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綠島之於我是夢境,不是睡著之後的夢境,而是清醒時分的時空穿梭,我就是「知道」只有時空旅人才看得到的「史實」。
我「看見」清國佔據台灣的時代,一小撮、一小撮不肯臣服的草根,先後流離於小琉球、南台沿海,然後東渡到綠島拓荒,先期還跟東港人互通有無,隨後島嶼孤立化、在地化,1850年小冰期結束後,他們成為熱帶化的族群,上半身不著任何衣物,但是,核心的信仰還是觀音。
我也認為這些「反清」的素人大抵男性為主,到了綠島之後,為「繁衍」後代,他們跨海域到蘭嶼,擄掠女性回到綠島為妻,因而綠島在日治時代之前,「華人」被「原住民化」的程度嚴重。
我算是很晚很晚才到綠島調查植被生態等,2014年6月才首度到綠島旅遊,隨後2年內,出版了綠島的3、4本書,我已經夠囉嗦了,不必再為綠島嘮叨什麼。上述再說了我的冥思而已,理性所本當然是先前的拙作,之所以再說,就是表明這是「公案」,台灣存有太多無解的「公案」。
我說早期綠島人的信仰是觀音,因為在那極為貧困的年代,綠島人的觀音神尊只好用自然物代替,所謂「觀音洞」的「石觀音」,我怎麼看都看不出如何象形,比較像是綠島前人心念渴望的投射,也可能礦物質隨著時間沉澱、累聚,改變了曾經觀音的造形吧。
而典型農漁時代的象形地名可能是牛頭山,而且是水牛。
觀光旅遊或開放以降的象形地景,則琳瑯滿目。
海崖下的「孔子面壁岩」或綠島人跟我說的:「帶你去看孔子尿尿」(2014.9.3)。
彎弓洞內,我看到了一尊尖鼻觀音,當然是我心的投射;我在調查過程中,也看見了可能只有我看到的象形,例如:
象形,是人類溝通或陳述事物時,最古老的慣習之一,事實上是敘述或比喻者自心記憶體的連結。我所感知的,不只物像形體的象形。更龐多的,是抽象意識的「象形」,泛指語言、文字、數不清的藝術表現等無能清晰交代的,人心的幻變,而人進入冥思之後,例如「四禪天」再出來之後,說出的文字、語言,殆即「經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