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五」這個數字是人種很自然的單位,只消手伸出來就是五根手指頭。
西拉雅語與阿美族的「手」或「5」都說成「Ri-Ma」;不只這兩族,似乎台灣一半以上的原住民的「5」都說成「Ri-Ma」,或說全球南島語系大抵如此。
而為何過往台灣會出現所謂的「阿里山五木」,而後「台灣針葉五木」?木曾行的首夜,我大致了然。
先是自然5,而後「木曾五木」,再傳阿里山,隨後從俗而有「台灣針葉五木」說。
然而,「木曾五木」從何而來?此舉牽涉日本扁柏千餘年的利用史。
現今全球最古老的木建築,據說首推日本的法隆寺,大約竣工於西元680年,木材是日本扁柏。法隆寺初建之後,歷經1262年,才在1942年進行首次大翻修。從拆卸下來的巨木推算,當時使用的日本扁柏,樹齡約1,100年。
這些古建木再度回用者,百分之65完好如初,日本人還產生「一株扁柏樹齡多少年,則其木材就可耐用多少年」的比喻。
我不能說日本的檜木樹齡充其量千餘年,因為千年前日本人的運輸能力,可能難以將更大的巨木整株使用,然而現今日本檜木族群似乎僅止5百年以下,千年木幾乎蕩然不存。我問木曾地區民間及林業官員有無高齡木(大徑木),他們也答不出所以然。
日本伐檜的年代甚早,蔚為傳統伐檜文化區,首推長野県木曾山脈。
木曾山區及赤沢一帶,1300年代由木曾氏支配,而於1590年隸屬於豐臣秀吉(1598年9月18日逝世)、木曾氏的直轄領地。
1600年,此山區直轄權由德川家康取得,展開大規模伐木,背景如下:
1600年10月21日,德川家康所帶領的東軍,在美濃國關原地區,打敗了石田三成等將領組成的西軍,終結了日本歷史上的戰國時代,德川家康則於1603年3月24日,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今之東京)開設「幕府」,展開了日本歷史上的「江戶時代」或「德川時代」(1603-1867年),也就是江戶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封建集權最後一個時代。1867年11月15日,德川幕府將政權、領地交還給明治天皇。
1615年,木曾地區等領地,由尾張德川取得。為築城、造船、土木建設等,繼1603年以降的建設江戶,更加大肆伐檜。
1657年,江戶發生大火。災後重建又一次大規模砍伐檜木等針葉闊葉樹,而木曾林木已枯竭!
1655年,統治強權開始祭出保護檜木措施。然而,1688-1703年間,赤沢一帶的日本扁柏又被劇烈砍伐,也是利用木曾川水運,將伐下的原木做成木筏,往下游推送,形成木曾水力運材的開始。
1708年,尾張藩鐵腕禁伐,祭出恐怖的「木一本、首一つ」、「枝一本、腕一つ」律令,保護日本扁柏,也就是砍一株日本扁柏的人殺頭,折枝者斷腕!嚇得人民(八成以上是農民;幕府時代重農抑商以利統治)不敢盜林。
此舉,我想到鄭氏王朝在台灣的嚴刑峻罰。反正全球迄今的專制政權都是如此,迄今,網路上還可以看到非洲有些地區,對待小偷直接剁掉手掌的血淋淋畫面。
有些資訊說,為了禁伐日本扁柏,其他4種長相神似的針葉樹一同禁列,我認為容易弄混的約3種,明日檜及日本金松很容易區別,此說值得懷疑。
依據日本林野廳中部森林管理局、木曾森林管理署的資訊介紹,1700年以後,德川家尾張藩先是禁伐日本扁柏、花柏、明日檜、日本金松等4種,1727年,加進鼠子(Nezuko,側柏的一種),合計5種禁伐木,這就是「木曾五木」的由來。
禁伐後,1716-1735年間,日本扁柏的天然下種的幼齡林形成。
後來,1789-1867年間,1700年前後劇烈砍伐的殘遺上木,再度被砍伐;1867年還將大約10公頃的檜林砍掉87%!
而木曾山區針葉林、針闊葉混生林於1869年,移交給明治天皇政權,由帝室林野局管理。
1879年(明治12年)內務省山林局將木曾地區列為國有林(官林)。
1889年,木曾地區被皇家(帝室)林野局御料林編入、取材。
1906年,木曾區又被列為伊勢神宮每隔20年的宗教用材產地。
大約因為1708年以後,強制人民不得伐取5種林木,逐漸地,在木曾地區配合「木曾節」的慶典,「木曾五木」的歌謠形成!
也就是說,木曾五種禁伐木於18世紀上半葉成為人民的禁忌,或為政令宣導,「木曾五木」的歌謠誕生,大人、小孩琅琅上口。
1911、1912年間,乃至之後,木曾地區的伐木「代人」及工人被招募前來我台灣阿里山區,引進木曾的伐檜技術及林業文化,「木曾五木」的歌謠也在阿里山區傳唱。不妨想像,木曾工人在阿里山伐木之餘,飲酒作樂、休閒之時,不免有思鄉之情,而且,從小傳唱的歌謠,最容易形成集體共鳴的內容。
不只歌謠,「木曾路」沿線,包括上松町火車站、馬籠宿等地,都將五木並列栽植與介紹。這項習慣,也在阿里山舊沼平火車站前實施。由於木曾五木的感染,在阿里山區的日本人,選出了台灣扁柏、台灣紅檜、台灣杉、台灣鐵杉及台灣華山松,合稱為「阿里山五木」。而栽種在沼平火車站前的這五木,原本已長成中、小喬木,後來疏於照顧,且環境條件不良,我記憶中,1980年代有3株中喬木,2株(種)係原樹死後再栽植的小樹。
2008年以降,由於沼平車站改建,2011年,林務局嘉義林管處發包的工程怪手,將木曾文化徹底剷除。如今,長野県「木曾五木」的歌謠,似乎只存在於阿里山人瑞陳清祥先生腦海中傳唱。
2017年1月27日除夕夜,陳清祥先生清唱出的歌謠我錄在錄音筆上。2月17日夜晚,我播放給上松町「堺重旅館」主人,83歲的阿嬤印證,引發她唱出了原版。
雖然我沒有驗證,可能因為阿里山的砍伐針葉樹是台灣貴重木營林的開端,由木曾文化在阿里山的感染,出現了阿里山五木。深受日本人影響的台灣林業人等,在唯用或經濟價值觀念下,由阿里山五木,外衍台灣的「針葉樹五木」:檜木(事實上包括台灣扁柏與紅檜)、巒大杉、肖楠、台灣杉及紅豆杉,但其緣由、本質或歷史文化的厚度已然澆薄。
直白說,木曾五木緣自禁伐;阿里山五木、台灣針葉五木卻是皆伐。二元對立而莫名其妙合「五」,豈不怪哉?!
日本官方中部森林管理局、木曾森林管理署的「木曾五木」解說夾。
|
長野県木曾郡上松町的火車站內,木曾五木的由來清楚介紹(2017.2.18)。
|
上松町火車站種植的木曾五木(2017.2.18)。
|
2017年2月17日,日本阿嬤唱出「木曾五木」歌。
|
阿里山沼平車站正門的阿里山五木植樹及解說牌。
|
阿里山沼平車站重建,由木曾傳來的五木習慣完全消失(201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