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台灣檜木林的天演大戲】

陳玉峯
人活著如果一定要有什麼目的或意義,其中一大項大概是以其有限的時空,得以超越時空,乃至成為時空本身,否則,我們跟一般動物並沒有太大差別。別以為你的快樂或哀傷,就會比一頭牛或一隻豬的快樂或哀傷更高貴!
超越時空、成為時空大抵是一種精神性的體會,以及同萬事萬物的聯結,我們的老祖宗、原住民一向都這樣,可以跟大地、星辰、動植物、虛空萬象,進行不等程度的聯結,並不是現今常人指稱的迷信,而是安放、流通身心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包括所謂的理性理解,唯物科學的語言、公式或文字,直覺或潛意識未曾明察的流通,或交互影響。
例如我們在紅檜巨木前,可以觀察、知覺、理解、瞭解、悟解或靈解它們,從宇宙大爆炸(假設我們所在時空的原點,或無始以來),歷經幾十億年我們理性所建構的變遷認知(假設。以下,同),再於約150萬年前的冰河期,從日本經琉球遷徙到台灣,再經多次大小冰河期來回,而上下流離顛沛,配合台灣的造山運動,或難以想像劇烈程度的大崩塌,從而形成數十萬公頃的密集檜林,乃至一株3千餘年巨靈的滄桑歲月、流年興衰,以及諸多歷來我觀察、調查研究所建立的生態知識,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理性與感情、科學與直覺等等的差別!
上小段敘述大抵是自然科學的敘述,當然是超越時空的一種表達,但其是否為「真」,直是「天曉得」,即令如物理、化學、數學邏輯的定律(law),也不是康德「純粹理性的批判」或「知識如何成為可能」就能為其證明「顛撲不破」,泰戈爾或印度式的意識、唯心思維等,一樣可以駁斥。本文要談的是台灣的檜木,我很坦白地先加以說明,往下我所陳述的自然史或自然生態,沒有唯心或唯物的差別,也就是破題我所謂的「超越時空」,至於「成為時空」殆屬靈悟的範疇,不宜以「理性」言語去描述。
在此談論的檜木物語,很大一部分來自楊國禎教授一生經驗的結晶,不可掠美。而我的詮釋不見得與楊教授全然同調,我們也都不確定何為真相。
一、        台、美、日的自然文化相連通,且是底蘊一致的最大特徵在於檜木(林);檜木林是大山、大海交媾(交界)孕育而出的,世界級獨特的生態系。
全球檜木67種,全數只存在於太平洋對峙的兩岸,在整部地史的進程中,檜木從未深入內陸,而就全球角度,整個台灣島都位居「海邊」!
已知地史上,檜木只存在於海洋性高山雲霧帶中,故歷來謂之霧林(foggy forest)。北美洲的檜木,沿著奧勒岡北往加拿大為主分佈;台灣的檜木應該是從太平洋西岸的日本群島,在150萬年前或前後,在冰河時期島弧陸域相連,而氣溫劇降,從而南下抵達台灣。而太平洋東西兩岸之所以共同擁有檜木,我先前已說明,乃因67千萬年前北美洲與亞洲陸塊還連在一起之所致(北美-東亞分佈型的成因)。
二、        全球裸子植物群當中,單從葉子的演變來論,檜葉算是最晚近才演化,或在山海交界的雲霧帶中才特化而出也未可知。
最古老的裸子植物物種系列之一的銀杏,它扇狀的葉片與其2億年前老祖宗的化石幾乎沒有差別。籠統說來,從銀杏的扇形寬濶葉,經數百、千萬前的演變,產生例如像紅豆杉、穗花杉、羅漢松之類的長條形葉片,另衍生出像鐵杉、雲杉的短條形或針葉的旁支。
再繼續演化下去,終於發展出葉形最小、汁液濃度高、葉與枝條結合度最高(所以不會單片葉掉落,而是成段含枝掉落)的鱗狀小葉,也就是柏科植物的鱗狀葉。
理論上裸子植物葉片之所以從大到小、從寬疏到緊密、枝葉分離到結合一體,似乎可以代表對抗乾旱及寒冷的天演,針刺葉也是如此趨勢下的產物。於是,適應環境挑戰,最能適應晚近數百萬年以來迄今,兩大群既可抗寒、抗旱也抗熱的裸子植物便是柏木類與松類,特別是松類最為廣佈,而柏木類極端化的鱗葉如龍柏,本來在溫帶的物種,種植在亞熱帶、熱帶還活得很好,而且如南半球的柏木也如出一轍。
無論龍柏、柏木類,植株上同時具有鱗狀葉及針刺葉,研究顯示,針刺葉是祖先型,鱗狀葉是現代型。
而檜木類小苗初長出的是針葉(軟),而後全部是鱗狀葉。
最神祕而怪異的是,檜木是特化於雲霧帶中,它們不必應對於乾旱,所在地也通常不降雪,為什麼它們的祖先型是針葉,卻演化為鱗狀葉?
台灣林學已故前輩柳榗教授曾與外國學人合作,研究檜木葉部的蒸散作用等,但只得到初步數據,後來並無深入。面對演化上的大謎,我想到紅檜種苗的發生,必須在30%以上的陽光強度,但紅檜的小樹(已經沒有針狀葉了)卻可耐陰,也許雲霧帶散射光之與鱗狀葉的光合作用存有相關,而小苗由針狀葉乃至長出鱗狀葉的過程中或過渡,似乎可由葉部解剖與生理作用一齊探討。
三、台灣檜木的大天演,必定可以是台灣生界對全球演化學的大貢獻。
