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 5/8


陳玉峯

§ 事業來時路

 
楊是現今台灣所謂中、小企業家行列的一員,且從事的是文化事業的幼教,他的圖書公司已經經營三十餘年了,他的創業過程為何?
 
「由於爸爸的身體狀況出現一些徵兆,我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回老家約一年,一方面充當爸爸的司機,另方面協助整頓業務、財務,因為我爸被某親戚坑了不少錢。此間,瞭解不少我爸的為人處事,以及經營事業的基本原則……」
 
「做生意沒有單方面的受益者,不可能只你吃肉、別人喝湯啦!爸爸如此告誡我,他投資百貨公司時如此,接著兼做礦油行、遠洋漁業都是如此。還有,許多台灣傳統的勤儉美德、江湖行規、眉眉角角,都是跟環境學習而來。」
 
「抓住任何時機。從事百貨商業的父親竟然也投資民間煉油廠,他從中油買得次級油品,自設工廠提煉,也做瀝青。1960、70年代,台灣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礦油行。記得有次,爸指著工廠地上的油汙、瀝青屑告訴我說:『博吔!這地上都是黃金啊!』油品賣給鄉間卡車、鐵牛、各式車輛,在在是暴利,還有,一桶瀝青53加侖,賣給鋪路用,然而,桶子倒出時不可能倒盡,必然沾黏殘存的瀝青,回收桶子又賺了2加侖……」
 
「我在大學放假回高雄時,常得去港口看顧進港漁船的漁獲。卡早,船長、船員若有『好東西』他們會私藏,這些物品與我們公司無關。當漁船回港,港口的黑道就會上船收購他們要的東西,你不能不賣,船長、船員很困擾,船東也不敢得罪黑道,但只有我父親不買帳,因為我的四個堂兄弟都是鹽埕埔『七賢吔』,大尾的。堂兄弟一上船,港口的黑道就沒輒……」
 
「爸爸對待親戚朋友都是仁盡義至,無論貧富貴賤都給予真誠的關心與照顧。我曾經多次載著父親與漁獲,穿梭在窮鄉僻壤去找人,走進貧民窟的陋巷去送魚。父親堅持自己去送,這樣才能親眼看到親朋是否安好……
 
我有個姑姑是個美人胚,不幸的是遇人不淑,她想離婚跟他人,但遭遇的是對女性很不公平的年代。後來很淒慘,流落到嘉義,爸爸搭火車,很辛苦地到嘉義找人,賬濟她……」
 
我從楊及楊口中的父親身上,看見泉州人行俠仗義、豪爽好施的影子。泉州人深受禪宗的教化,至今台語(閩南話)還使用著很有意思的用詞,例如台灣人很謙虛,不會使用知道或不知道,而是說知「影」或不知「影」,因為「道」是很深邃的形而上,台灣人的認識論只敢說知其所投射的「影子」而已;又如「沒辦法」,台語說成「無法度」,無法可度,這分明是禪語;再如禪語「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無疑無悟」,轉化成台語表達「意料外」說成「無疑悟」!台灣人的禪是無禪的生活禪,而且是海洋禪,人生本來就海海啊!
 
由楊父傳承至楊的人格特徵,又如何從事企業?在不同時代、不同世代有何不同風光?
 
「爸爸是白手、黑手起家,我決定自己闖天下。一年陪伴爸爸瞭解家中情形之後,我去應徵做業務員,初任職於電器行,行銷收、錄音機、計算機等等。那時一高尚未完成,我開車轄區北界到嘉義,每天都很忙碌。每日出發時我要求自己:『我今天若做不成一件生意,絕不回去』,有次,已夜深但業績槓龜,我在台南街頭一家電器店遊說頭家,但他生意很好,不大甩我。我口乾舌燥,沮喪難過得吃不下東西。於是,叫了一杯冰水猛灌,不料瞬間反胃,衝出到店口吐得一塌糊塗,倒地快要昏厥。老闆差員工扶我上二樓的倉庫稍歇,也問我怎麼了,吃飯沒?我據實以告,因而老闆基於同情,給我下訂單。唉!人生就是這樣啊!
 
電器行工作一年半之後,累積南台行銷經驗,並觀察人性。接著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持續我好玩的天性。我去旅行社上班,考取領隊執照,帶團出國大多去日本。如此年餘。恰逢朋友經營一家圖書公司有困難,找我入股投資。我本來就愛看書,因而我乾脆就轉行投入。這家公司做的是代理、經銷。我加入代理3~4年後,認為代理的利潤太低,且隨時受制於人,我開始改為出版兼經銷。1980年代台灣出書很簡單,我飛機一搭到日本,看到好書就copy,回台灣翻譯後就付印……」

