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 成、住、壞、空話谷頭
楠溪林道的起算點在東埔山莊(上東埔),塔塔加鞍部處的里程為3.2K,楠溪工作站約11.2K,我那已作古的闊葉林永久樣區在12.4K~12.5K下方。我們車行處處落石的林道,抵達工作站(今改名楠梓仙溪保育研究站)時,空中飄落了幾滴水珠。在此換上步鞋,前往大崩地,檢視2年零1天前,乾坤如何大挪移,這是此行個人的目的。
楊指著工作站旁側,高達約30公尺的日本柳杉推論,楠溪谷地終年無強風,才可能孕育如此高眺的身材。的確,約南北縱走的玉山山脈與阿里山脈,誠乃台灣地體大傾軋的兩條硬脊椎,偏偏在兩者之間復又橫亙著東西向的高聳大龍骨,組成楠溪流域東北半壁大天險,阻擋了東北季風;更且,夏秋的西南氣流順著高屏溪挺升時,到達谷頭早已呈強弩之末而無力作怪。不只季風止步,同樣的地形效應迫使本區形成雨影帶,年降水可能不及同海拔其他山區的半數。依據1983~
如上述,擠壓力道最是猛烈的阿里山山脈與玉山山脈之間,激凸出東西向的一條龍骨脊稜,形成H字型的中間一橫凸。這條橫槓西起自忠山(兒玉山,2,606公尺),經新高口、石山(2,682公尺)、鹿林前山(2,862公尺)、鹿林山(2,845公尺)、大竹山(2,854公尺)、塔塔加鞍部(兩大山脈的銜接處)、玉山前峯(3,239公尺)、玉山西峯(3,518公尺),東抵玉山主峯(3,952公尺),形成本山區的南北分水大嶺,也可視為台灣中部與南部的分界線。
夾在玉山及阿里山脈南北主稜之間的區域,理論或事實上即是地體上所謂的構造線之所在,也是最脆弱的地區。正因脆弱或破碎,溪流最是發達,降水通常沿著山坡鬆軟或敏感部位下切,從而產生繁多大小不等的溪澗、蝕溝,同時,頻常形成崩積地形、河階,以及反覆崩塌、堆聚、再切割及再崩蝕的高度變動或循環。是以東西向龍骨以北即沙里仙溪、神木溪(含神木村)等,近年來大家耳熟能詳的「災區」;以南,即楠梓仙溪(高屏溪上游),只因人跡罕至,故而「災情不彰」。
在此脆弱地體的中央地帶,另有一小條南北走向的脊稜突起,即北自東埔山(2,782公尺),經鹿林山、鹿林前山,南迄石水山(2,800公尺)的山稜,又與東西向的龍骨形成小十字山脈,不妨看成玉山與阿里山脈後來再擠壓出來的次生南北小山脈,楠溪林道的北半段,正是沿著這條小十字的東向坡開鑿而出。這些噜哩八唆的敘述,遠不及攤開地圖檢視,我只是為了說明楠溪林道永久樣區的先天體質,不得不加以敘述。
山脊、稜線是理性、是意志、是撐出氣概的骨幹,而柔情是水,是千割萬剮的利刃,萬般凌遲的暫時性結局,是謂河川溪澗水系。山、水合體則近乎生靈或信仰。我是來看空無自性的生靈與信仰。
我們走向目地區,天空開始陣陣落水。走了約200公尺,即11.4K林道被溪澗橫越處,1980年代只在路面下埋有涵管,而今成溪流規模,我認為一、二十年來,地下水文路線必已異位,否則不可能形成水深及膝的涇流。其水流方向為正南。
越水而過,我們走在鋪設水泥的路面上,這是很奇怪的「林道」,約是百多條所謂林道中的唯一,也見證台灣政府多金,澤及深山?它於2005年鋪設,同時,也在14K附近的原木製楠溪橋上,加蓋了鋼筋水泥橋。
在一段懸崖似的林道下方,我們看見一株盛果期的白鷄油,很可能它是全台海拔分佈最高的植株之一,就在此地,海拔1,800公尺上下的地區,正是脫離針闊葉混合林(檜木林帶)的邊界,也是台灣純闊葉林的分佈上界。此類指標物種在此區域最典型者即瓊楠、山香圓、黃連木、樟葉楓、長梗紫麻與白鷄油等。
就在我們指認樹種的當下,一塊巨石在身後約10公尺處轟然墜下,我回頭,只見一團灰白沙塵蕈狀升起。然後,我們來到驚心動魄我那可憐的「永久樣區」。我們竚立林道斷頭處,腳下深淵陡降約莫百餘公尺;彼岸,似乎在半里外,遙遠得無憑無依可資估算;楊手腳比劃,指稱昔日樣區,座落於霧雨劃落的虛空之中;右側極盡目力處,從灰濛蒼穹的天際線,隱約有帶土石陷瀉的盡頭浮出,我無法想像何等狂流、何等天傾可以撕裂如斯;左側則開闊斜挖而下,抵達對面山麓底層的河流消逝處。這不正是開天闢地的那一斧?
我無能解釋,沒有感受。人死了通常還有墓碑可資憑弔,而我的林野至親好友沓無踪跡,代之以浩瀚的虛空,彷彿我返回了靈界原鄉,一座明亮大黑洞般的崩陷,狂吸進任何的喜悅與哀傷,消弭了十八識、阿賴耶識,沒什麼有什麼輻射可資逃逸。腦震盪後的失憶無可比喻,我明明存有記憶却無可依止,我走進時空墳場。
楊示我以永久消失的永久樣區(2011.8.9) |
楊的熱情拉我回現實,他解析88災變在本山區肇災的近因、遠因。
1985下半年我開始勘調楠溪林道植被,1986、1987年在12.4K下方,設置了40×40平方公尺的永久樣區,海拔介於約1,780~1,816公尺之間,坡向東南,基質以壤土為主,間佈裸露巨岩塊,中間夾有一道小型排水澗。當年我不識地體史,只道是成熟盛相原始林,平均每百平方公尺內孕育維管束植物73種,4分之1公頃林地擁有130種。我每隔1公尺縱橫牽釘標繩,平面登錄一草一木,並作每株植物的4個測量徵值,乃有史迄今,台灣最為精密的登錄。後來,2002年楊複查,相當於宣告此一樣區,正式成為台灣現代永久樣區研究的始祖。
約4分之1個世紀前的多少晨昏,我接受長尾柯、狹葉櫟、瓊楠無言的垂訓與啟示,它們以奧妙土地的母奶,餵哺我溯靈的渴望,灌頂我自然的情操,而所謂冰冷的研究報告底下,厚重香醇的史觀才是我與土地的臍帶。然而,作為土地子民、生靈最根本的內涵或本質,從來未曾張顯在文明的花果之上。我跪地感恩,在我花甲之年將屆,孕育我的母體子宮全然殞滅,眼前虛空大載體彷彿《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大偈,讓人頓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雨滴轉劇,十方敲落;雷霆天地,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