台灣檜木有台灣扁柏(或與日本同種的扁柏)、台灣紅檜,以及兩者之間雜交的怪咖族群。來到台灣約150萬年的扁柏,在形態上與日本扁柏幾乎無法分別,還未徹底「台灣化」,而台灣紅檜不同,很可能這2種同時來到台灣,但其各自不同的基因池,搶佔同一林帶的不同生態區位,且有部分重疊。顯然的,台灣紅檜的演化步調較快速,然而,為什麼?我在調查多年摸索之後,提出的推衍如下:
1.          台灣中海拔的檜木霧林,舉凡大面積的純林,面積或超過1萬公頃者,我認為可能是以23千年為基本單位的超級地體大變動(大崩塌或大地滑)所造就,而且,已知如此最大面積檜木林的所在地,恰好也是全台灣雨量最大、雨水累聚最多的集中區,也就是阿里山區;八仙山及大雪山區;太平山區,正是日治時代的三大林場。其他較小面積的檜木林的存在,亦與台灣地變有關。
2.          藉由全國數十個事業區,曾經存在且調查統計過的檜木約1,427萬株,作出各事業區檜木的年齡(直徑級)結構圖等,我證明了台灣地體變動(大地震、大崩塌)恰與檜林大更新息息相關,更作出標準動態模式圖及逢機變動的模式(陳玉峯,2001,《台灣植被誌(第四卷):檜木霧林帶》,336-369頁),簡化地說,地體崩塌後,或河川向源侵蝕區,就是檜木大量種苗發生的更新期。
3.          同一座山或同一山區,台灣扁柏的族群通常分佈於中、上坡段至山頂;台灣紅檜族群則見於中、下坡段及溪溝、谷地。河川上游的頻繁切割,小規模的崩塌,發生在紅檜分佈區的次數或頻率,平均而言有可能數十、百倍,甚至千倍於扁柏分佈區,或說紅檜更新的世代遠遠超過扁柏,突變與天擇的機率大大超越扁柏,加劇紅檜演化的速率。
4.          依據1942年松浦作治郎發表的,在太平山區對「台灣扁柏與紅檜幼樹、幼苗的消長與環境要素之關係」的「瘋狂研究」(註:台灣生態研究百餘年來,我推崇該研究的詳盡及深度,殆為台灣研究史以來之最。其內容詳見上書43-81頁。),松浦氏實際計算出一株台灣扁柏19351936年的年度種子生產量為790,354粒;同年度的一株台灣紅檜則為2,135,362粒。
我估算一株3千年的紅檜生產了2-68)兆的種子,扁柏至多只有紅檜的37%,加上扁柏樹齡不及紅檜,我粗估紅檜種子量約為扁柏的3-8倍。夥同上述紅檜更新頻度之大大超過扁柏,也許可以臆測,紅檜的演化速率是扁柏的十幾、幾十倍。
事實上我上述的數字稱不上「科學」的數據,而只是「想像」的比喻罷了,但很可能真實世界的確如此,只不過目前欠缺有效的研究數字佐證而已。
5.      台灣紅檜演化速率較快速的性狀敘述(質性):
A.      裸子植物演化為新種動輒數千萬年或億年,紅檜遷居台灣後不過150萬年即變成台灣特產種,扁柏則介於台灣特產與日本扁柏的變種或生態變異型之間,顯然或似乎台灣高度變動的立地條件,具有加速演化的特性。
B.      1990年代我歸納台灣紅檜樹形與環境的對應,認定紅檜的反應材(reaction wood)相關於立地的坡度及侵蝕崩塌的速率,因而造成愈是水土流失愈快速的立地,紅檜樹幹下部乃至基底愈是膨大,或說,紅檜自製「拐杖」的適應能力一流。我甚至想要調查或製作崩塌速率(土壤流失)、坡度之與紅檜有如板根的反應材寬度,相關的方程式。可惜並未著手。此現象也暗示台灣紅檜之與台灣環境的密切聯結,其速率匪夷所思!
三、檜木(林)的附屬或連鎖特徵:
檜木林是台灣生態帶最重大的過渡帶,往上盡為針葉林;往下全屬濶葉林,檜木林帶本身即針濶葉樹混生林。檜木林帶在時、空、物種組成,或演替及演化面向,具有無以倫比的變化向度(變化軸)。
1.          就演替而論,檜木屬於演替先鋒物種(例如前述,靠藉地體變動而長存),如果台灣地體不再變動,長期(跨越數千年)演替下去,則檜木林將經針濶葉混生林,變成純闊葉林,檜木終將滅絕。
2.          從物種遷徙、競合考量,在未徹底伐木之前的原始林事實之上,檜木林帶實乃台灣各大生態帶中,滙集最多針葉樹種的區域。可以說,由於台灣地體以數千(我認為23千)年為基數的劇烈地變,造成檜木一枝獨秀,而其他同一生態帶的針葉樹則難以抗衡,此間各不同生態區位的物種如下:
A.      真正屬於檜木霧林的伴生針葉樹樹種:台灣杉、巒大杉,是特殊的孑遺物種,而這兩物種應是來自東喜馬拉雅山系,同來自「北美、東亞分佈型」(日本)的檜木競合而混生。它們在地質史上的遷徙及演化路線,絕對是台灣生界在全球地位上的大戲,早該傾學術研究全力探索的好議題,奈何台灣生態界得有見識或眼界者不在適當的地位!
B.      紅豆杉亦屬檜木林內的組成,但時而進入濶葉樹林內;粗榧(三尖杉)則大多位居檜木林帶的純濶葉樹林中。兩者在社會結構中,並非位於最高大喬木的第一層次,而是形成檜木林之後,才尾隨其他濶葉樹發生的,我在野外樣區調查中,見過多次其苗木。
C.      檜木林帶往上銜接台灣鐵杉林帶,而檜木林帶往左右或往南,存有被台灣雲杉(針刺葉)取代的現象。這現象可能相關於南台較乾旱之所致,特別是塔塔加以南的楠梓仙溪流域。