「30年來做生意嘛,兩大階段。第一,你得做對生意,20世紀台灣至少有4、50年好光景,但你要有感覺,抓得住運氣。由於台灣社會成長、經濟好轉,人口也大增,重視教育是父母心,而且漸次變成精緻化—兩個恰恰好。之前台灣小孩那有什麼課外書?!因此,我在該時代做對了孩子教育的圖書,賺了錢。第二階段,好賺嘛!大家必然一窩蜂跟進,就發生競爭、惡性競爭,於是,如何不被打倒而續存?我從父親傳承的精神而來,也建立一輩子的經營哲學。我首重誠信,與人交易重然諾。我廣結善緣,而且對員工發揮『玩』的創意啟發。一有接觸不錯的老師或課程,我就引來公司上課;業務稍不忙碌時,我帶員工到處遊山玩水……」
 
事實上楊在生意上軌道之後並不忙碌,他的「玩學」其實建立在自我執著的放下,他默默地關懷社會,也帶著商業精準的眼光在遨遊。一遇有益長遠教化的事務,他即伸出援手。他是創辦二、三十年來高雄「無願讀書會」清一色女性當中唯一的男性會員,他贊助數不清的社運,包括環境運動,但與他事業相關的文化事務,毋寧更為焦點。行有餘力,他到處演講,鼓勵、支持弱勢。他在屏東教育大學開了《企業的經營與管理》的課程。

 
「我講經營管理的部分不到三分之一,我偏重在生活與思考的部分。我以眾生相的有趣故事,引發學生暢談,我再與之對話,且儘量讓學生發揮。我送許多書給他們,又包遊覽車、提供餐飲,外出參觀產經企業如何運作,最重要的,我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繁多面向,看待如何在殘酷、真實的世界中存活下來,不只可以賺到錢,更可以賺到人心,人的一生不只是賺錢而已啊!我引導學生如何清楚地看待自己,以及價值觀……
 
有堂課叫『社會現象觀察』,我請學生儘量或至少得講出2、3個正面事件或現象,也舉出負面事例,從而進行討論。我不一定得或能回答所有的問題,但我會提醒從不同價值系統可以導出何等結果等等;有堂課叫『 宗教與人生』,我先談台灣人怎麼看待宗教的現象,誘發他們自行摸索,最後才點出:宗教談的就是你自己啦!我遇見一些貧困學生悲慘的故事……」
 
當我問及對下一代的願景,楊輕描淡寫:「有思考能力的人」。他也刺激學生對使用金錢的概念,因為一個人用錢的內容、態度,多少可反映賺錢時的心術。你付出時間、心力的代價,可以張顯你的人生觀。「以我企業、生意人來說,全球性基本標準乃『信用』,你要賺錢、賺人心,你的服務要至誠。當你風光時可別得意忘形,你得瞭解你是誰?你賺的錢要帶去棺材內使用嗎?要給兒女花費嗎?何謂有意義的事……」

 
當我直接問及對政治的見解時,楊顯露台灣人三代以來對外來政權的審慎:「228事件之後,我外公一提起相關事情牙都歪了。我不懂國家、政治,但政治人物有責任告訴我們你要把國家、社會帶往何處?百姓能講而無力,而人民委託政治人物,如同公司,我是老闆,員工可講意見,但得我答應。表面上政治人物都講得很好聽,但僕人都比主人還凶狠。任何政治人物都需經過考驗,特別是面對種種誘惑之際。我們生意人最清楚人性啊!……」

而楊在表述日本文化的優點、長處時,我故意激他:「日本文化不也是由盛唐承襲而來?」楊答:「小時後的胖不是胖。你曾經如何好,不代表你永遠好,沒試都不知道啦。台灣人的善良是從日本教育來的,還有非國民黨式的在地傳統……」 


自從我認識楊的一、二十年來,他讓我最欣賞的是本質的純真,毫不掩飾的自然與精明。與楊談話,他不時有些黠慧的俚語我難以文字表達之。他事親至孝的層次絕非道德美詞所能形容,特別是母親長年臥床期間,他歌聲逗趣甚於老萊子。從他身上我知影對親人的幽默才是本質的幽默,他是天生的陽光。

 ~本文摘自《台灣素人》
 *****************************************************************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請點選下列連結)
                                   1 2 3 4 5 6 7 8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 6/8


