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筆者將在2023年3月5日,台灣生態學會會員大會時,演講《台灣植被及東南區櫟林要義》,將將近50年從台灣生界學習而來的生態智能和盤托出,以下即本演講的前引:
台灣是北半球生命的諾亞方舟,雖然沒有氣候條件下的森林界線,卻因岩稜不時的崩塌,孑遺了一大群在地化的高山植物(Alpine plants),是謂「天府之國」、「絕地天堂文化」;海拔約3,000~3,900公尺的台灣冷杉林帶,氣候屬於溫帶,以筆直純林,秩序感森嚴,可比「羅馬文化」;以海拔2,500~3,000公尺為分佈中心的台灣鐵杉林帶,位於降雪線之下,以處於雲霧帶上部界,撐起傘狀樹冠,在迷霧中起舞,頗為浪漫淒美,好比以悲劇為特徵的「希臘文化」(後註);海拔約1,800~2,500公尺的檜木林帶來自東瀛,也混雜著闊葉林,可謂之日本移民村的「日本文化」;海拔約2,0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海,隨著不同地理區、立地基質的不同化育程度、山體部位(山頂、山稜、上坡、中坡、下坡、溪谷地、河床)、坡向,而天差地別、複雜鑲嵌,正是典型的「台灣文化」,而整體台灣從來快速流變。
筆者以將近半個世紀調查、研究台灣植被科學,深深領悟天文、地文、生文暨人文同體共構、交互影響、彼此應現,我們對待自然生態系的態度暨行為,相當於我們如何對待良知暨後代子孫。
地體變動、氣候變遷、生物遷徙暨基因池的天演,以及人種生活型暨文化風格,從來環環相扣。1996年賀伯颱風過後,筆者感嘆:「只要台灣人將颱風、地震視為災難的一天,就没有真正的台灣主體暨健全的台灣文化」!
長年來筆者由自然科學自自然然聯結到屬靈的原鄉,而以生前死後的永恆長河,感受沒有任何刻意去感受的眾生的際遇,直到成為地景、風景本身。
這套解說偏重在自然實體,而可衍展整體論(Holism)、形下或形上的任何文化。感恩台灣、感恩地球母親母土!任何人終須自問:我是台灣人的好子孫嗎?我是台灣人的好祖先嗎?面對地球,亦然。
(後註):任何文化都雜揉全面人性,而且文化特徵無法簡化為某一、二個要項。此處的比喻,純粹是個人由若干神話、文學的感受而來,並非說羅馬文化就是秩序文化,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