D.     檜木林帶上部界範圍內,通常地勢較平坦的地區(侵蝕速率較緩慢),可形成針葉樹混生社會,物種如台灣紅檜、巒大杉、台灣杉、台灣鐵杉、華山松、台灣雲杉等,地理區偏南。
四、檜木林帶的若干「胎記」或氣候變遷的指標:
冰河時期全面、大規模來台的溫帶植群在間冰時期,或增溫過程中,溫帶元素往高處遷移,而下次冰河時期,它們又下遷,且與新冰河時期二次大規模遷進台灣的同一或不同植群相會及競合,如此再三調整與天演,也就是寒冷化與暖化的驅策力之下,從寒溫帶到熱帶的元素一直在時、空的「無常」中諧調或競合出「有常」,反正就是形成台灣在18世紀之前的原始植被八大植被帶,而檜木霧林帶就是溫帶及熱帶輻湊、交會的大界面,故而過往台灣生態學者命名檜木林為「暖溫帶」植群。
因此,檜木林帶的組成元素不僅包括北方、溫帶的譜系,也有來自熱帶的植群或物種,當然它們都是來到台灣之後,接受台灣獨特的環境,經由12百萬年,變動性的天擇之後,才產生的結果,且永遠處於動態時空極為複雜的流變之中。
以下,列舉特別顯著的物種或植群介紹之。
1. 昆欄樹及台灣八角金盤等,是檜木來自日本相伴隨的「嫁妝」,這兩種僅存在於日本及台灣,但後者來台灣以後,演化為台灣特產;前者是典型檜木林帶的指標,來台之後,伴隨檜木林作上、下、冷、暖的遷徙,而且,在台灣南北兩端的里龍山及大屯火山系,檜木都滅絕之後,昆欄樹尚可逕自坐大,局部小區域甚至跡近形成純林。就全球(日本及台灣而已)而言,似乎在台灣最為興盛,而形成主要的分佈地。
2. 五加科植物通常是典型熱帶型的物種,而伴隨氣候暖化過程北進或上遷。全球北遷最遠者是人參,它本來是濶葉樹,但北遷到寒地卻演化成莖幹抽不上來,且欠缺木質部;台灣低海拔的蓪草也欠缺木質部,改由莖部中空的物理結構而能長成小喬木;著生常綠的鵝掌檗,演化出葉上厚厚的一層臘質,防止水份過度散發,以應付乾旱而行遍潮濕到旱地、耐陰到全陽光,皆能生存。而台灣檜木林帶的五加科植物(代表檜木林的熱帶元素)簡介如下:
A.      台灣江某,見於檜木林帶上部界,最主要分佈於台灣鐵杉林帶,是台灣海拔分佈最高的五加科小喬木,常綠。
B.      台灣常春藤,檜木林帶的附生型藤叢,森林內可見,但附生在落葉樹(例如台灣赤楊)上特別旺盛(註:年度落葉時,陽光量大增)。
C.      台灣五葉蔘,落葉性藤本或附生於檜木樹幹上。
D.     台灣華參,最怪異的五加科物種,應該是台灣的特產屬、特產種。它通常在4月春天裏抽出新花苞,但竟然不開花,必須熬過冬季,直到隔年56月才開花!因此,一樹之上,4-6月可見新、舊花苞,老花苞位於去年的枝條上,顏色較黑;新花苞長在新萌發的枝條上,顏色較白。為什麼要以花苞過冬才開花?其祖先來到台灣以後,在演化過程中才產生如此怪異的行為,或其祖先即已如此?生態意義是何?在在成為植物界的謎中之謎。
3. 檜木林帶的杜鵑花類:
現今全球的杜鵑花類固然以東喜馬拉雅山區為大本營,但西遷歐洲、東進日本及北美,南移印緬、東南亞、新幾內亞,全球千餘物種,而大本營約佔67成。杜鵑花類大都具有多類固氮共生菌,復具有AnthomedotoxinC31 H50 O10)毒素,會讓動物中毒,病蟲害相對之下也較少,更藉由染色體的多倍體化、雜交現象,而具備高度適應環境變遷的能力不斷提升,因而縱跨寒溫暖熱,橫越歐亞美澳。
台灣擁有20多種杜鵑花,其中在檜木林帶範圍內最奇特或具特定生態意義者簡介如下。
A.台灣杜鵑。它是全台灣最高大的杜鵑花,我看過最高約78公尺的植株,但它的樹形經常歪七扭八,乍看之下毫無章法,卻是在超高大氣濕度林下的特殊適應,枝幹上頻見佈滿苔蘚,宛似穿上厚厚的毛衣。由生態指標角度說來,它或可代表地中海型氣候下的「硬葉林」組成之一,此外,它在檜木林帶下部界的瘦稜上,可以形成純林,而新竹鳥嘴山區的純林,因它具有紅色的木材,被在地原住民稱為「紅木樹林」。如果可以解讀為何它們可以在檜木林帶發展、拓殖且特化,或也是詮釋檜木林帶的良好切入面。
B.黃花著生杜鵑。它是台灣唯一的附生型杜鵑小灌木,我見過離地超過30公尺的附生狀態。一般它被視為熱帶元素,是由低海拔地區上爬,最後只適應、特化為檜木林帶的指標型附生植物。之所以被視為來自熱帶,乃因它是馬來西亞系統的附生類杜鵑,台灣是它在全球分佈的最北界。
C.森氏杜鵑,也就是紀念森丑之助而命名的杜鵑花,但我個人認為它與玉山杜鵑同種或同一祖先,是在冰河期或冷化時段,從高海拔下遷,或反過來,暖化時爬山爬得較慢的族群分化而來。它在檜木林帶的分佈,較傾向於林緣或林下破空處,基本上它並不耐陰。
D.西施花,偶而上溯檜木林的林下型杜鵑花,主分佈在上部濶葉林中,但最後一次冰河時期以降,迄今還殘存在低山地區,例如北台、中部大坑頭嵙山。
以上,簡述台灣檜木(林)在天演大戲中的若干奧妙,算是我對拙作植被誌第四卷《檜木霧林帶》的些微補充或加註。