陳玉峯

  
§ 人倫與生死

2006年夏季之前,每當楊與我通電話或碰面時,他頻常提及侍奉病榻上慈母的情節,每每令我動容而沉思,那是何等的情操啊!他簡略自述事母的概況:
「我底下還有差我約11~12歲的弟弟、妹妹,母親坐月子時,我已懂事,還記得母親做月子吃的薑母炒蛋在物資匱乏的當時甚為美味,還會跟年紀較大的弟弟和媽媽搶蛋吃。我的母親在62歲因高血壓中風,臥病將近18年,在勞碌一生,可享天年的時候即臥病在床,是身為人子的莫大悲痛,當我看見曹慶先生發心創立照顧植物人的創世基金會時,我常淚流滿面不能自己,因為母親的靈魂就是如此被禁錮在蜷曲枯槁的軀體中。母親還在人世時,我常回到她身邊,唱歌、說有色笑話給她聽,抱著她告訴她我要喝母奶喔!母親總是被我逗得開心極了,在全力的醫療照護之外,我盡力陪伴。在母親病危時約有半年在加護病房度過,照著探病時間,我每天去看三次,母子一世的情份,我總是希望能盡力把握住。這些年來,雖未能再依怙侍,但我總常想起父母親給我的一切。」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8年歲月,滴水早已穿石。多少台灣人就像楊這樣,貫串台灣歷史的長河,譜寫最平常的故事!
2006年8月某天,我在高雄興隆淨寺內巧遇楊,他帶著母親的牌位入寺進塔。當時,他整個人予我不對勁的感覺,皮肌炎在他的身體表面出現,特別是四肢關節。幾天後,他得知罹癌,且從此遭逢生死的淬煉,然而,他的內在性格始終恆定,無論多少殘酷的折磨。
2010年8月7日,在我的請求之下,楊、蘇振輝董事長與我,假高雄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了一場《生死座談會》,讓聽眾分享楊的生命故事。楊以同樣陽光的態度,敘述他與病魔奮戰的歷程。歷經3小時後,聽眾們帶著堅毅、抖擻的眼神離開。
楊的演講生動活潑有趣,遠比平板的文字熱力四射。在此,我只轉引他平實的自述:
「我的人生平安而順遂。知道自己罹癌,是在母親告別式之後一個禮拜。
就在陪完母親走過生命最後一程後,我開始發覺自己的身體不大對勁,吞嚥有困難,經過切片發現是鼻咽癌。先是喪親的至痛,再是面對自己生死的難關,短短時間內,令我難以承受,我哭了兩天。但人總是會在無助的時候,自己去找出一個生命的出口。我積極的面對治療,除了鼻咽癌之外,還併發了皮肌炎,皮膚的不適,肌肉的疼痛與無力,讓我行為能力大幅減弱,過程真的非常痛苦難受。
就在治療過後、積極復原之際,半年後,在一個例行檢查中,又發現我的肺部有一個黑點,黑點的位置無法切片,必須經由開刀。人生的課題又來了!我又得再提筆寫一次。當時,我問自己:『我希望我的兒子怎麼記得我?』我想了想,想起來這十多年在生命風景中占很重要位置的柴山,我想要讓兒子知道,爸爸是勇敢的。在開刀的前一晚,我帶著兒子和家人去爬柴山。在山上,欣賞落日美景與夜色。那一夜的月色,是我見過最美的,也是最難忘的月色。
開刀後切片結果知道是良性腫瘤後,像坐雲霄飛車的起落,心情的折騰很難形容,可是我總是很積極的面對我的病情,勇敢的面對它。近兩年,到醫院追蹤掃瞄時,又發現脊椎有黑點,在確知必須接受治療時,我總是理性的面對,審慎與醫師討論醫療對策,當然,在治療期間,我也改變了許多自己的生活習慣,幫助自己的身體對抗病魔的侵襲。
面對死亡的恐懼,只有自己最清楚,有許多的感受和體會也是病前未曾有過的,人在無助恐懼時總是會尋求一種力量,有些時候,我除了能夠感受冥冥之中那股神祕的力量之外,親人與朋友愛的力量,才是我最大的支撐來源!
正面而美好的力量

第一次生病時,陳玉峯老師寄來一顆玉山頂峰的石頭,他告訴我這顆石頭是他跟上天祈願得來的,一顆飽含臺灣山林靈氣以及陳老師祝福能量的石頭,對我深具意義。最近這一次生病,好朋友蘇董剛好也登玉山,登頂那天,平時早上8點半才開機的我,不知為什麼清晨7點半就打開了手機,恰好就接到了蘇董他們來自玉山頂峰的祝福。還有好多親人、朋友,熟識與不熟識的人,在知道我罹病之後,總是用不同的方法關心我,為我祈福,為我打氣,這麼多正面而美好的力量,讓我覺得溫暖而感動,面對病痛的歷程,一點也不孤單。
我常常把陳老師在玉山登頂後寫給我的信、送給我的石頭拿出來看看,還有蘇董、愛智的同事以及其他朋友給我的祝福的信,也都相當珍視,常常拿出來閱讀,那是一個又一個正面的力量。我的生命中,最珍貴的,就是有那麼多朋友祝福的力量。
「了生死」的真實意義

