性」的見解?人種呢?歷來許多對人類文化、文明有過卓越貢獻的人都沒有子嗣、後代啊,此所以」蔣介石的名言上一句說:「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用以對仗、突顯人文演化,是可以超越生物性的層次?

生物、生態學家似乎謹守著科學的典範,「偏向」唯物觀點地解釋,生物將取得的資源、能源使用在三大面向:維持自身生命;成長、成熟;以及繁殖。自身不能活下去,其餘是多餘,行有餘力,才成長及繁殖。

分析其將資源分配在這三面向的比例,讓研究者宣稱,生物若採取較大比例在生殖者,是謂r-selection,也就是多子多孫策略;若著重在子嗣的精壯、不易夭折或夭折率較低的,叫K-selection的精兵主義,而且,同一物種在環境嚴苛時,會改採生殖比例較高的策略;環境條件較佳時,則回到茁壯自己的策略。

許多植物的確呈現如此的傾向。但是,生命沒有定律(law),只是傾向。


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

【§-1 砂灘植群—之5】

 陳玉峯


如此的發展,形成了1940年代暨第一顆原子彈在日本炸開之前,人們對科學的讚美,且科學界「相信」科學的「蒙頓標準(Mertonian norms)」,也就是科學「典範」的五大標準:

1.  科學是群體的,科學是公共財。

2.  科學是普遍性(律)(universalism),科學知識沒有特權,任何人都可創造。

3.  科學是為科學而科學的;科學是中立的。

4.  科學具有創新性,科學是對未知的發現。

5.  科學具足懷疑性,科學家對一切存疑、質疑。

極其殘忍的原子彈炸開來之後,乃至60年代,「科學家的科學」與「人類的科學」兩大陣營展開了大對決、大論戰,也就是20世紀下半葉,科學哲學的反思之後,科學的「聖潔與光環」開始破碎,有「好的」、「壞的」科學;科學充滿政治性、意識性;科學哪來客觀?有秘密化的、軍事化的、性別化的、特權化的、金權化的、官僚化的……,故如反核者宣稱:「為了操控像核能電廠如此龐大複雜的科技,政府不得不獨裁」,也延伸出「反核就是反獨裁」的偏執,等等。

於是,從事科學探索者,至少必須具備對科學的五個面向做分析,且深入瞭解:

1.  科學研究的主題。

2.  科學的方法。

3.  科學的知識。(以上三議題是謂科學的內在分析)

4.  科學研究的動機。

5.  科學研究者本身。(後兩議題是科學的外在分析,或科學社會學)

以上,只是簡約說明在二元對立的分別識下,永遠得不斷地反思,這是必要的涵養;科學社會學者Kuhn宣稱的「科學是典範的轉移」,事實上普遍見於人類種種文化的變遷,最通俗的現象,便是所謂的「時尚、流行」,以及人的世代之間的衝突與適應。

 

無根藤莖悄悄地伸進海埔姜上。

 

無根藤莖上的吸器黏附到海埔姜的葉片。

海埔姜的葉片被吸食後的白枯化。

 

全面海埔姜的族群被無根藤覆蓋,鯨吞蠶食。

 

海埔姜被噬盡後的一片枯褐。

  

吃光海埔姜之後的無根藤進行開花、結實。

 

無根藤果熟後,植株也枯死,生命隱藏在種實之中,等待合宜環境再度邅遞、輪迴?!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1 砂灘植群—之4】

 陳玉峯


非關道德、是非、善惡,地球生命46億年的天演,只有發展到人類,所謂「衍出性的特徵」才告大肆發揮,也就是從物質、物化現象,進展到生命、生物的組織層級系列中,每個上一層級的功能、特性,具有其下各層級的所有功能與特性,卻又多出其組成分所沒有的特徵與功能,簡化地說,1+1>2,無機物、物化現象頻常是1+1=2,到了生命則多出了生命的衍出特質,抽象意識、複雜的思維、探索一切的意識及意識本身,或身、心、靈等,都是「衍出性」的特質。

為維持群體所設計出來的行為規範、價值判斷與依歸,是一類特定族群、時空背景下的典範,包括倫理、道德、罪與罰等等,然而,自然界無善非惡,人卻傾向於把自己的遊戲規則強加在自然生命、生界之中,當然有好有壞,然而,如果更究竟衍出性特質的最深沉的核心,或一切的根源,也許可以超越人文社會中如上述的價值判斷或分別識中的二元對立現象。這些多是深層哲學的議題,在此之所以贅言幾句,只是提醒,面對自然生界的現象,我們最好先是「如實觀之,而後,再一步一步的辨證;不必急著替動植物下達人文價值觀的硬套。

海埔姜除了與無機環境因素對抗、適應之外,有時候還得遭遇寄生植物如無根藤的侵蝕。

當海埔姜萌長新葉,光合作用到一定程度,便有充分的資源開花結實。然而,有時候在特定因緣際會,寄生物種的無根藤種子在旁側萌發,它,被歸類在樟科;植物體形成攀纏蔓藤的它,找不到典型的根,所以被叫做「無根藤;它,葉片退化為幾乎沒作用的鱗片狀,很快就脫落掉;它,植物體就是黃綠色的蔓生莖,莖上每相隔一小段距離,會有吸器的產生。這些吸器,接觸其他植物體之後,會吸附在被攀纏上的植物,例如海埔姜的葉片,把自己的導管跟海埔姜葉片內的導管接通,吸取海埔姜的水分與無機鹽類(礦物質),同時,吸器上還有一類絲狀細胞,專司吸取海埔姜身上的養分。就海埔姜而言,一旦被無根藤群團附上,不消個把月,盡成枯乾一片,細看,有些驚悚!

等到吸盡海埔姜的精髓之後,無根藤具足能源且早已發展為龐大群團而交相纏盤,再也沒有食物、水分可以吸取的同時,它們開始開花、結實。一俟果熟階段,無根藤族群團也枯乾、死亡,雖然一般植物介紹多說「無根藤是多年生寄生植物」。

無根藤的寄生並無專一性,碰上可以「吃」的就「吃」,從蕨類到單子葉植物毫不「挑食」,甚至於也會自噬,自身莖條相互「廝殺、吸食」,此間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而一般認為它是寄生,然而由其莖條的淡綠色推測,它們應該具備若干程度或階段,也會自營或經營光合作用。

如此「恐怖的」物種,「幸虧」只出現在海岸,十足陽光曝曬的地帶。

以上描述中,打上「」符號的字眼,正是明顯人的價值系統或人的觀感,強加在植物之上者,我們在形容萬事萬物萬象時,免不了如此賦予「主觀的」判釋,也往往「未審先判」,造成龐多「冤案」,因此,科學發展史上,不斷力求「客觀化」,細節包括科學論文不得使用「我」字,只能寫成「作者、筆者」之類,無非隨時隨地自我提醒:必須保持客觀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