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我曾經以四、五天行程,觀察蓮花開花的現象,總算領會了為何印度、世界上許多宗教(派),不約而同,以蓮花為諸多象徵或標誌,還延展多樣的概念及寓意。然而,現今坊間流傳的資訊,通常只有窄隘的、牽強地比喻蓮花的清淨、無染、具有靈性,或超越的氣質或智慧,另有「再生」等寓意,其實,無論人們如何引經據典,都不如正視蓮花本身!大家習慣於接受文化的制約,卻不願解讀文化形成的機制。
其一,一朵蓮花始開花於清晨約4時,但常於始花的第一天僅止於張開一小洞口,且在約6~7時洞口最大,更且如同向日葵,清晨花口朝東,隨著太陽上升而擺動,至10時之後則垂直向天且洞口縮小,入夜依然。第二天凌晨以降,花朵又是朝向朝陽,且約7時前後,全朵花盛開,蜜蜂雲集而花朵飄散著清香。近午一樣垂直向天,但不再閉合成孔,或微閉合。通常,第三、四天就不再可以隨著太陽轉動,如同向日葵的機制吧?雖然每朵花的表現型不一,或變異甚大,但這是我能整理出的大致上原則。
古印《吠陀經》歌頌太陽為金卵、生主,生命一切能量的來源,佛教則稱頌大日如來,而來自大地且依水、土而生,同太陽相應而運轉的蓮花,加上蓮蓬如日、紅花瓣有若日珥、火焰射向四面八方,卻又是如此美麗、可親、優雅、醒目,搭配著大型圓滿葉片翠綠,就形相、內蘊而論無以倫比,從具象、想像、影像到抽象,正是觀想、冥思的絕佳對象,我相信必定有龐多古人,直觀蓮花從花苞到蓮枯,領悟了蓮花內在的質性,適可延展許多象徵、引寓,因而才會有蓮花座、蓮花化身之說,等等說法。
其二,我所觀察的小蓮池,數十朵蓮花,每朵花的花期時程不一,在2~5天之間。對我而言,最具意義或衝擊者,在其凋落的場景,它不謝而墜落、不凋而殞滅,生既華麗,更堅持同一容顏而死,當其個別花瓣剝離花序時,鏗然有聲;撞擊水面時,我聞到了骨氣的況味。
蓮花瓣死亡的方式不是悲壯,而是徹底的浪漫。它,精神飽滿、始終鮮艷;它,落水的姿態跨越超越、生死連體,我看不出它是由生往死、死而復生,或是不生不死、無生而生?它在水面上隨風擺盪,它渡山渡水、渡蟻渡蟲,它超渡了我的視線與心念;它,讓我感悟我意識生滅的瞬間(註:也就是我在恆河畔領悟了何謂「觀音」?),何謂「剎那的全觀」,所有感官識覺及腦波都追不上的純意識閃爍、明滅!回到一般思維意識,是謂活在的靈性,超越生死的概念與事實。
我很清楚這些形上的敘述如同經文,只能意會、靈照,不可詮釋、推理或具體檢驗,遑論辨證,所謂的象徵,老是集結眾人各說各話的想像,沒有交集是最小公倍數也是最大公約數,這正是「隱藏的庇佑」(房龍語)。
2020年初夏我已描述了蓮花「落」(拙作《山林書籤》,商周出版,2021年),這裡只是提醒,一篇古文〈愛蓮說〉當然是好文章,卻害慘了世人對蓮花的鑑賞、領悟能力,而我只願如維根斯坦的比喻:讓人看清楚玻璃瓶內的蒼蠅,而不必經由玻璃瓶;「凡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