我從不諱言我是一個很怕死的人,但也不隱瞞我一直想要努力活下去的決心,生命這麼美好,我應該更努力。一次次面對病魔的打擊,心理的壓力不是說釋放就能釋放,可是我總會不斷的找尋方法,嘗試能讓自己放鬆的元素,如,最近經常到台東一個好山好水的地方調養,遠離塵囂,或是心血來潮,在家裡裝個KTV,引吭高歌一下,儘量釋放壓力,讓自己有更好的能量抵抗癌細胞。
有人問我生病前、生病後有沒有什麼體悟?我很認真的想了想,我覺得自己的想法沒有太大的改變。佛家常說:『了生死』,面對過生死交關,對待生命必得有更多的體悟,或許,駑鈍如我,對自己而言,『了生死』了的不是我自己生死的豁達,而是如何扶助與對待社會諸多更弱勢無依的生命;如何轉化自己有限的能力,做更多的社會關懷,保持一顆柔軟心,善待一切。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只是生病後,我覺得,我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這才是我病後最大的功課與心願。

 ~本文摘自《台灣素人》
 *****************************************************************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請點選下列連結)

                                   1 2 3 4 5 6 7 8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 7/8

§ 楊與愛智—全方位的社會關懷 (上)

陳玉峯 

2012年3月6日,我來到高雄前鎮,口訪《愛智圖書公司》的員工,試圖從另一角度,照會楊的風格。受訪者一位是年資25年的尤雪綿執行長;另位是18年資的石晏如主編。
走上愛智公司二樓偌大的辦公室,進玄關後,右側,壁立著1978年創設《愛智》的宗旨:
「人生,從愛智開始哲學的本義為『愛智慧』,所以,我們以此為名,希望孩子的人生,就從『愛智』開始,並能開始愛智。1978年,東方之島,南方之隅,愛智誕生就在台灣高雄。對於你我他曾經,以及未來的童年,你好!」
《愛智》是出版幼稚園教材的圖書公司,「愛智當然是取意、名於哲學,但也可依中文兩字拆開來講,也就是愛心與智慧,以愛來生活與學習智慧,但楊董更將之延展成愛與全方位有智慧地關懷……我們希望我們製作的教材,可以帶給孩子有自由思考與感受敏銳的能力,因為從小就可奠定學習的好模式,因此,我們注重以有趣的方式去啟發,讓小孩感受到學習是重要而有趣的過程。學習是快樂的。引發興趣,什麼都可能!我們最怕讓孩子吃了就反胃的東西……」尤如是說,「我們的出版不昂貴、不標榜,而注重平實的生活內涵。」
既然製作教材試圖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則公司的領航人又如何來教育公司的員工?
「楊董幾乎從不看我們製作的童書,雖然他很愛看書。他放手,賦予我們最大的發揮空間。他是公司的精神領袖,他關切的是人的精神、品格與悲憫心。除非很忙,否則公司平均每個月都會舉辦學習性的課程。課程內容由各部門設計、提出,大多是生活性的,也包括專業課。」
「愛智是個很溫暖的地方,是楊董個人特質所形塑,他讓我們非常自由,但他本身是個主觀俱足、個性強烈的人,一但他有所決定,必然是『淋漓盡致』。他天生具有一種『溫暖』的特質。我原本是個『安分守己』的人,只求做好份內事,不傷害別人,也不會主動去關懷別人。當初,我來到愛智,根本不知道誰是老闆,後來才曉得,就是那個大多穿著牛仔褲、輕便衣著,每次進來講話都很大聲的男人。奇怪的是,每次他講的,幾乎都跟出版無關,他最愛談政治、社會事。有次週會,他強調想把愛智做好,希望可以給員工一個『 安身立命』的地方。事隔那麼久,我一直印象鮮明,因為之前我的觀念中,公司、職場可能只是一個過程而已,但他讓我驗證了這四個字的內涵與意義,長期以來,也讓我感受到何謂『志趣』。」石如是說。
