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台灣檜木林的時空孔道
6、7千萬年前北美洲與亞洲還毗連在一起,後來板塊繼續漂移,地球生命經歷了大滅絕,而當時有一大群生物的殘存者,尾隨地動與氣候大變遷,向北美洲與東亞島鏈遷移,形成後來所謂的「北美—東亞分佈型」,也就是現今只存在北美洲與日本、台灣等地的物種。
檜木的祖先以及子嗣們連同一些左鄰右舍,從此就安居在北美西岸及日本等島鏈。大約150萬年前的大冰河時期,我推估檜木來到了台灣;8千多年來,檜木等全台灣的生命,隨著間冰期增溫往中、高海拔上遷,而且,有可能約在3、4千年前,台灣發生超級大地震,各地有了極大規模的大崩塌,這些大面積的崩塌地,很可能就是形成台灣最壯麗檜木林的地區,包括日治時代所謂的三大林場,以及國府治台後,新闢百數十餘條林道的伐木區。
以阿里山林場而言,在約8×20平方公里的山區,由十字路鞍部東北挺升的山稜,經飯包服山(2,115公尺)、香雪山(2,361公尺)、萬歲山(2,351公尺),抵達小笠原山(2,489公尺),銜接阿里山脈略呈南北走向的主稜,沿著這條主稜從小笠原山北走,經祝山、對高岳(2,405公尺),到最高峰的大塔山(2,663公尺);由大塔山再朝西下去走塔山(2,484公尺)、小塔山(2,291公尺),這樣的一個虎口地形,便是大檜木林所在地,另再延展北區及南區。
台灣的原住民有可能在2、3千年前認識了檜木林,不只是獵場,也是守護族人的神靈
;華人可能在19世紀末,即已零星砍伐、利用了紅檜的木材;然而,現代文明人正式記載檜木,應是1896年11月,齊藤音作率領登玉山的冒險之旅,同行的林學博士本多靜六採集了台灣紅檜的正式標本,他使用「花柏」稱呼檜木,但尚未命定學名,當時,日本人還不知道阿里山大檜林,因為齊藤氏及本多氏登山的路徑是採東埔溫泉、陳有蘭溪、八通關,翻上玉山的古道。還有,1896-1898年間,日本人斷續主張要「開發新高山西麓的大森林」,但似乎沒人目睹那片大森林的真面貌。
1899年1月,嘉義的日本新統治者急著進入內山改造原住民,因為之前的2、3年,他們只能等著原住民下山時,以酒食籠絡原民。而新任的官員力主積極深入山區辦教育,且先教原住民的小孩,由小孩「逆向」教育大人。
因此,當時嘉義辦務署的主記石田常平,奉派前往達邦興建駐派所,並僱請公田的華人建築工人上山施工。施工期間適逢農曆過年,工人放假下山,石田氏賦閒,就想起自從他來到達邦,常聽在地原住民提及在達邦東北方,大約7公里的深山,有一片廣大壯碩的森林,因而他就要求達邦社東北方約1公里處的特富野社的頭目,帶他去參觀。
特富野社的頭目Mo-Ru率領2名族人,陪同石田氏,攜帶了3天糧食,循著獵徑,沿著後大埔溪支流北溯約3公里餘。來到一個小鞍部,就是後來被命名為「十字路」的地方,再向東沿山稜線上爬,復往東北方逼進二萬坪(當然這地名也是後來日本人才命名的)附近,第2天他們果然來到近乎紅檜參天純林當中,很可能壯闊浩大的紅檜林讓石田氏瞠目結舌,或說驚訝、震撼得講不出話。他留下來的文字是:「其面積是超乎想像地廣大」!
石田當年在第4天返回達邦社,且駐派所在1899年2月底完工後,他才下山回嘉義,報告阿里山大檜木林的大發現。接下來,經過多次的勘查與大調查,以及一大堆伐木運輸、經營投資、行政關卡、官營民營等等,冗長紛擾的變遷,然後,1906年7月9日,阿里山森林鐵路由民營的藤田組正式開工起造,然而,因為藤田組與台灣總督府,在森林經營方針上意見衝突,1908年1月14日藤田組宣告中止事業計畫,2月11日員工集體解散下山,直到1910年2月,阿里山官營事業終於在日本帝國議會通過,4月16日公佈「阿里山作業所官制」。此後全力加速森鐵建設,終於在1912年12月20日,從嘉義到二萬坪全線竣工。
石田常平的阿里山大發現的路徑,大抵就是1912年2月,英國皇家植物園採集員卜萊士(W.R.Price;1886-1980),從十字路東叩阿里山脈東西向的側稜,於是,石田常平哽在喉頭上的讚嘆,13年後英國人卜萊士幫他說出:
「二萬坪以上,我們置身北向陡坡,其上,佈滿我生平有幸瞻仰的,最壯麗的森林。這裡的台灣紅檜幾乎是純林,他們淋漓盡致地生長到極限,以致於少有人相信他們的存在!他們的樹幹繞了一圈,平均長達9公尺,也就是平均直徑達到2.7公尺,而平均樹高約達45公尺……」。
十字路鞍部以上的這條原住民古獵路,乃是日治之前,深入阿里山區的咽喉,日本人循著這條祕徑,揭開台灣檜木林的不歸路。而正式伐木出材的1912年初,英國少年郎卜萊士也循著這條孔道,留下惋惜憑弔原始林的最後見證。後來,這條通路,還擔任森鐵中斷時,阿里山人上下山的救命管道。如今,這條古獵路很大的一部分被拓寬為產業道路,銜接二萬坪、十字路與特富野、達邦,山林滄桑,還印記在每一年春草的足跡,那是古往今來多少人種曾經做夢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