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前陣子坊間在討論大屯山的火山會不會再度爆發,讓我想起2009年初,我前往印尼蘇門答臘「搶救熱帶雨林」,順便從東南亞熱帶雨林反思台灣的演化故事,也順道遊覽超級火山爆發所形成的多巴湖,乃至從科學報告所得知的趣聞。
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系會不會再度爆發?無論科學家憑藉多少長年監測的數據告訴人們:不太可能、概率微乎其微等等,我想沒有科學研究者會給予肯定的答案的,畢竟數學概率不等於0的意義,代表隨時可能會發生。基本上,好的科學家想像力通常很豐富,科學、哲學、神學、文學等,在某些範疇以上,本無差別,是群眾內心期待有個肯定的答案,促成科學決定論的迷信盛行。
這裡,我要談的是「言之成理、似乎如此」的一些科學臆測。
大約七千萬年前印度板塊擠進亞洲板塊的下方,推擠的速率每年前約在10–18公分之間,造成喜馬拉雅山脈、蘇門答臘的前身向上抬升,伴隨著在蘇門答臘發生無數次的地震及火山爆發。
多巴湖(Toba lake)是七萬五千年前火山大爆發後,火山頂大陷落的火山口滙聚雨水所形成,且在三萬年前再度爆發,在舊火山口中,建立了第二個較小的火山口,即今之多巴湖(2009.1.30)。
|
推估在約七萬五千年前,在蘇門答臘現今蘇北省汶浦溪(Wampu)及巴魯門溪(Baruman)之間,火山大爆發,規模號稱是過往兩百萬年來最大的,火山口的南北長達一百公里、東西60公里。大爆發大約噴出了1,500~2,000立方公里的地下物質,光是9天內堆積的火山灰超過一千立方公里,岩漿散布範圍則達接近一個台灣大,火山灰甚至抵達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及安達曼群島,更誇張的是在下風處,在2,500公里的範圍內,堆積了35公分高的火山灰,然而現今的多巴湖樣貌,是經由三萬年前第二次較小規模的爆發,在舊火山口裡面建立了第二個火山口。
人類已知最大的火山爆發形成了多巴湖,而上述的內容人們通常無感,但是,如果有研究報告告訴你,是因為第一次多巴火山大爆發以後,人類才開始穿起衣服來,則多數人大概都渴望知道為什麼?
以1991年的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火山灰為例,火山灰擴散到全球大氣層,降低日照量,2、3年後,全球平均氣溫降低了0.5℃,而多巴火山的火山灰數量是它的七百倍!
依據氣候的電腦模擬計算,多巴火山爆發後的一千年內,全球氣溫比上次冰河時期還低﹝註:沃姆(würm)冰期最寒冷的時代在二萬一千年前到一萬八千年間之間。﹞因此,多巴火山爆發後,全球相當於進入急速冷凍的時代,一開始的幾年內,海面水溫下降了3~5℃,高緯度地區的夏天氣溫可能下降了15℃!;多巴火山爆發後的六年內,全球全年都是冬天!
這急速冷凍的一千年,東亞的植被起了急劇的改變,甚至有人估計,全球人口可能急降到一萬到一、二千個人而已!
為什麼科學家敢於如此大膽推測?
因為現代人基因的多樣性太偏低了!隨便非洲同一座山內的兩隻猩猩,其個體基因的差異,都比非洲人和美洲的原住民之間的差異來得大!所以科學家從人類的基因模型計算,推演出從15萬年前到三萬年前的某段時程內,全球人口可能急降到一萬至一、二千人而已,而且,「理所當然」地,將人口急降的成因,歸咎到多巴火山的爆發,畢竟人類基因是在多巴火山之後才發生瓶頸效應的啊!
最有趣的是,分析寄生在人類身上的三種蝨子的DNA,三種蝨子是頭蝨、衣蝨及陰蝨。寄生在陰毛的陰蝨與寄生在頭髮的頭蝨是完全不同的種,而衣蝨則是頭蝨在七萬年前演化、分化出來的「亞種」,因此,有人極富想像力地假設,就是因為多巴火山爆發造成的急凍、酷寒,導致人類大滅絕中,有些人「發明」了穿衣服保暖,形成現今人類的祖先,而不懂得穿衣服的,都死光光了,而從頭髮上溜下來寄生在衣服上(吃人體上的血)的衣蝨,由是演化為亞種。
於是,懂得穿衣服的人類祖先,也可在五萬年前開始的沃姆冰期中存活下來,真是「敗也多巴火山,成也多巴火山」!
有趣吧?是科學,還是小說?
與其活在台灣當今刻意當白癡的資訊垃圾中玩泥巴,不如去唸幾本有意思的「科學小說」吧?!在此推薦朋友們去看田家 康(2012年中譯本)的《氣候文明史──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歐凱寧 譯,臉譜出版),三種蝨子的故事,我就是由該書改寫而來。至於多巴湖許多有趣的人文故事,不妨參考拙作《前進雨林》(陳玉峯,2010,前衛出版社)。
多巴湖的沙莫西爾島上的「多莫村」(肥大的意思),有原住民的石棺,故事有趣(2009.1.31)。
|
多巴湖畔的挑高的船形屋(2009.1.31)。
|
多巴湖畔「公主與狗」的故事(請參看《前進雨林》186–18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