「放年假後大家懶洋洋的,楊董就帶我們去爬柴山,爬山半天、上班半天,從遊玩中收斂心緒,從而進入專注狀況。我們公司的旅遊範圍廣泛,國內、外,藝術殿堂到吃喝玩樂,無一不是多面向教材。他放綠島白色恐怖時代的故事、人權議題等等影帶,並權充講師;他送我們《牽阮的手》電影票等,『逼』我們去看,他讓我們不得不去接受許多如果自己看電視時,立即轉台的節目,而且,不只言教,我們從他身上觀見,他如何照顧流浪狗、喜憨兒、許許多多社會弱勢的關懷。他更讓我們不自主地走向街頭運動遊行……」
「他隨緣照顧各式各樣的貧困病人。例如像水社寮民宿主人的溫太太,當得知她及先生的處境與病情,且經醫生判斷後,他立即將家中昂貴的紅外線治療機拆解下來,差員工送上山去,又安排溫太太來高雄看醫生、住他家。他們之間非親非故,只是遇見了,他要幫忙就只純粹幫忙……」
「我到愛智工作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我跟同學不一樣了,我的觸角、感受變得敏銳,思考的層次、向度,多元、廣泛且深化……」
楊的雞婆成性,即令他在罹病後絲毫未改變。2012年3月上旬,他帶員工前往宜蘭旅遊。在羅東運動公園看見一個老歲仔跟一個少年仔在扭打,老歲仔佔上風且手裡握著一把剪刀,作勢正要戮往少年仔的下體。他立即叫幾位壯碩的員工衝過去,拉開他們,並問明原委。原來,少年仔偷看女生尿尿,老歲仔已多次埋伏,這天恰好被他逮著了,拿剪刀的緣由不可言喻。楊問老歲仔:「你要不要報警?」老歲仔反問:「你說呢?」楊答:「人是你抓到的,我無法替你決定。」然而,少年仔直嚷著:「我老師在那裏!我老師在那裏!」楊察覺少年仔可能有問題,因為他約有24、5歲了,但嚇得臉色蒼白、冷汗直流。楊以照顧過智障小孩的經驗,當下將少年仔帶去給孩子口中的老師,果然證實他的判斷。
這是「小事」、「多管閒事」、「無聊」?非也!重點不在大小事,而在於楊隨時隨地自自然然地觀機逗教。他一再跟員工們強調:「我們口口聲聲說反不公不義,但却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務,頻作縮頭烏龜。我不是要你們跟別人衝突,但應該出聲就要發聲。台灣人若沒付諸實踐的正義感,就得永遠被窄制啊!」
不平則鳴、見義勇為不正是從小教科書不斷灌施的道理,曾幾何時台灣社會變成欺善怕惡、自掃門前雪、事不關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當然,楊心目中清清楚楚台灣人自白色恐怖以來的結構性問題,他只是恆以社區文化的精神,隨緣度化,他無得失觀。
我換個角度問尤與石:「你們的老闆有什麼趣事或糗事?」
「1987年我剛進公司第3個月,公司去澎湖旅遊,發生過一件很『恐怖』的事。有個跟公司很熟的裝訂廠老闆也去。當一夥人在海灘嬉水之際,該老闆突發提議:『誰敢裸奔,我給誰三千塊!』楊董二話不說當場脫光跳到海水中去,但不時跳出水面嚇人!我們女生都嚇得跑開。公司另外一位林老闆也經不起人家慫恿,隨後也真的裸奔。當時我想,這家公司還能待嗎?怎麼老闆都是這種人?!當晚,楊董以那三千元宴請大家,還嚷著:『這是我第一次下海的賣肉錢!』……」
      「楊董嫉惡如仇,凶起來也很可怕,許多女生一開始都會覺得離遠些。所以當他在跟客戶談事時,我們有時也會擔心。然而,有更多的幼稚園園長很欣賞他。

