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從棒棒糖到修道】



陳玉峯

高速公路上嘴饞,舔食著朋友給我的,道地美國棒棒糖(lolly pop)。突然想到,對喔,我好像從來沒有按部就班地舔食完一根棒棒糖,也好像從小被舊時代台灣1毛錢買兩顆的「金含仔」(註:小糖圓球,質硬,五顏六色,外部沾滿砂糖顆粒)嚇壞了,不喜歡必須含在嘴中,靠唾液及磨損吃嚥的棒棒糖。
這天一開始我咬起棒棒糖,但它有若頑石,老牙啃不動,只好乖乖地或舔或含,好整以暇地舔食。好笑,65歲才學會舔食棒棒糖!
原來,棒棒糖的設計是讓人慢工細活,只讓口水循序蝕解的一種耗時品味,是不是用來磨耗小孩的吵鬧我不知道,但糖的甜味卻是地球生界食物鏈的基礎,我們的基因老早已埋下愈甜愈渴望的密碼,就連《古蘭經》都宣稱:「享用甜食是信心的象徵」;聽說佛陀還得開悟後,才能免除於甜食的誘惑哩。而棒棒糖的「吃法」,必須伴同生命的流逝平行,急不得,這項特徵可以產生諸多的聯想或啟發,但我只想單純地學習第一次的品味。
所以,好的棒棒糖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 從開始到吃光,糖的質地容不得人咬碎,它得夠硬。
2. 味道得始終恆定釋放,不能讓人煩膩而丟棄;從頭到尾都具足吸引力。
3. 最重要的,棒子的設計讓人吃到完了,都不會中途脫落!
嗯!棒棒糖的設計與製作不簡單!
人活著,永遠有無窮待體會、待學習的內容,但是學習、體會的事物、經驗、知識也構成人的「自我」,我們因應我們的際遇,累積成為誤以為的「自己」,然後一步一步走向放棄自主權、選擇權的所謂「命運」,而且,自己淪為數不清的雜事、小事的化身而每況愈下。明明可以是恐龍的偉岸,偏偏自甘成為蚍蜉螻蟻(註:生物自有其生態區位,不宜也不能以單一價值觀評比,在此只是象形比喻)!
我只是想提醒年輕世代,古人強調的「立志」,一點兒也不會過時,恰好相反,「立志」只是任何人想要「奪回自主權」的先決條件,發現「真實活著」的絕佳方式之一。然而,我要強調的,絕非過往食古不化的「立志做大事」,而是如何從恐怖的垃圾資訊中出離,因為現今的資訊核爆,迷失億萬端,充分智慧的內涵頻常狗屎不如,而愈是弱智,愈發不能專心,偏偏現今的手機文化,會讓中等智能以下的人,更無法專心,且降低智能的發揮。
多年前識者強調M型的社會族群傾向,如今更加嚴重。準此趨勢,全球各地兩極化的現象勢必無可避免,也很可能引發動亂且帶來毀滅。大尺度的不談,我只談年輕輩盡可能免除於主體性被吞噬,滅頂於龐雜的「垃圾海」中。
先前一篇短文〈負面群性〉殆即滅頂原理或基本成因,特別在我們的文化氛圍下,年輕輩勇於在形式外表上標新立異,本質上卻逃避主體自覺者為數不少,偏偏我們的主流教育仍然偏重在口頭說教,嘗試多元翻轉的,卻不見得在人生智慧上具備足夠的厚度,時而流於偏見偏執。

在此,我以古老修行者的話,分享給年輕人互勉。
禪宗老祖師的菩提達摩在自覺面向的提醒,留下所謂的「二入四行論」,「四行」太偏向宗教氣息;「二入」則是「普世人性」的化約。
他認為即使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在學習各種知識乃至「修道」,大致上可分為兩大傾向。第一大類偏向理性、智性、邏輯、辯證;第二大類偏向感情、移情、直覺、好惡、聯想等,重視隱藏式的感覺、感受、體會。
在宗教情操面向,第一大類的人通常會趨向「自力聖道」,禪宗殆即「自力聖道門」,也就是佛教哲學的「般若門」,偏向哲學理論或困思,窮理不捨的人(例如禪宗的北宗或青原系的石頭希遷禪);第二大類的人,性格樸素率直,少有學問的習氣,重視身體力行的實踐,直覺所在,拚命做去。(例如南宗,南嶽下的馬祖道一禪)
達摩說:「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自力聖道),一是行入(他力本願)。」;而「理入」大抵藉由經典自行靜慮思維自證悟;「行入」是從日常生活行為念念切入。
達摩提醒:從經文等(讀書、困思)而得解者「氣力弱」;從生活見法者「氣力壯」。從文字中悟解的人,「逢事即眼暗」,「雖口談事、耳聞事,不如身心自經事……」,也就是說,只憑讀書、辯證的理解,逢事常眼花手亂,必須再透過實踐來體悟,才能切入真實況味。可以說,一語道破讀書人的盲點。
其實,這正是我數十年來在野外實際研究調查深切的體會,我自行析解成:理解、瞭解、悟覺及靈覺等四個層次。
然而,達摩雖然這樣大分,讀者也都能理解人腦從未切割,人種也沒有分化,自力中有他力,他力也依自力而生。只是台灣的教育太過忽略日常生活的真實體驗及紮實的領悟,特別是環境、生界、土地、自然的部分。此面向讀再多的書,大抵只是虛幻的背景,有待實證來點醒。而且,我看過繁多的文章,可以說是以盲導盲。
神話故事宋徽宗君臣聽道士林靈素講「三八經」(註:我加的,因為林應是唱作俱佳又很幽默的術士),神仙呂洞賓化身道眾,戳破林的瞎掰,留下有名的戲謔詩:
「捻土為香事有因,世間宜假不宜真;
洞賓識得林靈素,靈素如何識洞賓!」
事實上這完全不是「神話」,而是一針見血的浮世繪。人世間如果拿掉「虛假」的部分,最可能是一片死寂,但放任公演下去,還是走向死寂。
年輕朋友們,自證悟、自覺且透過腳踏實地的實踐,可以免除太多的自我折磨,但是千萬不必妄想外力可以接你往生「西方淨土」,人世間、超世間都沒有這種東西!活著的每一瞬息都在修道,誰教你有「修」的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