台灣山林永遠是台灣子民及文化的母體,40年來我一直難以同國人分享山林屬靈的成份,如今還是藉由自然科學的語言為媒介。也許,總有一天,檜木或四千多種台灣原生植物的精靈,可以讓我們超越時空,而成為時空,成為台灣,也就是劃時代地改變過往23千年,人類文化橫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

雲海籠罩下的山區就是檜木林帶。
關山南北的中央山脈。右側是台灣西部的雲海;左側是東部。東西部雲海上部界的落差,幾乎也就是東、西部檜木海拔分佈的差異!
雲霧帶裏所見的檜木林。
台灣紅檜的毬果張裂,未開裂的毬果是橢球形。
台灣扁柏的毬果是球形。
位於溪谷地的台灣紅檜由於土壤崩落,自長反應材支撐,因而樹幹愈靠近地表愈是膨大(往北大武山途中;筆者)。
筆者所見全國最誇張的反應材,原住民命名為阿扁神木。
台灣扁柏往往一柱擎天,通幹修直,不會具有「大屁股」。
台灣紅檜苗木(左)、扁柏苗木(右),它們由種子萌發後,先長出軟針葉,而後再長出鱗狀葉。
生長在檜木林內的台灣杉(左)及台灣紅檜(右)。
台灣杉是已知全國長得最高的樹,可接近90公尺,原住民稱為「撞到月亮的樹」。
台灣杉的毬果。
台灣八角金盤是從日本跟隨檜木來台的「嫁妝」。
目前已知全國胸徑最大的一株樹是台灣紅檜,位於大雪山230林道30K下方。樹高55公尺、胸周長約25公尺。然而,我認為它至少是6株以上的孿生並木。