 ~本文摘自《台灣素人》
 *****************************************************************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請點選下列連結)

                                   1 2 3 4 5 6 7 8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 8/8

§ 楊與愛智—全方位的社會關懷 (下)

陳玉峯


 有個台南區的客戶幫我們行銷,公司與他每半年簽一次約。合約到期了,恰好該區有位更高明的行銷員前來接洽。我們打算給年輕新手做,於是發通知告知原先客戶到此為止。該客戶就跑來公司請求續約,但我們不肯。惱羞成怒下的客戶激動不能自己,隨手抓起旁側佛像往書桌上砸,桌面玻璃應聲碎裂。瞬間惹惱了楊,一箭步衝上揮拳開打,兩個男人就在辦公室大打一場……」
我問楊此事,他答:「侵門踏戶,囂張到家裏了,我當然跟你拚了!」泉州人海上血性一觸即發,這原本屬常。
由楊公司的老員工交錯回憶楊的率性與趣聞,足以勾勒我們那一代海線台灣人的風格、民性。也是這樣的性格,創造出現今台灣各面向的成就。可嘆的是,如是的亦俠、亦儒、亦禪的台灣人,在族群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日治、國府鼎革的外省大遷徙,比率驟降矣!加上陰險毒辣的統治術,經由超過一甲子的懷柔、分化、污名化、高壓、屠殺、以台制台、腐化等等侵蝕、風化作用,台灣人每況愈下,是非、公義的伸張意志與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我先前對楊的直覺、感受,徵諸朝夕相處的員工口中大抵吻合。楊所彰顯的部分台灣人格的底蘊,近四、五年來我探索台灣宗教哲學與價值系統,大致上也抓出些微來龍去脈。為謹慎起見,我再三探詢尤與石:「楊身上、行徑所散發出來的溫暖與利他的特質,或妳們所謂的『真實、率性』從何而來?」
「他就是具有一種真的對人很好的特質,那種『好』,時而超越常人所能做到的。我常覺得很訝異,為什麼他的『好』,range可以這麼大?」
「為什麼?」我再問。「因為有愛啊!」尤答。我說:「太空泛!」她們還是說:「他就是天生有這樣的質,這樣的心。這樣的傾向,讓他無私、無動機地去關切跟他毫無相干的人、事、物啊!他先天就有一種利他的本質吧?!」
的確,像楊這樣的台灣素人,正是從他內在真誠所從出,「利他」只是附加價值,而不是他「有意」!我敢肯定,這正是禪門與淨土教化出來的台灣文化,通常應現在草根與基層。在台灣普羅民間,特別是龐多「外來高尚文化素養不高」的基層,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然而,大部分這樣的台灣人,在外來政權污名化的過程中,不斷被摧殘而夭折。楊以事業成功、家世優渥,而可保有尊嚴與自信,更能推己及人。台灣史上,隨時隨地在群眾之中,突然就會冒出這樣的人物。這現象,超越了生物基因的表現型,它是遺傳之外的文化演化;它是台灣民族集體性格的顯著特徵,不見得來自三代或祖上家風,不必然是家庭因素,而是總體氛圍中的個體應現;它,經由像楊這樣的人,以身說法,然後,無從追蹤其成果,只在廣大時空中,突然引渡其他新個體的應現,也就是說,由楊等特質感染,誘發其他人,在其人生特定境遇中,蹦發出「自覺」,絕非目前為止,西方相關分析所能完滿理解或解釋。
要解釋這樣的人格或現象,或可藉由《佛說阿彌陀經》來印會。
「……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這小段經文若要直譯,今人不易理解。我藉楊的行徑,嚐試解釋之。
阿彌陀佛不是一個人、一個神等等,而是象徵普世人性中的一種自覺。這種自覺即領悟到人心本然的單純,自自然然而不會沾染種種意念或感官的得失。這樣的本心就是楊或其他人,會去做許多沒有任何目的、動機的「善行」的根源;這樣的行為,就像天籟,會帶動其他生命的本心,好像微妙的交響樂音(是音不是聲,一種氛圍),讓感受的人,也從內在發出一種自己不自知的嚮往(佛、法、僧只是個假名相,其實只是本心的各種面向),嚮往回到自己內在的原鄉,也就是「西方淨土」或「極樂世界」這些假名之所指。
所以說:「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極樂相對於極苦、眾苦,沒有了苦,也沒有樂,可以回歸十丈紅塵中的本心。
那麼,苦從何來?「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將苦字改成樂字,道理一樣。極樂,正是樂的盡頭啊!當人心沒有苦與樂的瞬間,即阿彌陀佛,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中道」。
因此,「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迹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靈明湛寂,玄妙真常,個個不無,人人本具……」人的本心、本性清澈見底,本不起波瀾,這就叫做「生而無生」,這本心可以是「無生」,沒有一大堆有的、沒的,眾人將本是「無生」的生,起了無窮多的慾念、意念,是謂「無生而生」,當然就會有龐多的得失、煩惱、因果報應。什麼叫「生」呢?就是離開了清澈的本心,產生心念及行為,所以必然陷入一般人的有生有滅、有因有果;所謂「無生」,正是「諸佛」或你我本心的本然!所有的人,都本具備如此的心性啊!難道是須要外求嗎?
再講一次:「諸佛於儼然生滅中,唯見無生;眾生於湛然無生中,唯見生滅。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實乃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也。審如是,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
這些內容正是台灣人在超渡亡魂時,最常唸誦的經文(例如《中峯三時繫念》),換句話說,人、神、鬼都是一個樣,神、鬼並沒有比人還超越,但任何人、鬼、神,都可以逕自直證他的本然。此所以人、鬼、神都處於輪迴之中,直到可以證悟之際,才能超越,是謂涅槃。
以上這些可以理解的文字,當然也是一些形容詞的指月之指而已,但至少,是可以用平常的思惟去「理」解的道理。這是淨土宗帶給台灣人的教化重點之一。
如此詮釋、比附,並不是說,楊認知或體悟了(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佛法、淨土法門云云,我只是要說明台灣人的諸多心念、行為當中的「單純」,或無法解釋的行徑,它的底層或底蘊,實乃源自佛門,而且,我不認為是現今所謂的「佛教」,它是超越了佛教而可以是佛教;超越了基督宗教而可以是基督宗教;超越了任何形式宗教而可以任人稱呼!它是普世人性,更是台灣人善良之所本,以及台灣人本身的顯著特徵。
當我問楊:「您經常在國內外帶團(公司員工)旅遊學習、感受,依您經驗,您認為台灣人相較於全世界,最突出的特徵或印象為何?」楊回答:
「普遍的感覺,打從內心到行為,台灣人最和善與熱情。像我最常去日本,日本人客氣得不得了,表面上禮多、形式多,包裝非常精緻、得體,但就是無法像台灣人這樣的善良、熱誠、掏心掏肺地,內外透明地率真。不是說他們對待外國人如此,日本人與日本人之間,彼此內心之間,也常透露出有個間隔感。台灣人的這部分,跟我的個性最相似。」
我從楊身心的氣質上,看見台灣人散發出來的「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淨土在此!

