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赴日拍攝前置作業之二】

陳玉峯
就檜木(林)而言,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從自然生態系的前世今生與天演,到純林業文化,不僅是密不可分,更是一脈傳承與蛻變的造化史詩,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有形或無形的事物或現象,比得上檜木之於台、日。
過往我書寫、強調台灣、日本及美洲之所以「唯三地區」存在檜木,乃因67千萬年前北美洲與亞洲陸塊還相連在一起時,檜木的遠古老祖宗恰好在該區,後來陸塊因板塊走動而裂離,而且又歷經65百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最後,全球得以保存檜木族,只剩下美洲與日本。已往生的柳榗教授則認為,今之東海原本為陸地,後來陸沉為東海,因而「中國」的檜木就滅跡。無論如何,2百萬年前,全球僅美洲、日本保有檜木族殆為「事實」。
而台灣島冒出海平面的23百萬年來,躬逢4次大冰河時期,我由檜木演化速率推論,台灣檜木係在150-137萬年前期間,由日本經琉球等陸連而來,而150萬年來,配合台灣地體的快速變動(地震、崩塌及河川向源侵蝕為最主要因素),在隨後的3次大冰河時期及無數小冰河時期的環境汰選中,展開驚人的演化速率,發展出全球獨一無二的「台獨份子」台灣紅檜,以及已有若干在地特化,但仍維持與祖居地祖先日本扁柏同種範圍的台灣扁柏(先前拙文〈台灣檜木林的天演大戲〉已析論成因的可能性)。
台灣檜木來自日本的側面證據,包括跟隨檜木林來台的「嫁妝」,也就是全球僅只存在台灣跟日本的「台灣、日本分佈型」物種,例如昆欄樹、台灣八角金盤(已台獨化)等等。
而世間事總是正反相生、成敗相成。第一位文明人正式發表台灣檜木記錄者,是日本學者本多靜六(1899年),他在189611月跟隨竹山撫墾署長齊藤音作探險玉山;他在陳有蘭溪上方首度看見檜木,並描述檜木漂流木堵塞陳有蘭溪的狀況;他也是第一位提出開採台灣檜木林的呼籲人。
就在本多靜六發表報告及呼籲的1899年,石田常平在鄒族頭人Molu的帶領下,發現了阿里山浩蕩的檜木純林,締造台灣伐檜的蒿矢。
而前文已敘述開展砍伐檜木的阿里山區,伐檜、運材技術就由日本國木曾、紀州、土佐,招募日本傳統伐檜的頭人、工人前來施業,並傳承技術、文化。
於是,台灣的「木馬運搬法」就是來自紀州、土佐的技術;伐檜工技、「代人制度」就是延用木曾傳統。
如同自然生界,檜木來到台灣適應而產生新種、新變種;伐木方法、技術來到台灣也多方改良與創發,而好木材運回日本,改良的伐木及附屬發明也傳回日本。伐木後的造林、造林樹種、方法等,也一概傳承自日本。台灣現代化林業幾乎無一不是自日本引進者,但阿里山則是在地化、新創發的搖籃,例如:
1916年阿里山集材主任捐場健治,適應台灣地形,發明了接駁式(中繼)集材法。
1916年阿里山(二萬坪)火車機關庫主任伊藤孝治郎發明空氣制動機,以氣壓來剎車,讓阿里山森林鐵路進入空前的安全行駛年代,後來更推廣至台灣國鐵全線,並推廣回日本。可笑的是,陸客來台搭阿里山森鐵,翻車大車禍的那次,無法剎車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氣閥忘記打開!
1918年,日本御料林的技師前來阿里山,學習架空集材機的使用。
1918年,阿里山的川口太郎由美國進口的鋸子,改良、研發了「5齒空」的大鋸,並推廣至太平山、八仙山及全國。
1920年,阿里山的椎葉彌作發明手錐、穿孔線鋸(落頭鋸),並推廣至日本。
等等。
此等阿里山的林業文化或技術,夥同其他諸多理由或特徵,正是2003年我向當時行政院政務委員林盛豐先生的建議,阿里山理應成立台灣林業博物館、林業村的內涵的一部分。奈何林務局KMT文化裹足不前,加上後來政局翻變,乃至形成現今嘉義的林業村、類林業博物館內容空虛,令人扼腕!
此次,公視將前往木祖(木曾的一村)等地,打算在雪季中一窺日本的原始檜木林及造林,並前往其伐木展示館,參訪包括手工的伐木工具等。當柯金源導演告知此等訊息時,我立即想到自然與人文兩大面向的聯結,正可成為這次赴日拍攝的主軸,而我除了可以在日本的溫帶檜木林中勘察,觀察其與暖溫帶台灣檜木林的異同之外,如果可以讓阿里山伐木、集材的後代,與木曾地區伐木代人或工人的後代,回溯、晤談將近百年前的淵源,不是件美妙的故事?
而前往日本的人員之一陳月霞女士,正好是阿里山兒女第三代,而且她是目前我所知道,最最熟悉阿里山歷史與文化的作家或台灣人,我很希望木曾地區也能找到曾經前來阿里山工作前輩們的曾孫或後代,作場跨越時空、異國的對話。
此外,如果此行可以找到日本研究檜木林的學者,我也可以將台灣檜木林的奧妙,例如檜木更新與地體變動的數學模式、台灣紅檜在谷地的反應材(reaction wood)現象及其快速演化等等,跟他們交換心得。
昆欄樹是伴隨檜木自日本「嫁」來台灣的嫁妝之一,屬於「台灣、日本分佈型」物種。
台灣檜木的原始林相(丹大林道)。
     
日本在阿里山的伐木。
日本人在阿里山的集材。
木馬運材的模型。
1981年筆者在阿里山博物館拍攝的伐木鋸子,下方一把即「五齒空」。
阿里山伐木前期,在二萬坪的木材集運。
阿里山區眠月線鐵路中,橋架最高的木造橋梁。
日人設定的阿里山第二神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