「這株」全國最大樹於1970年代每木調查的刻痕,逐漸被新長的樹皮包圍。原本預定要砍掉,工人卻拒絕,因為該樹中空,一來沒啥木材,二來這種樹在鋸伐時,很容易腰折而砸死人!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快樂聯播網《台灣之音》】

每周六AM10:00 ─ 11:00 @ 快樂聯播網

20160618談迷信的破除與佛教唯心論


20160611談「籤詩解」與「觀音法理」
2

20160604
 談「籤詩解」與「觀音法理」
1
20160528
 來自鐵窗裡的信


20160521
  節目連結
依諾物語5 6
20160514
 節目連結
依諾物語1 2 3 4
20160507
 節目連結
台灣山林保育與土地使用的前註1
20160430
 節目連結
羅漢與羅漢腳
20160423
 節目連結
藕斷絲連
20160416
 節目連結
結納人間世A&給親愛的少年郎幾句話1 2 3 &
藕斷絲連
20160409新台灣的期許─找回自己的本性 1
20160402節目連結
負北極震盪 1 超體感溫度2 猴戲3
20160326檜木與我
依諾物語 1 2 3 4 5 6
20160319檜木與我  
延伸閱讀1 2 3
20160312信仰 延伸閱讀 2 3
20160305
下一開始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原民林產使用草案註】

陳玉峯
小英政權上任後,在內政施政面向,個人認為最重大的突破,在於以總統或全國代表的象徵角色,勇於承擔四百年外來政權的道德懺悔,向歷來原住民族祖靈暨生民認錯、道歉,且態度、身段、行動柔軟、誠懇,朝向「還我土地」等長年運動邁進一大步,同時,行政院也馬上端出「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草案,希望在小英執政的3個月後「合法化」,相對映的,社會主流氛圍似乎也樂觀其成,我長年倡導的台灣土地倫理、自然情操、山林文化等,好像也有了一線生機。
阿美族王美蘋說:「……原住民族最懂山林智慧,對山林資源的利用節制、不會過量……」;新任林務局長以布農原民的話宣稱:「當森林是部落的冰箱,族人就不會任由山老鼠予取予求」;報導也說:「原住民族歷經千百年,已發展一套精彩絕妙的利用方式……」,的確,台灣早該在現實層面,與全球原住民平反運動同步。
如今這第一步,表面上是在「森林法」、「原住民基本法」之下,再延展出的「子」法,但法律位階似乎介於新法與行政命令之間,而台灣諸多法令總問題在於都是「特別法」,也就是說,沒有這個法比那個法「大」,過往這些特別法(包括國家公園法、野動法、水土保持法……)衝突時,又回到行政院的「人治」裁決之,或說,人治、法治始終糾纏不清,何況目前草案諸多名詞釋義或定義(例如「從來之生活習慣」、「生活需要」、「其他與傳統文化活動有關之行為」,等等),難免流於自由心證、文化落差的諸多疑義,將來必定發生預想不到的衝突,更且,自從縣市合併升格之後,各大都公務人員層層調整或整併後,熟悉都會內容者,往往對山林事務陌生、無知,加上「事實」、「現實」的經驗與認知、瞭解等,落差掛天梯,今之如高雄、台中等,抽襟見肘的事例愈趨嚴重。
就政治面而言,蔡總統煞費苦心的宣誓旦旦,行政院十萬火急推出草案,若民間異議人士呼籲妥善從容擬議,必然觸怒當權與「主流民意」,而個人依長年山林學習經驗,提出若干原則或建言如下:
一、原住民合於規定採取的主、副產物,一概列為無價金。「國家」歷來「合法」盜取我台灣天然資源何其龐大,且造成山崩地裂、土石橫流、生靈滅絕等,蔡總統還欠這片250萬年台灣之靈一大道歉,則如今何必拘於細節、為德不卒,何況依草案計算方式,若再加上人謀不臧,其所耗費的人力、行政等社會暨國家成本費而不惠,建請行政院走出國家格局。
二、原住民山林文化是我台灣自然天演而成的生活內涵,早該讓後來入籍者瞭解與學習,這多套坦坦蕩蕩的生活型、人地關係,務必從部落會議的決定之後,在申請乃至執行的過程,全然透明公開,接受國人的瞭解與學習。
三、所有依法無價金取得之山林資源等,一旦發現落入商業或有違申請原意的處置,取消該申請核定案,依相關法規罰則處理之。
四、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台灣、只有獨一獨二每座山的天然生態系,且尾隨全球暖化、環境變遷,隨時隨地皆在進行複雜的天演機制。原住民傳統的生活型及土地倫理等,亦與時俱變。因此,在公開伐採行徑現地,務必詳實記載生態實境,並作至少20年的追蹤比對,從而可以讓學界、民間、政府單位學習「精彩絕妙的利用方式」,也就是將原住民對台灣山林的生態智慧、技術、文化,可以轉化為生態學的內涵,詳實依自然科學研究、探索的流程,將成果公諸於世,蔚為我台灣自然土地文化的發展。
「山林智慧」是世代累積的反覆實證經驗,絕非口號與形容詞。凡此等生態內容,正可透過新嘗試,取得台灣第一手生態資訊,並觀察其流變,提出人文暨科學的實證成果。而農委會無庸擔心人手不足,「高手在民間」,夠水準的義工列隊伺候!本人也報名。
五、自然生界的草履蟲運動,「嘗試錯誤」的原則一向管用,草案理當加上每2年「檢討修訂一次」。
六、草案研擬流程、執筆人、遊說團體,以及相關人員等,建請行政院網上公開,如是而可促進全民價值觀溝通或良性互動,避免歷來黑箱等各方質疑。
一至五項懇請落實於草案討論、修訂;第六項乃道德勸說。