~本文摘自《台灣素人》
 *****************************************************************
側寫陽光、淨土的文化企業家—楊博名先生(請點選下列連結)

                                   1 2 3 4 5 6 7 8

「傷痕地文印象」~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一)

陳玉峯

☆「飛天」

    三枚碩大的螺旋葉片,夾帶隆裂的追逐音爆,切割中台灣十二月花花的陽光,將之絞碎為閃爍的眩暈,我以手掌阻擋光影糾纏,試圖保有一份清醒,好得進行賀伯災變後的飛航體驗。此行,我們將直奔水里,循新中橫上奔玉山,繞八通關及阿里山區,沿公路下抵水上,再西出東石,循外傘頂洲、麥寮海岸,復溯濁水溪至集集,而後返航。

    對於一個長年守望台灣地土變遷,目睹過多不幸、貪婪、愚蠢與人性惡的環境運動者而言,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災難現場探勘不能太逼近,否則易陷入悲憤偏鋒;也不能太抽離,否則終歸霧裡看花、隔靴搔癢。而此趟全盤俯瞰的距離很適度,以至於理性太現實,足以掀起歷史的每一陣痛。短短淺淺的台灣島橫切,三、四小時即可讀盡三四百年文明的紋身,是行。十足是俐落的解剖刀鋒。

~本文摘自《土地倫理與921大震》
 ********************************
相關連結:「傷痕地文印象」~ 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

                                   () () () () () (() (←請點選)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滅生代

陳玉峯

    地球生命史自1980年代以降,進入「滅生代」!

    21世紀正是大滅絶劇烈加速的時代!

    地球球齡46億年,生命史30餘億年,從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生命大爆炸)、中生代(恐龍興起與滅絶),以迄新生代(現今生命之發展與晚近人類世代的堀起),有足够的理由預測與宣稱,今後,恐怖的「滅生代」業已登場而熾熱公演。

    英國NEF(新經濟基金會)估算,人類對資源的消耗量超過地球的永續能力是謂生態負債,換算成每年的時間點,則世界於1987年12月19日首度成為「生態債務日」,也就是說,1987年地球所能生產的總產值,在12月19日用罄;1995年已提前到11月21日;2006年則在10月9日起進入赤字,而且,每個國家的耗損量不同,不同國家不同負債日,英國在2006年4月16日即已宣告「負債」。

    此之謂「卯吃寅糧」,則台灣如何?依我粗估,台灣人在2007年的元宵節,已經吃掉中秋月餅與冬至湯圓矣!或說上元早已吃光中元普渡品!

    另兩個估算人類耗損自然資源的指示值,謂之「生態足跡」與「生命行星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LPI),前者以養活一個人的土地面積的需求量來計算;後者乃測量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

    多年前,一個美國人的生態足跡高達10.3公頃,孟加拉不到0.5公頃;1996年,養活一個台灣人被估算為4.34公頃,該年台灣人實際的消耗量,是 29.1倍台灣土地的面積;2006年全球每個人的生態足跡平均為2.2公頃,但維持地球可永續或再生承載量的理想值只有1.7~1.8公頃,當然,此數據再度提醒,地球早已透支矣。

    準此估算,到2050年,人類的需求將是地球所能生產的2倍,但是,2050年地球還有沒有生產力?

    僅僅以海洋漁獲等來檢驗,2006年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海洋已發現200個「死區」,較之2004年增加了34%;英國《科學》期刊警告,2003年全球29%的公海漁類處於枯竭狀態(漁獲量降至原先數量的10%以下);1994年至2003年,全球漁獲減少13%,他們計算,到了2048年人類幾乎沒有海產可吃!而且,屆時,全球海平面有可能飇漲0.5公尺。

    2006年9月下旬測量,南極臭氧層的破洞區創新記錄,達2,740萬平方公里,比北美洲的面積還要大,即令溴與氯的排放量已大大降低,但恐怕得到2065年臭氧層破洞才能解決。

    全球農業議題如何?林業問題如何?地球熱化大議題如何?林林總總的環境困境、劣化速率,無一不是觸目驚心,英國科學家羅夫洛克宣稱,目前全球65億人口,至下個世紀最多僅能存活5億,這是危言聳聽、無的放矢?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是杞人憂天、販賣恐懼?人類真的無可藥救?