至於民間、學界之濟濟多士,不妨農委會等主管單位,著手召集熟悉原主民文化者,將日治時代迄今,原住民龐多的生活慣習之與山林資源利用相關者,全面輯錄編撰百科全書型資訊,提供未來疑義、衝突時之參考。

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草仔粿與菜圃─普世人性】

陳玉峯
「咱約乎好,明年來去小笠原山,多採一些艾草嫩葉,橫直可以做成艾泥團,冷凍起來,吃足久的……」90歲的老岳母叮嚀了我幾次。不只如此,駁崁下幾畦菜圃爬滿雜草,每天路過,她一定佇足下瞰,指著一小塊先前已拔草的園地,冒出綠油油半寸高的菜苗說:
「你看,草一拔光,芥藍苗就長出來,天然下種的,不用播種吔!……」老岳母一向輕聲細語,沒有多出來的惋惜或感嘆,她很懂得使用休止符,留白總是很得體,但有了高年歲以後,火候常因短暫記憶失了準頭,因而三不五時,同樣的話,不慍不火地再敘述一次。
前幾天,他要求旅館的佣人下園除草,被老丈人阻止:「佣人工作做不完,又那麼累,不行!」;老岳母默不作聲,事實上她打定主意的事,沒人攔得住,但她一生從沒頂撞過先生。
我們三人各拿一把傘,走上例行的遊園漫步。就在阿里山人車分道的叉路口,迎面一群林管處的僱工正在掃落葉。岳母對著其中一位大嗓門的婦人央求:「禮拜天能不能麻煩妳一下?」
「不行啦!父親節子女都回來,我得回家啦!」邊說邊走遠。
丈母娘還是不死心:「阿枝仔!要不然幫我叫一位!」那位阿枝仔沒聽到,我只好拉高嗓門叫她。我搞不清楚「叫一位」要幹嘛?後來我才清楚,原來岳母先前已要僱請阿枝仔一天2千元除草,但她們是林管處僱工,只能利用假日,偏偏這個假日隔天是父親節。
原來老岳母自己被子女禁足爬下駁崁去除草、種菜,老丈人又不許她找自家旅館員工幫她除草,媳婦也罵她:
「一千塊錢買青菜,吃撐了兜著走,幹嘛花2千塊請人除草?」是也沒錯,但這是價值觀的問題,老輩人無法容忍田地荒蕪。是太陽就該放光,是田地就該綠油油,不是金錢的問題。「該然與不該然」最是折殺人。
這次,我帶了3包糯米粉及月桃葉上山。第二天早上,岳父母開始製作草仔粿。我自告奮勇:「來,我來揉!」我倒進半筒水,和著糯米粉搓揉。
不料愈揉愈黏手,再倒進一包糖,以及忘記擰擠艾草泥團多餘的水分,天啊!整盆粉漿沾黏雙手不可收拾,十指張不開。而阿里山商店沒有糯米粉,老丈人只好去7-11買了2包中筋麵粉,但一包不夠,2包還是解不了困,老丈人不得已,折回7-11再買了阿里山唯一殘存的麵粉,外加一包太白粉。
我費盡吃奶的力氣,還陷在超黏的一團「變形蟲」堆,腦海裏映射出粘鼠板上,愈掙扎愈黏陷的鼠輩,絕望的眼光,難道,做草仔粿之前還得拜土地公?!老丈人提出解決的辦法:留一半,一半加粉到可揉製。
於是,我搓揉出一塊塊粿皮,岳母上餡,包出草仔粿,岳父剪月桃葉襯底,開始蒸煑。我知道,加了麵粉的粿皮必將變硬,失掉了糯米柔粘的風味。而岳母一樣吃得津津有味,一半包給我帶回來。
第三天早上,我提議由我下駁崁除草,老丈人堅持也要下田。
於是,岳母在上端「監工」,老丈人與我「施工」。
工作了約半小時,老丈人因手掌過敏停工,上去休息。我持續拔除雜草堆。這類田間次生雜草若未能將根系清除,拔了等於促進再度快速萌長,不出一周天,勢必前功盡棄。
阿里山的紫外線超強,沒多久皮膚開始刺痛,我長年脊椎側彎的毛病也開始發作,右腿陣陣發麻。我想著,斷斷續續,聽說任何人一天發起的念頭至少78萬個,搞不懂包不包括五官識覺接受外界刺激的感受。我曾經要求自己與學生,嘗試「真正」不思不想幾分鐘,包括讓自己不思不想的念頭也不住。而反覆的動作形同數念珠,不過是次級的不思不想,還是在想。
我只是不忍心老岳母不捨的眼神,不捨田園荒蕪,還有她那無言的意志。年歲愈大,雖漸遠離得失,但生命的意志,恆在「該然」定律鞭策下,不斷地嘗試他的該然。即令手腳動不了了,意志一樣在工作。老岳父母總讓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拖回了一具大魚的骨頭,卻豪不在意有無漁獲。
海明威寫出來的,正是生命底層的馬達,絕非什麼奮戰精神,還有坊間、作文課一大堆「勵志」的評語,那些都是「業障」。
普世人性之所以成為人類的公約數,不在於多事人橫加上的解釋,更不止於人類,而是所有生命的「定律」。佛陀在菩提樹下的證悟,絕非佛書上妄加揣測的纏鬥權、錢、色慾等等。祂在出家後,早已遠離這些心識的表象層次,絕非在最後證悟的關卡還在糾纏!佛陀挑戰的是DNA內在遠離感官識覺的形而上的普世人性或生命「定律」。

我以雜草的意志,拔除自己的意志。岳父母的底層意識,催化我去除雜草與我的意識。我在拔草,草在拔我。天地之間,有種宿命的非宿命,意識的非意識在流轉。

這些草仔粿至少融合了稻、麥、甘蔗、艾草、紅豆、綠豆、陽光、水土、藻菌等等意識,還有3246歲的意志、記憶(2016.8.5;阿里山)。
老丈人陳清祥先生與草仔粿。
老岳母陳玉妹女士啃著草仔粿說:「皮是硬了些!」。
普世人性是意識的非意識(陳清祥、陳玉妹伉儷;2016.8.5;阿里山車站)。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父親節卡片】

陳玉峯
我最怕人家問我親子相處的問題,我幾乎完全沒有這類「問題」,因而別人家的問題就我而言直是不可思議,為什麼他們硬是要創生那麼多不是問題的問題?在他們的想法中,很可能我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因為我相當於「放牛吃草」,除了生活各種客觀需求供應無缺之外,從不干預甚至未曾直接過問女兒的一切,她母女稱我為「爛銀行」。而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施教,除非女兒提問,我絕少「教育」。生命從來自行成長,何況女兒是那麼可愛。我最討厭中國式的「文人樹」!
日前,陳月霞女士應邀去演講親子關係,她有她一整套的思維,她先以我作測試,要我回答:「你期許自己是什麼樣的家長?」;我回答:「順其自然,提供客觀環境或條件的需要,而非主觀意願的引導。」她默然不作聲,儼然我被死當。
女兒在資本主義帝國的紐約討生活,早就練就一身如今世間生存、生活的百般功夫,莫說我無能「教」她,許多面向是她在「教」我,例如她「要」我:評估沒用的話,就不說!,偏偏我一生都不斷地宣說「看似無用」的公共議題
其實,女兒一直同她媽媽恆無止境的溝通,是母女、朋友或超越所有人際關係的互動,世間很可能少有的特例。而我,直似化外之民。
今年父親節,女兒寄來一張卡片:
「親愛的爹:
今年爸2節卡片恐將遲到,不過,遲到總比沒有好。
我最近二年來開始參與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的活動,它們讓我成長了不少,我也越來越能體會那類有種理想,是和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理想,但它卻充滿一股比起私人理想更有生命的動力。
每一年,我想到年輕些的自己,我都很驚訝以前自己的無知和幼稚。每一年,我都有一種漸2和你的理想拉近距離的感覺。
父親節快樂!
相云 2016

也許我愈來愈像植物,有感也無感。春、夏、秋、冬的土地上,到處會有無止盡的新芽冒向陽光與藍天。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嘉義的趣味印象(2)─「鵝」誤】