    另一方面,聯合國大學開發經濟研究所報告,全球65億人口假設區分一半富有、一半貧窮,則一個人只要擁有7萬4千8百元台幣(1美元=34元台幣計),就屬於富人。

    一個擁有207萬4千元的人,即可躋身全球前10%的富人。

    一個擁有3,400萬元的人,就是全球前1%的最富有的人。

    全世界約32億5千萬的人口,合計只擁有全球1%的財富。

    全球1~2%的富豪,掌控地球一半的資源。

    台灣至少有5萬9千人,擁有超過3,400萬元資產,躋身百分之1的世界富豪行列。

    2006年,有個台灣人到大葉高島屋,1次刷卡金額484萬元購買田崎真珠;也有個台灣人到京華城,1次刷掉300萬元;同一年間,全球平均每3.9秒餓死1個人;台灣「奢侈達人」一把情人花、一口XO、一匙冠軍米、一夜帝王套房…動輒數萬數十萬。朱門酒肉臭而哀鴻遍野、枯骨成山?

    全球貧富兩極化,資源分配與消耗極端不均,一小撮人主宰並斷送全球的未來。台灣,在夾縫中打帶跑地滲透,進入劊子手行列而沾沾自喜。

    台灣只有一個黨,謂之「拚經濟黨」,是全球「資本主義黨」匿名的支部。

    「全球異文化、任何事件案例、觀念,總有抗衡,甚至對立,在近年來的台灣,對決、對立嚴重的程度更是匪夷所思,然而,整個國家存在一項最大弔詭,只要提到『拚經濟』,則上下輸誠、薄海歡騰、全民擁戴,幾乎沒有任何雜音」,「究竟除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之外,有沒有另外一種經濟體系,可以撥亂反正,搶救奄奄一息的地球?」

    年輕的林季嫻捧著她即將出版的新書如是說,並徵詢我對她繼續唸經濟學博士班的看法,她接著強調「當生態系、環保團體在關注人類前途、地球未來之際,如何切入勝賽海嘯的資本主義惡魔,毋寧才是有識之士不能逃避的關鍵課題」;「資本經濟是慾望的問題」!

    林季嫻小姐,在就讀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期間暨之前,從來都在協助那全球1%的富豪,如何賺進更大把的花花綠綠,如何買空賣空,製造世界更大的不公不義,她自己却赤貧如洗。

    她嗅覺敏銳的程度無以倫比,她深諳商場世界的每根毫髮波動,她更洞燭慾望街車底層的任何人性,於是,她辭職,離開金碧輝煌的商場圈,嘗試摸索人性最後的希望與慈悲。

    林季嫻的處女作《台灣人地關係初探》,由台灣經濟層面,探討人地關係的結構命題,跳脫近年來台灣習慣性之引述西方「土地倫理」論議的方式,足以引發國人反思經濟發展的目的與未來,更為台灣環境運動拋磚引玉,直逼「自然生態體系」相當於「自然的經濟體系」的原意;林季嫻以極小博極大的手法,暗示她潛在渾厚洞燭的智能,有可能開創今後思惟的新途徑,我樂於為其大作向國人推薦。

    西方科技文明、資本主義霸權蓆捲全球,導致大氣候等環境因子全面劇變,自然資源耗竭且蹧蹋賤用,而自然生態系或人類的原鄉迅速瓦解,這股「空前絶後」的經濟體系背後,是個人放任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的倫理觀,以及放縱式的民主制度,更深層的根源問題是,人種的身、心分離演化,因為,有生命史以來,只有人種是極度使用工具、發展技術,且傳承、累聚、加成,但身、心分離,不成神必成魔,而很難成為一個正常人。

    當代社會全面強調「能做什麼」、「想做什麼」,而不願思考「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所謂政府,也忘了它應提供人民「需要」,而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想要」,更更重要的,政府必須照顧當代、世代的公義,從根源反省資本惡魔之將慾望徹底解放,假借魔幻毒癮式的消費,行使漫無止境的短暫耗竭。

    一個現代人所使用的資源與能源,是原始人的3千倍,幸福、健康、自然的價值觀顯然完全被顛覆;全球化不是全球毁滅化,永續化是扭轉現今主流的價值觀。人地關係、人與自然、人與未來、人與生命長河的龐雜關係網,有待更有力、更無為與無所不為的主體性、內在靈魂來重新尋覓新出路。

    全球化是異形,變態到將西方文化及霸權,複製、移植、傳染到不同文化系統,消滅人類可能性的生機;台灣人沒有必要移植原本並不存在的病態,當台灣人全然拋棄自己的人地關係,拚命探討西方的「土地倫理」,好似沒生西方文化病,却猛吃別人的藥,不僅沒能治好欠缺靈魂症,只滋生新癌症。我同意深入瞭解西方的人地關係、土地倫理,但反對欠缺主體的妄想症。

    面對台灣人、台灣土地、人地關係的事實與現實,林季嫻的作品已跨出一小步,書中龐多問題、議題,複雜得無以複加,但絶大多數並非論議所能解決,然而,現今智能衰退,拚經濟掛帥的反智漩渦中,我欣見新嘗試,林季嫻加油!


~本文摘自《山海千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