陳玉峯

提起嘉義,先前台灣人甚至外國人都會想到阿里山。從1910年代以降,阿里山帶給嘉義不僅是經濟的繁榮、商業或林業文化的型塑,阿里山神木常成為街道招牌,甚至是台電變電箱上的圖案,嘉義與阿里山幾乎孿生而同體,因此,我將阿里山的「趣聞」也歸劃嘉義(市)所轄。
然而,一般人大概搞不清楚土地管轄、行政權責的議題,阿里山是「國有林班地」,由林務局代管,但阿里山一大堆建築物的建照、使用執照,卻歸縣政府核定,事實上大約70餘年來,地方政府之與林務局、林管處常唱不同調,時而劍拔弩張,特別是縣議會幾乎是「世仇」。
隨便舉例,林管處多年前開發了「水山神木」步道與車站,嘉義縣政府卻不許林管處蓋廁所,以致於林管處不敢張揚「新的遊憩區」,因為擔憂遊客隨地大小便?何況阿里山又是惡名昭彰的426的最愛地區之一!
扯這些543,是因為我要介紹阿里山的軟體「趣聞」,而這些「趣聞」常鑲在硬體建物或人工陳設物之上,以致於我也弄不清「趣聞的榮譽或責任」究竟該歸屬何方?
我關注阿里山超過35個年頭,曾經給予的建議「罄竹難書」,包括林業村等,但林管處執行之後,卻與建議者相差光年距。我不能說他們「文化水平太低」,但「他們」的確時而令人不敢恭維。
例如:二萬坪有兩塊因公殉職紀念碑,一塊是為死於191218日的技師二宮英雄而立;一塊是紀念近藤熊之助殉於1914220日者,後者的石碑銘文為:「從七位近藤熊之助君殉職碑」。而林管處在步道入口立了一塊導覽路牌卻寫成「七位殉職碑」,「從七位」是人死後給予官爵位的追謚,我告知林管處:「人家才死一位,你們為什麼多死了六位?那牌子要改正!」好長一段時程還是死了七位。後來我去電說你們再不改,我要讓它上報。不久,他們乾脆將整個牌子拆掉。
事實上阿里山許多摺頁、解說牌錯誤百出,我曾告知該處太多次。2013年初,我實在「凍祙條」他們長期擺爛,遂去電林管處廖處長:「我可以幫你們每一塊解說牌、摺頁等勘誤!」,於是有位康技正寄來了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解說原稿及若干摺頁。我花了幾天一一勘訂回寄。事後,康技正回寄了小贈品答謝。但是,又隔了23年,部分錯誤依然「抵死不改」!
我所訂正的,包括錯得離奇者,例如他們說阿里山博物館、受鎮宮建於1911年,而1912年底阿里山鐵路才從北門站通車到二萬坪,絕大部分阿里山區都還是原始大檜林,宿舍、官廳都尚未建置完成,日本人吃撐了卻蓋起台灣人的玄天上帝神廟?也建設博物館給台灣獼猴、水鹿參觀?
諸如此類的「趣聞」,以後才分享讀者。本文以下介紹新完建的沼平車站展示廳,一、二件顛覆台灣設置中文系的創舉:
1.         
有張東京明治神宮的鳥居照片,林管處解說文字:
「今天阿里山的樹在東京明治神宮也能看
建議讀者仿照而撰寫些「名句」,並向林務局、林管處投稿吧!又,明治神宮鳥居的檜木早已不在該地,今之鳥居大木是來自丹大林道後來改建者,請林管處別讓國際友人看笑話!

2.         
有張集木柱正懸吊巨大原木的舊照片,其下解說文字:
「在火車裡裝上木材的情況」
阿里山有史以來何時存有超級火車,可以在「火車裡」裝原木(註:「木材」與「原木」意義也不同啊!)?

3.          嘉義北門地區於1915年底挖出2個蓄水池,一號池2,377坪;二號池  5,941坪,且後來面積漸次擴增,用來貯存阿里山運下來的原木,日文為「貯木池」,在陸地上則為「貯木場」,台語謂之「貯木池」或「寄木池」,但林管處的展示圖標示為:
「木儲池情況」

林管處特別嗜好「情況」的「情況」如上圖。

好了,今天只介紹這樣的「情況」!


二宮英雄殉職碑於921地震時歪斜,陳月霞及筆者前往勘察。
近藤熊之助殉職碑於921地震時倒塌(陳月霞攝)。


未被震倒之前的「從七位……」碑,圖中人為陳清祥、陳玉妹伉儷(陳月霞攝)。
嘉義林管處寄來,我加以勘正的解說牌資料。


筆者勘誤的解說摺頁,不知現今改正了沒?
未拆除之前的立牌(陳月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